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迴圈產業鏈”開創水產養殖新模式

中安線上

2021-09-27 17:27:35   來源:中安線上    作者:孫春旺 張友中   編輯:賈良月

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迴圈產業鏈”開創水產養殖新模式

利用養殖的紅蟲,來飼養黃鱔;利用黃鱔產生的排洩物,來養殖鰱魚;利用養殖花鰱、白鰱,來淨化水質。近年來,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在縣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扶持下,以網箱養殖黃鱔為主導產業,透過發展迴圈經濟產業鏈,不斷開創水產養殖新模式。

9月26日上午,位於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的黃鱔養殖基地,寬闊的水面上,架設著一排排大小一樣的方形網箱,每一個網箱裡都長滿了茂盛的水草。這些網箱都是用一根根竹竿和一條條絲網撐起的,在陽光下格外醒目。兩名工人正划著一條小塑膠船,穿梭在網箱之間,忙著捕撈養殖在網箱裡的黃鱔。

“你們看,最大黃鱔的有一斤左右,從9月26日起,我們將每天捕撈100個網箱的黃鱔,然後銷售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客戶。”看著一個又一個網箱的黃鱔被捕獲上岸,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鄭桂平一臉喜色。

“為什麼要用網箱來養殖黃鱔?”“是因為直接放在水裡養殖不容易捕撈嗎?”看到筆者一臉疑惑的樣子,鄭桂平急忙解釋說,利用網箱養殖黃鱔,不僅僅是因為易於捕撈,最重要的是可以控制黃鱔的養殖密度和黃鱔種苗的大小,以及可以方便投放餌料,減少餌料浪費,實現精細化養殖,切實提高黃鱔的養殖產量。飼養黃鱔的餌料主要是紅蟲,紅蟲與常見的蚊子比較相似,是一種搖蚊科動物,黃鱔養殖基地所用的紅蟲餌料都是他自己養殖的。在他承包的80畝水面上,共架設網箱1100個,每個網箱年出產黃鱔70斤以上。

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迴圈產業鏈”開創水產養殖新模式

據宿松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實現黃鱔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盤活農業生產資源,2016年12月,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援下,先後在該縣匯口鎮康公村、曹湖村流轉320畝耕地,建立兩座紅蟲養殖基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紅蟲養殖產業,以養殖紅蟲盤活當地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生產效益,帶動當地農戶致富,以及保障黃鱔餌料的正常供應。經過5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已形成以養殖紅蟲來飼養黃鱔、以黃鱔產生的排洩物來養殖鰱魚、以養殖花鰱和白鰱來淨化水質的綠色生態迴圈經濟產業鏈。

宿松縣匯口鎮曹湖村“迴圈產業鏈”開創水產養殖新模式

鄭桂平為2021年養殖產業的收入算了一筆帳,兩座紅蟲養殖基地共產紅蟲66萬斤,其中黃鱔養殖基地自銷10萬斤,另56萬斤已按每斤5元的價格全部銷往外地,創總產值280萬元;黃鱔養殖基地預計可產黃鱔7。7萬斤,按現在市場價34元一斤計算,可創總產值261。8萬元;80畝水面,預計可產鰱魚3。4萬斤。

在匯口鎮,共有35個農戶透過在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入股養殖紅蟲,年人均獲利3萬元;56個農戶透過在宿松縣康平惠特色水產養殖合作社就業,年人均收入2萬元。

如今,“迴圈產業鏈”不但壯大了合作社的產業經濟,帶富了一方群眾,而且推動了綠色生態產業在農村地區的發展,開創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水產養殖新模式。

宣告: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公眾號系資訊釋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