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牛逼的人,都有德撲思維

牛逼的人,都有德撲思維

作者:老喻在加

聰明人征服世界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平常人想成為牛人,牛人想成為更牛的人,但偏偏沒有牛人願意去做平常之事。然而,這才是聰明人應該征服的世界。

為什麼是(德州)撲克高手統治世界,而非圍棋(象棋)高手?這個話題偶爾被人提起,結論惹人深思。

本文將從全新的角度來解讀:

圍棋是簡單的複雜遊戲,而撲克是複雜的簡單遊戲。

撲克更貼切地模擬了這個現實世界。取得世俗成功的人,並不需要像圍棋高手那樣既能著眼大局運籌帷幄,又能精確計算廝殺收官。

相反,“成功人士”(尤其是指發了財的人),更符合撲克高手的以下特徵:

1。 機率化思考的個人決策系統;

2。 理解運氣、風險和不確定性;

3。 博弈高手;

4。 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5。 反覆訓練直覺;

6。 “理性+情緒”的雙腦決策;

7。 啟發式思考。

上部分:

1

現實世界,沒有完美的公式

圍棋是完美資訊遊戲。數學和物理世界,也是追求用簡單的模型來解決複雜的問題。

我把這二者歸為

“簡單的複雜遊戲”。

這類事情,有點兒像攀登珠峰,異常艱難,也沒有頭緒,但山就在那裡,到最後拼的是智商,堅忍,思考的深度。

隱居森林的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破解費馬大定律的懷爾斯,單槍匹馬,如同絕世大俠。

我們小時候也夢想成為這樣的高手,身懷絕技,行走江湖。

可是,投資,或者創業,卻更像是德州撲克,是複雜的簡單遊戲。(毋庸置疑,我也相信科學的無邊界,喜歡科學家對不確定性的探索,也對複雜科學充滿好奇。)

巴菲特說過:

“只要人類還在經營各種機構,包括金融機構,就會有人承擔不適當的風險。有時有人會進行盜竊,而有的人甚至都不清楚他們所承擔的風險。這就是生意的本質。”

說德州撲克簡單,是因為牌面本身的變化並非那麼複雜;說其複雜,是因為不可計算的變數似乎更多。

德州撲克是一種包含很多隱藏資訊的“不完美資訊”遊戲,屬於非對稱資訊博弈。玩家只掌握不對稱的資訊,他不知道對手手中是什麼牌,不知道五張公共牌會開出怎樣的結果,也不知道對手猜測自己握有怎樣的手牌。

德州撲克中有更多人性和運氣的成分。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半路出家的業餘選手,女大學生,歌手,投資人,賣漢堡的,都能拿個撲克冠軍什麼的。

但連續保持佳績,對職業撲克來說也不容易。

而圍棋比賽中,業餘選手連門都摸不著。

有人曾經探討過:

傻瓜在什麼情況下會戰勝聰明人(臭皮匠在什麼情況下會戰勝諸葛亮)?

答案應是,

當人算不如天算時,傻瓜會戰勝聰明人,因為傻瓜具有解決方案的多樣性。從數學規劃角度講,當全域性有唯一最優解時,諸葛亮往往勝於臭皮匠;

但如果最優解只在節點,即情境最優時,臭皮匠往往又會勝於諸葛亮。

然而統治世界的,確實是“德州撲克高手”這一類聰明人。

2

精於計算,未必懂得計算

金立老闆賭博輸掉公司。但也可能是,手機行業不好了,公司輸了,令老闆愛賭露出水面。這個因果我們先不談。

喜歡下圍棋的人,按理說大局觀不會差,思考也有深度。

例如圍棋愛好者馬雲,雖然水平很一般,但公司戰略頗有圍棋智慧。

但金立老闆為什麼卻陷入賭場,連公司也輸掉了?

這或許是因為,

圍棋給人一種控制局面、發現最優解的錯覺。

作為圍棋愛好者,壓力大的時候我會下盤棋“放鬆”一下。下棋不是費腦子嗎?但是有邊界的棋盤,大致可控的計算,落子與對手的反饋,輸贏的即時滿足,能給我帶來“有所為”的幻覺。

班熱,他既是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家,也是一位德州撲克高手。

物理學訓練讓他習慣於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尋找最簡約的數學規律,但是他最終發現:

他不能指望只憑算牌贏錢。他還需要知道什麼時候只憑算牌是不夠的。

“作為一個物理學家,很難承認你不能僅僅透過推理贏牌,但是撲克就是這樣。你不能為撲克建造一個完美的模型,因為所要考慮的變數太多了,你似乎無法窮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打牌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班熱說自己早就能夠快速算出每手牌的賠率了,但是直到最近,才開始在世界撲克大賽上表現出色。

“我猜我在其他方面的技能越來越嫻熟了,就是那些無法量化的方面。”

運氣和邏輯同樣重要。

圍棋雖然複雜,但似乎是完全透明的。透過基於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計算機已經征服棋手,但是對付德州撲克,AI還處在很早的階段。

牛逼的人,都有德撲思維

德州撲克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算得出來的那部分被稱為是技術,無法計算的那部分,則是藝術。

圍棋也曾經被認為是技術+藝術,但有趣的是,圍棋的藝術那部分,被證明也是可以計算的。

德州撲克“難以計算”的那部分,更能模擬我們的現實世界。

我們想要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例如透過投資賺更多錢,就有類似於打德州撲克式的思考方式: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你應該扮演理性代理人,尋找最小化風險、最大化收益的下注方式。班熱在比賽開始的時候是遵循這種方式的。

