選單

批判性思維:提問之前

《學會提問》。回覆【X】可讀。

每天都有大量的資訊湧來,你是全盤接受,還是批判性的、有選擇性地接受?

海綿式和淘金式

海綿式是相對被動的,更注重注意和記憶,不加思考的接受。而淘金式相對主動,接受什麼,不接受什麼,都是經過思考有選擇性地吸收。

海綿式更強調知識的獲得,淘金式更強調與知識的互動。

我們上學時期便是海綿式為主,那時候還是一直空白,長輩說什麼就信什麼。這一時期極為重要,因為偏見比無知距離真理更遠。它也為後面的淘金式建立基礎,淘金式需要足夠的知識儲備做支撐,才能施展。

弱與強的批判性思維

如果你的批判性是為你的觀點進行維護,那麼就是弱的批判性思維,這種思維是為了抵制和消滅與你觀點不同的人。而強的批判性會對所有的觀點進行批判,包括你自己的觀點,這樣能避免自我欺騙和對他人的盲從。

能做到強批判性思維的人也一定是願意改變思想,保持學習的人。

提問之前先對他人內容作出判斷

如果每個人都說得明明白白,推理從不出錯,觀點一致,那麼就不需要批判性思維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因此我們需要先在文章中找出論題,結論和理由。

論題

論題可以有兩種:描述性論題和說明性論題,描述性論題是對過去當下未來的描述,比如今年中國就業人口有多少?說明性論題更針對倫理道德、社會問題,比如死刑應該廢除嗎?

針對不同的批判性論題,可以做出不同的批判性評價。

結論

一般作者想讓你相信什麼,想證明什麼,答案就是結論。結論必須要有理由做支撐,不然就只能稱為觀點。

結論就是作者希望你接受的資訊。

為了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讓你的結論更清晰,更有邏輯性,結論應該放在開頭或結尾,需要時可以在前面加上提示語:實際上……,因此……

如果你不能明確知道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找不到論題和結論,又如何評價觀點呢?

理由

在沒找到理由之前,不能對結論作出價值判斷。

理由可以包括信念,比喻……證明結論的陳述。

確定理由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步驟,如果僅僅著眼於作者的結論,而不關注推理過程,也就是理由的話。很容易固守自己的觀點並且接受與自己看法相同的結論。

理由+結論=論證,論證便是結論以及支援該結論的理由。

當看到一篇文章,你對他的說法無法找出破綻,那麼證明目前而言他在該領域是領先於你的,就只能先信他的話。

接下來就該不斷的閱讀,大量的閱讀,總會找到相關的新觀點,有時候更會看到同一件事多種觀點,這時候就可以將之前的內容結合起來看。有助於自己批判性思維的養成。

就像魯迅對元朝認知的不斷變化一樣。

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

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

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

直到今年(指1934年-引者)八月裡,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 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有種情況是屁股決定腦袋,看發出這個觀點的人立場在哪,說這些話對他有什麼好處。

比如之前茅臺貴州茅臺前董事長季克良在《君品談》的節目中表示,“年輕人不喝茅臺酒,那是因為還沒到時候,20多歲還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曉得需要好酒喝。

站在我的立場自然無法接受,但是站在他的立場我便有些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