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未來,我們如何養老?

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應對老齡化社會提到了國家戰略的地位,足以看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由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人口政策方面的波動性,使得20世紀50和60年代出現了20年的生育高峰。到了70年代,意識到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了,於是開始計劃生育。到了80年代就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現在算來,最先的那批獨生子女都40歲了。所以很多家庭形成了4-2-1的結構。從2020年之後,我國的老齡化將進入加速期,到2030年,我國就是個深度的老齡化的國家了。

雖然大家都認為目前60歲算不上老人,但國際上目前的標準就是這樣,而且這個趨勢一時半會兒也不可逆轉。我們二胎的政策是2015年才實施,這個政策紅利至少要2035年以後才可以看到,這還取決於育齡人口是否積極的配合來生二胎。所以,養老問題就成為了一個極其現實的問題。

未來,我們如何養老?

我的上一輩人有著很傳統的養老觀念,一是居家,二是子女,這基本是一個固定的組合。他們這一代人形成這種觀念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經歷過那段艱苦的日子,而且也有多子女。兒女們也基於孝道和義務等因素會認為這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但是這之後的一代人和以後的人,再將這種觀念和組合進行傳承就可能有問題了。因為我們的人口結構變了,我們的子女即使也是孝順的,但可能他們有心無力,因為他們有工作、有自己的子女,而且421的組合甚至有些長壽家庭會出現8421的結構,他們不可能做到維繫全部居家的養老模式,這對孩子們也不公平。所以,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觀念,早做規劃。

未來我們的養老,幾個關鍵節點:

第一,在哪裡養老?

可以有的選項可以有居家養老、社群養老、候鳥式養老等幾種吧,未來還會出現其他什麼方式也不得而知;

第二,以什麼質量在養老?

這個是一個與觀念和積累一併考慮的問題。健康的、有尊嚴的養老一是靠觀念,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物質上的準備,同時也要改變消費觀念,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可以有一定的品質。

兩者結合到一起,聊聊方式與內容的組合:

第一種情況的居家養老,也不是靠兒女來贍養,而是透過購買專業的養老居家服務來保障,適當的安排適合自己的旅遊應該的不錯的;

第二種的社群養老可能要分兩種:高階的養老社群需要一定的資金儲備,有能力的可以在當下的養老市場中進行選擇;或者選擇價效比較好的公辦的養老社群,相信政府在這方面不應該缺位;

第三種是我更傾向於的候鳥式養老。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候鳥式的養老應該是很愜意的事情。記得老舍先生說過他心目中一年四季要住的地方:好像是春天住杭州,夏天住青城山或者青島,秋天住北京,冬天住成都或者昆明。當然,現在的選擇已經比老舍先生那會兒多的不知有多少了,但方位好像沒有什麼差別吧。

總之,養老問題絕對是一個值得每一個人都要思考的話題,就算拋個磚頭,大家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