但另外一方面,再精確的計算也無法消除不確定性。

很多時候你的牌不好也不壞,再多的統計分析也不能讓你做出好的決策。

很多時候想得過多還很壞事,即所謂的Over Thinking。數學運算的危險在於,讓你誤以為自己能做很多,但實際上你並做不到。

就像作為“圍棋高手”的金立老闆在財務上的失敗。

模糊的精確,比精確的模糊更重要。

而有些人透過假裝計算,來假裝思考,從而逃避真正的思考。

3

撲克女子第一人,對沖基金交易員

據說德州撲克女子第一人Vanessa Selbst告別撲克圈之後,可能加入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

看起來是從一個“賭場”跳入另外一個“賭場”。

撲克冠軍和對沖基金老大的共同之處,在於構建系統,打造“機器”,在不確定的世界裡賺“確定”的錢。

Selbst在此前12年的撲克賽事中贏得了1190萬美元獎金。2017年12月31日她表示自己將從職業撲克圈隱退。

她生於1984年,畢業於耶魯法學院。在牌桌上,Selbst向來以激進的牌風和態度聞名。

“四個月前我開始做一些交易研究和策略研究,大環境總體上來說有點類似於之前打撲克時的環境——一群‘書呆子小孩兒’一起協作試圖打敗對手。

每天的生活很疲憊但也很興奮。總有新的東西讓我不斷學習,前一天我覺得我基本上掌握了某件事情,第二天我可能就會面對失敗的挑戰。”

Selbst看樣子受到媽媽的影響。其母此前是期權交易員,後來做了律師,是一個業餘撲克玩家。

德撲是金融人士酷愛的遊戲,賭注,風險,理性,貪婪,欺詐,德州撲克既是極好的模擬訓練,又是高度吻合的隱喻。

就像一個歷史學家的說法,美國在珍珠港襲擊中吸取的教訓應該是:

我們必須“接受不確定性的事實,並學會在其中生存。

因為沒有什麼魔力能夠提供確定性,我們的計劃必須不借助它也能實施”。

撲克如此,投資如此,人生亦如此。

有人說,怎麼能用賭博來隱喻人生呢?

其實,難道人生不比賭場更加難測?大多數人不比賭徒更加孤注一擲嗎?

對我們和孩子而言,這是應該補上的人生必修課。

下面,我們開始學習撲克高手的7個秘訣。

下部分:

1

撲克高手第一課

理解運氣、風險和不確定性

富蘭克林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確定的,除了死亡和稅收。

先釐清三個概念。

運氣:

運氣是一種人生觀。這是我的定義,因為字面上的理解既簡單,也容易有歧義,所以我乾脆將其最有趣的那部分提煉出來。

風險:

已知的不確定性。風險這個詞兒會被應用在不同場合,在這裡我特指可衡量的不確定性。例如賭場裡的老虎機,對於每次的結果是無法預測的,但長期玩兒下去,賭場以大於50%的優勢機率穩穩吃死你。

不確定性:

未知的風險。也就是未知的未知。

透過對比“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們能理解得更深一些。

在風險已知的世界裡,包括機率在內 的所有事物都是確定的,邏輯思維和統計學足以讓我們做出明智的決策。

但是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所有的事物並不都是已知的,我們無法透過計算做出最佳選擇。

為什麼說“運氣是一種人生觀”呢?

美國有個年輕的職業女牌手總結自己的經歷,在入行一年就拿到冠軍之後,她走過一段下坡路。

她覺得自己很牛逼,也不再勤奮訓練了。她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也許她的首個冠軍來自“不確定性”,而非對“風險”的控制力。

在一個快速上升的市場,傻逼也能掙錢,但別覺得自己是天才。這其中有多少是靠運氣?有多少靠實力?

牛逼的人,都有德撲思維

一種最簡單的辦法是:

當你贏了的時候,你要說“我運氣真好”;當你輸了的時候,別說“運氣差”或者“差一點兒”,而是從技術角度去反思。

敬畏運氣,就是敬畏不確定性。

運氣會疊加,會放大,在數字化時代的運氣更容易形成正反饋迴圈。

於是,微小的運氣優勢,就可能造就贏家通吃。

有了這個底層人生觀,討論下面的內容才有意義。(來自一本關於風險和決策的書,書名待查)

我們要學會在不確定性的世界生存,第一步就是要分清:

(已知風險)已知的不確定性,和(未知風險)未知的不確定性。

我們需要兩套思維工具,來應對這兩種狀況(即使有時候邊界不清晰)。

風險:

如果風險是已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決策,你需要的就是邏輯思維和統計學思維;

不確定性:

如果有些風險是未知的,想要做出明智的決策,你還需要直覺和睿智的經驗法則。

瑞士最高法院於2010年裁定德州撲克是一個以運氣機率為主的遊戲(game of chance),因為“簡單的數學、策略及心理學在此遊戲中所佔的分量比不上運氣成分”。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上訴法院於2010年3月裁定德州撲克為非法賭博,因為認定德州撲克的運氣成分大於技巧成分。

那麼撲克贏家主要靠實力還是運氣呢?

