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文/調皮電商 木芯

雖然小米官宣造車還不如logo變圓水花大,但她確實成功在網際網路圈製造了一波焦慮。

先是

手機圈

既然雷軍說“

汽車就是給大手機裝4個輪子

”,小米能造,OV為什麼不能?OV一樣不缺錢啊。而且誠如OPPO員工在脈脈上的吐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繼續在小米屁股後面炒電視的冷飯,不就又在造車上輸在起跑線?

這不也是“造車新勢力”碾壓傳統內燃機汽車廠商的核心邏輯嗎——

要在一個新的行業取得領先,而不是在一個老行業裡追趕別人。

難怪OPPO員工說TA“好急”,畢竟現在手機品牌推出十個旗艦款,都不如拿出一張造車PPT!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接著是雷軍的

朋友圈

4月2日,小米官宣造車的話音未落,雷軍就馬不停蹄地組了一個“

造車者聯盟

”。

蔚來創始人李斌、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加上站在C位的雷軍,五位代表“造車新勢力”的大佬在一張小米11週年“生生不息”的主題板前齊齊伸出大拇指,暗示他們對小米造車的看好和支援。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同時流出的

另一張照片資訊量更大

這張從後方拍攝的會場全景照片顯示,當時坐在臺下看著上述“造車者聯盟”搶盡風頭的人包括:美團王興、地平線餘凱、滴滴程維、紅杉資本沈南鵬。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後來有媒體闢謠,照片中的聚會並非雷軍為造車特意組的局,只是一次“普通”的同學聚會,只不過今年輪到雷軍做東,而聚會時間又碰巧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後。

是不是真湊巧不好說,但它肯定對坐在臺下的程維有不小觸動。

這場“普通”同學會的四天之後,6日晚間,經多家財經媒體確認,滴滴正式啟動造車專案。

報道稱,滴滴正在搭建整車研發製造團隊,該專案由滴滴副總裁楊峻負責。

相比百度和小米的跨界造車,滴滴與車的關係更近,去年年底,滴滴與比亞迪還有過合作造車的嘗試,但終未下定決心,顯然是有很多困難和顧慮。

加上2018年,程維還曾公開宣稱,“滴滴堅決不造車,也不謀求成為未來最大的汽車運營商”。滴滴最終“食言”造車,與程維眼看小米入局升騰起的焦慮多少有關係。

雷軍在回憶自己拿不定主意是否造車的那段時間時說,“白天會想到10個必須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靜下來,又可以列出10個不能幹的理由。”程維的決策難度肯定也不會小。但有了小米大膽的跨界,程維至少有個參照。

所以有人開玩笑,程維上次參加完雷軍主持的同學會,肯定心裡想的是:

你一個做手機的都造車了,滴滴天天跟車打交道,還花錢跟人買車呢,是不是更有理由自己造車?只要造出來,銷路都是現成的,馬上就是第一大生產商+運營商。這不比你們的故事更動聽?

如果滴滴造車的邏輯得到市場認可,那京東憑啥不行?

滴滴在載人運營上有資料優勢,京東是在載貨運營上有資料優勢,作為智慧供應鏈的重要單元,京東數十萬輛物流車正在逐漸更新成新能源車,有廣闊應用場景。而且京東這些年早已不是單純的電商公司,一直以技術為核心延展業務,主攻智慧供應鏈,無人送貨車無人貨機的自動駕駛技術都落地應用好幾年了,對車的積累一點不比滴滴少,沒有理由錯過這個風口啊。

如果京東也入局造車,那菜鳥跟不跟?高德跟不跟?不斷突破邊界的美團又跟不跟?

等等,其他的就算了,美團也能跟車扯上關係?

誰規定車必須是四個輪呢,外賣小哥的兩輪摩托就不配叫車了?不信你看今天這條新聞,哈囉出行也開始自稱“造車新勢力”了。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美團這麼多外賣小哥,不少人邊開車邊看手機接單,這麼大交通隱患,美團如果說要造出更好人機互動的智慧兩輪車,不也是功德一件嗎?如果體驗做好了,搞不好以後市區短途出行大家就選可以邊刷手機邊開的美團電動車呢?

你看,造車焦慮就是這麼在網際網路圈蔓延開的。

現在宣佈造車,你甚至不需要一張畫出概念模型的PPT,什麼價位,兩輪還是四輪,哪怕名字沒想好都不要緊,是三年後的秋天造出來,還是五年後的秋天造出來,可能也沒人當真。

但是

只要你搶先宣佈造車,焦慮的就將是你的對手。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雷軍近日微博連發三個投票,眾籌網友為小米造車出謀劃策

在一片火熱的討論中,

媒體把焦點都放在了描繪宏大的市場前景,政策紅利,以及鋪陳入局大佬手握的資源。卻有意無意地迴避了電動汽車面臨的技術難點。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經濟學人·商論》2020年九月刊《特斯拉宇宙之旅》

雖然相比賈躍亭造車的年代,電動車的產業鏈成熟了很多,但要靠整合代工攢出一臺大概齊能開的車,比當年攢一臺智慧手機難度還是要高多了。

如果把要求提高一點,不只是大概齊能開,還想“感動人心”,那難度更是幾何級上升。

看看頂配玩家蘋果就知道了,儘管已經在汽車專案上投入六年時間,有上百個申請專利,但依然沒有拿出任何成形的東西。手握重金尋求與韓國日本車企合作,還頻頻被拒。

其中,日產拒絕蘋果的理由說得挺委婉,“日產是汽車製造商,汽車的設計、開發和製造理應是一個整體。”言下之意,有實力的廠商不會甘為他人做嫁衣裳。實力不行的車企,只圖接你一個訂單賺錢,你能指望他們生產出卓越的產品?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電動汽車身上的光環,很多都是看上去很美,但不能深究。

甚至某些用來論證電動汽車光明未來的大趨勢,深究的話也會發現可能南轅北轍。比如有網友指出,按現在中國人口下滑的趨勢,人均碳排放會增加而非減少,到2060年,隨著人口密度下降,綠化增加,即使不推電動汽車也會碳中和。

網際網路企業再不“上車”,員工都要恨鐵不成鋼了

最後,還是另一位網友輕輕用三個字終結了我的“鑽牛角尖”。TA說,“

別認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