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說起明朝內閣首輔嚴嵩,大家都想到他是個大奸臣,陷害忠良,結黨營私,專權亂政,遺臭萬年。但奸臣也不全乾壞事,嚴嵩就曾為家鄉百姓修建了一座萬年橋。該橋作為我國古橋的代表,收錄在世界第一部《中國古代建築辭典》之中。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萬年橋,坐落在江西新餘市分宜縣古城東門外,又稱東門橋,它距離現在的分宜縣新城約7公里,處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仙女湖西部的鈐陽湖中。該橋橫跨袁河,貫通南北,是分宜古城通往吉安、吉水、萬載方向的交通樞紐,為明代嘉靖年間的分宜籍內閣首輔嚴嵩捐建。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據介紹: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軍進剿倭寇取得重大勝利,寇首相繼落網,一時獻俘京師,君臣同賀。趁著這喜慶的氣氛,分宜百姓透過嚴世蕃致函其父嚴嵩,傾訴因為城東清源古渡浮橋的經常損毀所帶來的不便,請求改建為石拱橋。由於分宜古城瀕臨袁河北岸,袁河水流經分宜時被下游的鐘山峽、昌山峽所阻,每年春夏河水暴漲,來往行人只好望河興嘆,常有因渡河而溺死人畜的事件發生,即使嚴嵩之子嚴世蕃,過渡時船隻也差點被浪掀翻,受到了不小的驚嚇。雖然嚴世蕃回分宜時兩次捐款建造渡舟與浮橋,分宜百姓也頗為稱讚,但終非長久之計,分宜百姓需要建造石橋,才可以保持過河的永久便利和安全。因此,當時的內閣首輔權臣嚴嵩,順應民情,慨然允諾,捐銀二萬兩作為建橋資金。一邊派嚴世蕃趕回分宜選擇橋址,一邊親赴江浙水鄉考察橋型。選址時大家擱置爭議,勘察河底,發現清源古渡東部的一處水面之下,巨石橫亙,平坦整齊,若天設地藏的佳址,可以壘石立墩;如果稍往兩邊偏移的話,那麼水下都是細沙,就無法作為橋基建橋。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於是建設者就在這塊巨石上築起橋的柱墩。由此可見,萬年橋的選址非常關鍵,又特別巧妙,它正好建在天然巨石之上。正因為有如此精準的選址,加上天意與人工的巧妙結合,所以萬年橋後來被作為巨石基底的古橋代表,收入在世界第一部《中國古代建築辭典》之中。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萬年橋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九月動工,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告竣,所用石料大多從江蘇吳洲運來。當年在吳洲徵匠買石,用艦船載運,一路溯江入湖,行至樟樹鎮(今江西樟樹市),因灘水淺涸,只好搬解除安裝入數百小舟,逆行到達分宜,但石料數量不夠橋用,將再往吳洲採買。一日,鄉民來告,洋江有一座山,植被土層下面有層裂狀之石:於是,便到此處開採,開挖越深石質越硬,果獲所需堅石,足夠派用。歷時一年九個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此橋建成。當分宜百姓修書前來表示感謝,稱此“是為萬人之緣、萬年之利也,吾儕敢不德公之賜”,嚴嵩卻謙遜地歸功於皇上。為了不忘皇恩浩蕩,為了祝福嘉靖皇帝像天地一樣萬壽無疆,嚴嵩特意命名為“萬年橋”。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萬年橋是一座擁有10墩11孔的大型石拱橋,全長174米,寬8米。從橋體結構上看,萬年橋結構精美,規模宏大,氣魄雄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橋的分類上看,分宜萬年橋,自上而下分為面、身、基三段。橋基是天然的岩石基底,基底上的十座橋墩用長方形大青石壘砌而成。石縫用石灰拌糯米汁膠合,極為堅固。每個橋墩上端的兩面都有用正方形石柱雕成的吸水獸,獸頭嵌於橋身之中,獸頭融合了獅、虎、熊三者的形象,或張口,或閉嘴,表示吞吐河水,以作為驅邪護橋的象徵。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該橋墩分為迎水面(又叫逆水面)和順水面,從橋墩迎水面呈錐狀堅挺的分水金剛牆,自外至內有分水尖、雁翅墩、鳳凰臺三部分,如果說雁翅墩像一把刀的話,那麼分水尖就是刀刃。分水尖分開河水,雁翅墩引導著分開來的河水流入橋墩兩側的拱洞,鳳凰臺則是應付橋體錯位的。它們分工合作,既奇偉挺拔,給人以藝術上的審美悅感;又分滔析浪,減緩了河水的衝力,巧妙地發揮了橋基的自我保護功能,使得橋體經歷460多年春秋的風風雨雨而巋然屹立。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再看橋身,砌了11個橋孔,中拱跨度最大為14。4米,愈往兩邊,拱圈愈小。橋拱採用的砌置方法,是當時最好的造橋技法——縱聯分節並列砌置。說起造橋發券技術,也存在著一個技術發展歷程。最初的造橋發券築拱技法是“縱向並列砌置”法,這種砌築拱圈的方法,最早見於漢代,用於陵墓的券拱,它使整個拱圈“化整為零”,再逐一砌築合攏。而這種“縱聯分節並列砌置”造橋技術,最早出現在明代,它既利於拱橋的側向穩定,又能使橋上的負重較均勻地分佈到各個拱石上,以免輕重懸殊。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萬年橋橋頭和柱頂上雕刻有許多形態生動,姿勢各異的石獅,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裝飾,有龍、虎、獅、象、白鶴、鳳凰等珍禽異獸和奇花異卉,都是佛教故事的名物,從中也可見當時社會的風土民俗。這些雕飾皆刀法精美,雕刻精細。橋的南北兩端各有石獅2座,翹首而踞,栩栩如生,更為人矚目。橋北500步的地方,有一個龍頭龜身的動物,馱著兩米高的嚴嵩撰寫的《分宜縣萬年橋記》碑,供人瀏覽,知曉建橋始末。相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該動物為龍的九個兒子中的一位,喜歡負重,故被用作碑的底座。而橋南近百步遠,建有延福道院,祀真武,以鎮橋,祈神以福,御災捍患。

江西重點文物分宜縣萬年橋,它與明代權臣嚴嵩的故事,你知道嗎?

萬年橋反映了元明清時期江西建築技術的一些新的特色,尤其是反映了明清兩代江西在路橋工程建築方面所達到的新水平。自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萬年橋建成以來,就成為分宜古城的重要交通樞紐。它不僅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工程,也是一座文化名橋,它承載了許多文化的內涵,像一個歷史老人,見證了喧鬧繁華的市井風雲和那一幕幕蒼涼古老的悲喜劇。分宜萬年橋與江西南城萬年橋、撫州文昌橋一起,作為中國大型石拱橋的典範和路橋工程的典型代表收錄其中,成為江西省的重點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