和現實世界的人生一樣,短期靠運氣,長期靠實力。

當然,還有我經常說的,運氣也許不能改變,但運氣的運氣可以。

在那些運氣是技術的一大部分的遊戲中——例如德州撲克和風險投資——長線的結果總是會趨向玩家(投資人)真實的技術實力,而在短線中,運氣決定了一切。

怪誕行為學鼻祖 Steven Levitt,在測量了運氣與技術在德州撲克中的關係後,總結道:

“那些在遊戲前就被鑑定為高手的玩家平均比一般玩家多獲得 30% 左右的投資回報。”

但這個結論也有一個大坑,我們在遊戲前如何鑑定出誰是高手?上面這個結論,會不會是倖存者偏差式的統計錯覺呢?

這些,也許正是撲克和人生有趣的地方。

2

撲克高手第二課

建立機率化思考的決策系統

要點1:量化

在上一節,我們說了,沒什麼東西是確定的。

而這一節,我們又要說,不管一件事情多麼模糊難測,你也要努力去量化它。

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說:

當你能夠量化你談論的事物,並且能用數字描述它時,你對它就確實有了深入瞭解。但如果你不能用數字描述,那麼你的頭腦根本就沒有躍升到科學思考的狀態。

就像天氣預報說明天有80%機率下雨一樣,你也要養成類似的思考和溝通方式。

例如假如有人約你週末吃飯,當你不確認時,別說“也許可能或許大概”這類臺詞,你最好說:

我有60%的把握。

如果想有點兒戲劇化的效果,你還可以說:

我有58.62%的把握。

這種溝通會大幅提升你和朋友之間的溝通效率,也能逐步構建你自己的“量化人生”。

量化自己的想法極為重要。

給出一個估值,看起來很傻,但是在我心目中,可以拿來區別不同型別的人。

懂得量化和機率思維的人極少,能夠照此行事的更少。

先標註一個數值,有利於你去校對準心。你在毛估估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穫。

要點2:灰度認知

當你分析、思考一件事物時,要克服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心態。

你並不是要馬上拿出一個候選項,而是要儘可能全面地列出各種候選項,甚至站在對手的角度思考。

我在別的文章裡會詳細展開說“灰度認知”。

撲克高手Annie Duke的建議是:

首先,改變任何事情都追求100%確定的心態。

試想一下,這件事情我真的是有100%把握嗎?如果是70%的把握,那麼剩下30%的可能是什麼?就像是在撲克牌桌上,高手計算下一張牌的可能性一樣;

第二是保持一個更加開放的心態。

從更多的渠道獲取不同角度、多元的資訊,而不是跟不同的人問詢,然後不斷確認自己已經肯定的事情和觀點,“嘗試著找那些你從來沒覺得需要向他們請教的人聊一聊,你也許有意外的收穫”。

要點3:期望值計算

這部分我在

被蠢人、窮人與聰明人放棄的“機率權”

說過很多。

對德州撲克深有研究的人工智慧專家餘小魯說,金融圈最感興趣的就是風險。德州撲克對玩家的一個大的考驗,就是要長期保持一種風險中性(risk neutral)的態度。

舉個例子,你面前有兩種打法:

第一種是有20%的機會贏得五千個籌碼:

第二種是有百分之百的機會贏得八百個籌碼。

大腦裡面固有的風險偏好,讓我們很難選擇第一種打法。

但恰恰在絕大多數的金融市場和德州牌桌上,要當長期的成功玩家,必須學會自然地選擇第一種打法。因為根據期望值計算,第一種的回報是1000,大於第二種。當然,這個和籌碼總值也有關。

假如你根據期望值計算的方法是正確的,但結果卻輸了,這就是所謂的“系統風險”。

作為投資人怎麼在投資中面對這種風險?你應該坦然面對。系統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因為盈虧同源。

你要反思的,不是根據期望值計算作出的選擇,而是你的計算系統是否精確,是否需要校驗。

要點4:黑白決策

AI下圍棋的秘密是,計算可能招法的終局贏棋機率,然後選擇機率最大的那一手。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並不容易。

1968年,馬克斯剛到花旗銀行工作時,他們的口號是“膽小難成大事”。採取明智而審慎的投資方式,爭取勝多負少,及在成功時獲得的收益要多過在失敗時遭受的損失十分重要。

但避免所有的損失則會帶來嚴重後果,堅持這樣的投資方法也絕非制勝之舉。這樣可能會確保你避免損失,但同樣也可能導致你無法取得收益。

就此,許多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冰球運動員韋恩·格雷茨基(Wayne Gretzky) 說的話可能會為你帶來一些啟發,他曾說:“如果你不出手,就會100%地錯過進球的機會。”

Duke曾經擔任業餘選手比賽評論員,有一次她告訴現場觀眾,說當前的局面,A選手贏的機率是76%,B贏的機率是24%,結果B贏了比賽,當時觀眾就說“你的預測錯了”,Duke回答:不是預測錯了,她已經說過了B選手贏的機率是24%,也就是機率24%事件發生了。

做決策的時候要理性、堅定。執行完之後,迅速歸零。要將執行和結果分開。

不管現實多麼灰暗,自己手上的牌多麼卑微,未來多麼渺茫,仍然敢於做決定,並且堅定地選最好的那一手,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天賦。

這就像全盛時期的德國隊,即使落後了三個球,也陣腳不亂,堂堂正正地踢出每一腳球。

只要你還沒開始自暴自棄,仍然在思考、決策,即使被打趴下,也不算失敗。

要點5:形成系統

道理人人都懂,機率我也會算,期望值沒啥難的,為什麼我還是做不到?

這正是人性艱難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被設計成“自動駕駛”的智慧生物,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克服人性的弱點是非常不容易的。

對牌手來說,遊戲目標不應是贏取單局彩金,而是基於數學(機率論)及心理學上做出正確的決定。因為如此一來,期望回報值為正的情形下,可將每一局的平均利益最大化,長久下來贏錢總額會比輸錢多。

撲克生涯和漫長人生一樣,是由很多個連續決策構成的。

你不能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建立一個大機率贏錢的科學決策系統。

普通人關注結果,高手關注系統。

對於該決策系統,你一方面要堅定地執行,另外又要能夠不斷反思最佳化。

這兩點都是反人性的。

Annie Duke認為,頂尖的撲克牌高手和普通的牌手之間,一個重要的差別就是:

頂尖高手,能夠始終保持穩定的決策能力,不會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自己的輸贏而影響決策,他們透過訓練自己,養成了深思熟慮解決問題的習慣。

普通牌手,他們的心情很容易隨著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決策水平的不穩定,極端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是依靠條件反射來做決定。

然而在“不確定”的撲克世界,如同我們的現實世界,“系統”都是暫時的,區域性的。

所謂系統,是從簡單的因果上升至反饋迴路,從而透過重複而構成了一臺賺錢機器。

然而,這臺機器必然有其適用的情境,並且只有區域性時間有效,與機器的操作者(人性和情緒控制)也緊密關聯。

有次和幾位基金經理朋友聊起當下一位股市大神的投資系統,我的觀點是:極可能是這位大神的個人系統(和風格)碰巧與當下的A股市場相契合。十年以後會如何,很難說。

有些系統基於演算法,有些系統基於人性和直覺。大多數系統是二者的混合體。

所以,投資高手幾乎都是阿爾法狗,連文藝復興的西蒙斯也不能例外。

西蒙斯說文藝復興的秘密在於統計學。統計推斷,位於數學、經驗科學和哲學三門學科的交叉點,此外,賺錢系統還需要資料、演算法和算力。

西蒙斯試圖用萬物原理來揭秘金融市場,他唯一不要的就是華爾街那些無知的賭徒和自圓其說的解釋者。

即使如此,地球上也只有一家文藝復興,並且仍是一個黑盒子。

系統和系統之間又存在著博弈。有些貌似不靠譜的系統,因為有更加不靠譜的獵物,也可以很厲害,例如A股市場的獵手和韭菜。

系統是動態演化的。韭菜在演化,獵手在演化,獵手的後面會出現新的獵手。

從行為金融學和“反身性”的角度看,利用人類的“不靠譜”,以及群體的非理性,本身也能構建系統。

例如諾獎得主塞勒的對沖基金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就是利用人類的非理性所形成的反轉機會來賺取超額利潤。

賺錢系統貌似是靠“成功預測”賺錢,但事實恰恰相反,假如一個系統依賴於“成功預測”,那麼該系統極可能是脆弱的。

所以,很難定義什麼是“好的系統”,但好的系統幾乎都有如下特性:

強健、高適應性、韌性。

這些特性,恰恰是在不確定性的環境裡,會顯得更加耀眼。

但是“糟糕的系統”卻很容易定義:

假如一個基金經理強調自己料事如神,熱衷於精確的預測,喜歡搭建自圓其說的結構,那個系統可能非常淺薄,極其脆弱。

“好的系統”的高適應性,伴隨著試錯中的學習。

假如一個人的決策系統的底層,不和學習系統相連線,很快就會變成“刻舟求劍”。

3

撲克高手第三課

成為博弈高手

1. 概念與原理

策略思維是關於瞭解對手打算如何戰勝你,然後戰而勝之的藝術。

具有競爭或對抗性質的行為稱為博弈行為。

關於策略思維的科學稱為博弈論。

牛逼的人,都有德撲思維

在這類行為中,參加鬥爭或競爭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標或利益。為了達到各自的目標和利益,各方必須考慮對手的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併力圖選取對自己最為有利或最為合理的方案。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下棋,打牌等。

博弈論就是研究博弈行為中鬥爭各方是否存在著最合理的行為方案,以及如何找到這個合理的行為方案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對於德州撲克玩家而言,要贏得彩池中的彩金有兩種方式:

1. 在鬥牌時,手牌與公牌可組成的牌型大於或等於其他所有未蓋牌牌手。

2. 透過下注逼迫所有其他牌手蓋牌退出牌局,放棄贏取彩金的機會。

撲克高手既要懂得算牌,又要是心理學大師,還必須是一個博弈高手。

2. 人們為什麼喜歡高個子物件?

在別的領域,例如生物學家,正是用博弈論為進化論建立起了數學模型。

生命的個體也許並不是對於許多不同的生存策略進行理性的選擇,而是透過偶然的試錯過程發現了最優的策略。當所有個體都完成了最優生存策略的“自然選擇”之後,就達到了納什均衡。

我曾經在達爾文的“性選擇”裡討論過類似話題。

蒲勇健在《策略思維》的序言裡,提及一個有趣的問題:

人們為什麼喜歡高個子?

在人類出現的東非大峽谷,那些高個子的人類祖先,因為生存更加困難(高個子更容易被豺狼虎豹看見,在野獸追來時更難以躲避),心臟負荷大,需要更多的食物而處於生存劣勢。

這麼說,高個子應該被淘汰呀?

但,恰恰因此,只有那些生存能力較強的高個子基因遺傳下來了。這是一種不對稱資訊博弈中的訊號博弈現象。

高個子是傳送優良基因的訊號,所以人們在談物件的時候,一般喜歡高個子,這是因為他們或許載有更加優良的基因,可以透過與他們結合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因為既然高個子生存更加困難,但是當他們還生存著時,就意味著他們具有更加強大的生存基因。

表面看起來,喜歡高個子是因為我們覺得高個子賞心悅目,是美的元素。其實,人類的美感是與生存能力聯絡起來的。這是所謂進化博弈論的發現。

人類的一些美德也符合類似的邏輯。

例如,愛是一種能力,而不僅僅是付出。

一個人的和善,在爾虞我詐的世界裡,即使毫無用處,甚至會像孔雀的大尾巴那樣可能造成被捕獵的風險,卻能傳遞著這樣一種訊號:

你看,我不爭不搶不裝,也能過得不錯啊。

和善的背後,是某種更具生命力的優良基因的炫耀和吶喊。

對於聰明人而言,假如願意去做一些似乎平凡的事情,例如去當一名小學老師,去做一個村官,去當一個志願者,看似沒有最大化自己的天賦,其實對社會群體而言,也許反而意味著進化博弈論的共贏。

3. 領先時該怎麼辦?

你領先的時候應該採取什麼策略?

博弈論教導我們:

領先時應該採用讓對手先行的保守策略。

讓我們看一個生動案例的關鍵節點剖析:

1983年美洲盃帆船賽決賽前4輪結束之後,“自由號”在這項共有7輪比賽的重要賽事當中暫時以3勝1負的成績排在首位。

第五輪比賽一開始,由於“澳大利亞二號”搶在發令槍響之前起步,不得不退回到起點線後再次起步,這使“自由號”獲得了 37秒的優勢。

“澳大利亞二號”打算轉到賽道左邊,滿心希望風向發生變化,可以幫助他們趕上去。

“自由號”則決定留在賽道右邊。

這一回,“澳大利亞二號”大膽押寶押對了,因為風向果然按照澳大利亞人的心願偏轉了,“澳大利亞二號”以 1分 47秒的巨大優勢贏得這輪比賽。

人們紛紛批評康納,說他策略失敗,沒能跟隨澳大利亞隊調整航向。

《策略思維》對此做出了精闢的分析:

帆船比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觀察“跟隨領頭羊”策略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反例。成績領先的帆船,通常都會照搬尾隨船隻的策略。

一旦遇到尾隨的船隻改變航向,那麼成績領先的船隻也會照做不誤。

實際上,即便成績尾隨的船隻採用一種顯然非常低劣的策略時,成績領先的船隻也會照樣模仿。

為什麼?因為帆船比賽與在舞廳裡跳舞不同,在這裡,成績接近是沒有用的,只有最後勝出才有意義。

假如你成績領先了,那麼,維持領先地位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看見別人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

這方面,我有一個很好玩兒的例子。這是一道了不起的智力題:

在一張左右對稱的桌子上,兩人輪流擺硬幣,不能摞在一起,誰的硬幣擺不住了掉下桌子,就算輸。

現在,由你先擺。你有一個必勝的策略,請問是什麼?

這個是有精確答案的。

那就是:先在桌子最中心擺下一個硬幣,然後對方走在那裡,你就在對稱的位子擺下一個。

4

撲克高手第四課

控制情緒

要點1:克服恐懼

首先,你要克服恐懼心理。

居里夫人說:

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怕的事物,只有需要理解的事物。現在是我們理解更多事物的時候了,只有這樣,我們害怕的事物才有可能越來越少。

從不犯錯的系統稱不上是智慧的系統。

克服恐懼,並不是徹底擺脫恐懼。

恐懼應該是一種高階的情感。而且,從基因層面,我們很難用幾千年的文明史去改變自身數十萬年的叢林生活記憶。

克服恐懼,這個說法需要更精確地描述:

我們要的不是在理性決策的時候不恐懼,而是在恐懼的時候依然能夠理性決策。

要點2:“無記憶”打牌

一位牌手在回答“打撲克讓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時,有如下精彩回答:

可能每一個長期的德州撲克玩家,都各有各的“頓悟”瞬間。我自己印象最深的“頓悟”,不是在牌桌上悟到的,而是在多年前學物理學的時候。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布朗運動,就是花粉顆粒在水溶液中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記得當年我學習布朗運動在數學上的理論,叫馬爾可夫過程。

簡單地說,這種過程必須具備“無記憶”的性質:

下一狀態的機率分佈只能由當前狀態決定,在時間序列中與之前的歷史無關。

學到這裡,我突然嚇了一大跳,意識到德州撲克比賽就是一個馬爾可夫過程,狀態就是你桌子的籌碼量。

比如我桌子上現在有一萬個籌碼,是剛剛由五千個籌碼翻倍贏來的,還是兩萬個籌碼被別人一個Bad Beat輸了一半剩下的,數學上是絕對無區別的,也就是說接下來我在這個比賽的成績,只跟我現在有一萬個籌碼這個事實相關,跟我如何擁有這一萬個籌碼的歷史無關。

但對人來說,兩者的區別是天上地下。人性雖然是不可以完全克服的,但從這個時候起,我就儘量讓自己像水中的花粉,完全“無記憶”地打牌。

我曾經說過,每個牛人都是一個人肉阿爾法狗。阿爾法狗下圍棋的特點是什麼?它下的每一手棋都會重新思考,並且從終局推算贏棋機率。

不要因為糟糕的結果而否定

正確的選擇。

在現實中,你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短期內未必有很好的回報,但你還是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打無記憶的牌,不止是追求平常心的狀態,還包含了“將過往壓縮為已知條件”的智慧。

要點3: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打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撲克中的術語叫“on tilt”,

比如坐在牌桌上,每當系統風險給你帶來不利的時候你的情緒會失控,會開始胡亂地加註入池、胡亂地詐底或者買一些不該買的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決策就屬於非理性決策,更容易造成虧損。

巴菲特稱之為:當你掉進一個坑裡的時候,會更加賣力地挖坑,結果越陷越深。

《賭博思維》寫道:

頂級撲克牌手也有40%的時間在犯錯,客觀面對錯誤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該書作者Annie Duke始終在強調一點:

撲克牌技術並不是制勝的關鍵,逢賭必贏也不是成為頂尖高手的必備條件,而是一場心理戰,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策略就是克服“自利偏差”(Self-Servicing Bias)的心理障礙。

“自利偏差”,簡而言之就是推卸責任和自我欺騙。

在Annie Duke看來,這種“自利偏差”就是撲克牌最頂級的高手和普通牌手的分水嶺,想要成為頂尖高手,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克服這個心理。

具體而言該怎麼做呢?

Annie Duke獲勝的關鍵在於,每局牌結束之後的短暫間隙,她都會迅速回溯剛才的比賽,總結自己在決策過程中成功之處和犯過的錯誤:

“最差的決定也可能在運氣的幫助之下贏錢,而最好的決定也可能因為時機不對而輸錢,好和壞不能以結果來定義,我必須要分清楚究竟是我的技術導致還是運氣的幫忙,這點非常重要”。

要點4:控制他人的情緒

以德州撲克的加註行為為例,表面上看起來是玩家展示對底牌的信心,但也可能只是詐唬,想偷雞。所以職業撲克選手總是要解讀對方。

所以最好的撲克選手也是最好的騙子,用最真誠的詐唬和最始料不及的下注打亂對手的陣腳。他們知道對一個牌手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手中有什麼牌,而是讓對手認為你手中有什麼牌。

玩家必須讓自己的行動隨機化,這樣他詐唬時才能讓對方無法確定真假。

卡耐基梅隆大學開發的AI程式Libratus和Pluribus把這一點做到了極致。它的下注非常的隨機化,甚至超過了人類最好玩家的水平。

所以撲克高手需要以表演技巧開展心理戰,這令其變成了一門黑色藝術。

當撲克比賽進入到深水區,是依靠賭技的時刻,玩家超越了機率。

遊戲變成了爾虞我詐。

前面提及的撲克高手、斯坦福物理學家班熱,在一次大型比賽的最後階段,遇到了運氣非常好的好萊塢製片人戈爾德。

班熱拿到了一對K,他打算玩兒一把大的,全部押上,這讓他看起來有點兒誇大自己的實力,但其實是透過假裝扮強,而令對方覺得他可能很弱。對方中計了。

這和數學無關,而是某種冒險。基於賭博的直覺,以及對對手的情緒控制,班熱贏光了對手的數百萬美金籌碼。

要點5:控制情緒頻寬

情緒、注意力、認知的頻寬都是有限的。

《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裡提及,牌手們知道運氣的重要性。

很多競技選手和金融人士,會保持某些生活上的一貫性,穿一樣款式的衣服,一樣顏色的內褲,等等。

因為命運是如此的不確定,他們以此表達對不確定性的敬畏。

有一句調侃的話:

迷信是不吉利的。

注意力的資源是非常稀缺的。班熱打牌期間,他的早餐是一個三明治,一小杯橙汁,一杯濃茶,消化10-20分鐘後,開車去體育館,嚴格按照程式鍛鍊身體。

他解釋道:

所有這些習慣看起來非常瘋狂,但是參加比賽的時候,你不能分心去想早餐吃什麼,游泳多少圈,這一點至關重要。例行習慣的好處就是讓生活保持簡單,這樣我就能一門心思考慮撲克、撲克、撲克了。

聚焦是競技者最重要的天賦之一,他們能夠在關鍵時刻,迅速將自己的認知變為一束鐳射。

要點6:訓練自控力

自控力是對抗焦慮情緒的最佳利器。

你可以有如下方法:

在嘈雜的環境中集中注意力;

練習瑜伽和冥想;

鍛鍊身體;

……

恐慌讓人只關注本能。這樣的人在競技場和資本市場只能當韭菜。

對於一個決策者,良好的品質首先是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刻意冷靜,是理性決策的精華。

只有如此,方能戰勝情緒腦,避免“感知變窄”,防止陷入認知盲區。

5

撲克高手第五課

訓練直覺

直覺是什麼?從阿爾法狗來看,直覺是可以計算、訓練出來的。

愛因斯坦說:

直覺是人類神聖的天賦,理性是人類忠實的僕人。我們創造了一個重視僕人卻忽視天賦的社會。

首先我反對那些神秘主義的直覺。直覺是大腦的某種快捷方式,但底層仍然是基於計算的。

其次,只有基於大量專業訓練的直覺才有價值。

大量訓練的目的,是將緩慢縝密的分析程式化、模組化、快捷方式化。

以體育裡的直覺為例,專業技能是一種無意識的智慧。德國球員穆勒說:如果你開始思考,那你必輸無疑。

直覺是內化的思考。

不能忽視我們的直覺,但不能過分相信。非專業的直覺毫無意義。

我們要刻意訓練那種“被理性看護著的直覺”。

媽媽對孩子的直覺,老婆對老公的直覺,經常準得驚人,都是基於全身心的投入。

6

撲克高手第六課

雙腦決策

《為什麼大猩猩比專家高明》寫道:

簡而言之,意識包含兩個不同的思考系統,一個是有意識的理性思考系統,另一個是無意識的快速的感性思考系統。

良好決策的關鍵在於知道在什麼時候依靠哪個系統。

麻省理工商學院的一位教授研究發現,股票經紀人過於理性,過於情緒化,結果都很糟糕。

最好的投資人和最好的撲克牌手一樣,需要在二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恰當地運用兩個腦系統,互相協調,取長補短。

在糟糕的時候,用前額葉皮層的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腦”。所以你必須在這二者之間來回切換。

覆盤的價值是兩個:

一個是對理性腦的反思和校驗,一個是對情緒腦的訓練。

就像阿爾法狗透過神經網路所展開的深度學習。

情緒腦,也就是直覺那部分的計算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你要有一個嚴格的理性系統去使用。

在現實中,我們應找到一個專業方向或者應用領域,去親身實踐,形成反饋迴圈,將思考轉化為直覺,但又不斷調校,如此才能成為“雙腦決策”的高手。

7

撲克高手第七課

啟發式思考

如本文開始所提及,在面臨“未知的未知”時,我們需要藉助於直覺和經驗法則。

經驗法則,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修剪決策樹的方法。

解決複雜問題時,“啟發法”作為簡單解決方法,經常是有效的。

例如“單一理由決策法則”:

找到最重要的那條原因,並忽略其他原因。

又例如點菜時候的經驗法則:

你可以問服務員,如果你是客人,今晚你會點什麼菜?

人類通常解決問題有多種思維方法:

有一種方法是邏輯推理和計算,這就是搜尋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來尋找一個最佳的方案;

還有一些方法不需要透過搜尋所有的問題解決的可能性,而只是根據我們的經驗、直覺,選擇較少的問題解決的方案,這個叫做啟發式的問題解決策略。

經驗法則並不愚蠢。在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世界裡,簡單的經驗法則,比精確的計算更有助於人們做出好的決策。

例如,當斯皮茨納格爾為自己期貨交易的導師克里普帶去機率方面的書籍時,會感慨一句:

這類書對這個依靠直覺的老交易員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少即是多。複雜問題並不一定需要複雜的解決方法,應該先尋找簡單的方法。

我傾向於將個人或機構的“願景、理念、文化、原則”,也歸為經驗法則。

這部分經常能夠超越計算,帶領我們走出迷霧。

8

最後

1. 現實的容錯性與可能性

為什麼聰明人無法征服世界?

我理解這是現實世界“設計者”的某種仁愛。

我們常常感覺生活是無力的,但也因此,我們被置於一個保護墊當中。

世界被設計成一個複雜的簡單遊戲,而非一個簡單的複雜遊戲,能令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

所以,現實既具有很大的容錯性(看看,你過得那麼一塌糊塗,日子照樣還可以繼續),又具有很大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能中某種人生彩票)。

如此一來,你可以憑藉聰明,憑藉冷靜,憑藉偽裝,憑藉堅持,憑藉分享,甚至憑藉運氣,來征服這個世界。

隨機性給我們以驚喜,並在無數個你我並不知曉的時刻保護我們。

你能戰勝比你聰明的人,比你強壯的人,比你精明的人,比你勤奮的人。

這種有趣的設計,令個體的自由意志最大化了。只要你是一個“覺醒”了的人。

2. 運用自己的理智

對於個體而言,需要學會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擴大勝面。

首先,我們要讀懂康德的《什麼是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

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

Sapere aude!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其次,我們要思考撲克遊戲對教育的啟發:

從孩子到成年人,都應該掌握認知風險的技能。

在我看來,該訓練的目標是建立基於反饋系統的認知閉環。

所有學校應該秉持的兩個教學原則:

1。 教授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方法;

2。 不要為考試而教,要為生活而教。

古人塞內加說過,我們不是為生活學習,而是為學校學習。

多少年過去了,情況未必好轉。

在康德那裡,判斷力是“一種智慧被付諸實踐,而不能被傳授的特殊能力”,判斷力處理特殊事物,如果思維的我離開一般概念的領域,進入特殊現象的世界,那麼精神就需要一種新的“天賦”來處理它們。

康德認為:“一個遲鈍或精神褊狹的人……透過學習和訓練確實能成為有學問的人。但是,這樣的人仍然缺乏判斷力,經常可以看到,有學問的人在應用其科學知識的時候往往違背初衷,因而不能得到好的結果。”

讓我們鼓起勇氣,敢於自己做決定,敢於承擔責任,敢於追求真理。

3. 孩子更值得期待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受到保護的童年,尤其應該教會他們掌握認知風險的技能。

以色列這類國家,已經證明了這方面努力的價值。

例如,下面這些希伯來語所傳遞的資訊:

1。 Balagan(巴拉幹):適度混亂,打破預設;

2。 Chutzpah(虎刺怕):無禮冒犯,勇敢大膽;

3。 Chanich(哈里赫):開始,啟蒙,在實踐中學習;

4。 Combina(康避那);非常規,跳出盒子;

5。 Dugri(杜格里):直言不諱,坦誠相待;

6。 Iltur(伊爾圖爾):馬上開始,降低對資源的依賴;

7。 “Rosh Gadol”(侯施伽多勒):自找麻煩,任務之外的大格局。

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發現猶太人“超額”成就背後的秘密。

然而,這一點,絕非單靠學校可以實現。

教育的困境之一是,人們從教育方式上試圖為孩子們營造一個遊樂場,從教育目的上卻又無法隔離成人世界的功利。

先說方式。我們為孩子的教育設定,像一個知識上的過家家遊戲,我們彷彿在教會孩子一些為真實世界做準備的東西,但其實只是些過分簡化的模型,比樂高好不了太多。

成人教嬰兒說話,喜歡說:吃糖糖。也許由易到難是對的,但是一直刻意迴避現實世界的複雜、艱難、混亂,對教育而言並不正確。

童年是人類的發明。這一發明是為了讓孩子在一個相對被保護的環境裡,更高效地透過探索、犯錯、學習,來理解真實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保護在真空箱裡。

教育體系的過家家,令大多數從業者和父母,都把精力放在細節上,他們把教育孩子當做了插花遊戲,浪費時間在那些沒完沒了的造型、角度,在蘿蔔上雕花,在植物的早晚會換掉的幼葉上精益求精,糾結於彼此之間毫無意義的比拼,完全忽視了複雜系統的科學原理與常識。

教育的理論家和研究者,不僅應該是“面對孩子世界難題”的專家,更應該是“面向成人世界難題”的專家。

童年的設計,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被保護的環境下,有機會直面整個世界的難題,全體人類的難題。

我現在,正嘗試在這方面做些什麼。

4. 撲克高手思考清單

即使和本文其它部分有所重複,我還是不厭其煩地列出如下思考清單:

最牛逼的人是怎麼樣的?他們思考自己的思考。

所有科學都建立在近似觀念之上,如果一個人告訴你,他精確地知道某事,那麼可以肯定,你正在和一個不精確的人說話。(羅素)

未來是未知的,但是你可以努力地嘗試並且評估它。

風險不等於不確定性。針對已知風險做出的最佳決策,用於應對不確定性時並非最佳。

近似正確勝於精確錯誤,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巴菲特)

科學決策的下一個境界,是把決策水平和運氣分開。

智慧與運氣共舞,短期看,運氣很重要;長期看,智慧是決定性的。

透過大樣本量獲得的、長期的成功才是最甜美的。

德州撲克,是人生模擬場。不斷訓練自己,飛機行業就是靠模擬訓練將事故率降低至近乎零。

9

最後的最後

圖靈獎得主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談到如何變得卓越時認為:

在許多領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確計算時間的結果,而是模糊與含糊不清的。沒有簡單的模型通向偉大。

羅傑 ·馮 ·歐克說 :

生活就像是一場撲克遊戲 。

有時候你支配生活 ,有時候你被生活支配 ,技能和運氣都是生活重要的元素 。你可以打賭 、檢查 、糊弄和提升自己 。有時候你贏得一副牌 ,有時候你會輸掉整棟房子 。

無論什麼情況發生 ,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一直洗牌 。

所以,只要你還有一口氣,你手中就還有牌。珍惜她,打好她,輸了再來。

10

One More Thing

一直停留在牌桌上,並不只是說,讓自己活得更久,賺得更多,聰明得更徹底。

我們還可以切換一下思路:

聰明人能否放大自己的牌桌?

這些年我開始重新思考:

聰明人征服世界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我看見太多聰明人,陷入對名利的無限追求。

面對有限牌桌上的無限貪婪,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是贏家:

財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比較是萬惡之源,你爬再高,抬頭也能望見一個屁股。

我看見太多聰明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聰明,試圖既賺了錢,又贏了名,還想要不染一點兒塵土;

我看見太多聰明人,千方百計地用夾層概念去解釋這個世界;

我看見太多聰明人,竭力去“模仿自己”,為虛妄的人設而表演自己;

我看見太多聰明人,將自己的稟賦和特權用於重複那些地球上已經不需要再多一個的無聊事物上。

為了證明自己的聰明,平常人想成為牛人,牛人想成為更牛的人。

但是,偏偏沒有牛人願意去做平常之事——那些這個星球上最稀缺的、短期無法被評價被獎勵的事情。

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恰恰是這類事情,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也許,對比起討論“聰明人為什麼無法征服世界”這類話題,更緊迫的問題是:

聰明人應該征服什麼樣的世界?

回覆

11

,閱讀《七個人生工具:SWOT、PDCA、6W2H、SMART、WBS、時間管理、二八原則》

回覆

12

,閱讀《昨天他給人大捐了三個億,講了三個頂級投資哲學!》

回覆

13

,閱讀《大資料告訴你,中國女人有多勤奮》

回覆

14

,閱讀《拿3000工資與30000工資的區別,5張聊天記錄讓你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