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皇叔造反,明宣宗御駕親征: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作者:史遇春

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元年農曆八月初一(壬戌朔),即公元1426年九月二日,朱高煦開始造反。

得知相關情況之後,朱瞻基立即委派中官(即宦官)侯泰(一做太)奉詔前往樂安州(今山東惠民)進行安撫。

此時,朱高煦已經鐵了心,他根本沒把朝廷的使者放在眼裡,態度非常傲慢。

時間來到宣德元年農曆八月初六(丁卯),即公元1426年9月7日。

朱高煦安排百戶陳剛向朱瞻基上書,其中言及:

一、仁宗皇帝(即朱高熾)在位之時,違反洪武(朱元璋年號)、永樂(朱棣年號)時期的舊制,竟然授予文臣誥敕封贈等,這完全沒有章法、不合規制;

二、當今皇上(即朱瞻基)修理南廵席殿等事項,朝廷犯有大的罪過;

三、痛斥朝中的二、三位大臣如夏元吉(又作“夏原吉”)等為奸佞,還向朝廷索要這些人,將他們誅殺。

除安排官員直接上書朝廷之外,朱高煦還向發動了輿論攻勢:

朱高煦安排人員向朝中的公侯大臣傳送文書,用激烈的言辭、以不實之語對朝廷進行詆譭,對皇帝進行汙衊。

在一切全部清楚明白地擺在眼前的情況下,朱瞻基無奈地嘆息道:

漢王果真造反了!

皇叔造反,明宣宗御駕親征: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針對漢王朱高煦造反一事,朱瞻基召集朝臣進行會議,先是準備派遣陽武侯薛祿領兵,前往征討。

對此,大學士楊榮等人表示異議,他們極力勸諫,請求皇帝御駕親征。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朱瞻基決定親自帶兵,前往樂安。

決定之後,朱瞻基隨即召來張輔,諭告他道:

“我計劃御駕親征。”

聽皇帝這麼說,張輔回答道:

“漢王向來怯懦,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漢王身邊主事的人,都不是有謀略、善征戰的角色。希望聖上能借給臣兵士二萬人,臣願意領兵前往,擒獲漢王,獻於闕下。”

張輔的回答,很有意味,既讓皇帝安心,也向皇帝表了忠心。

對於張輔的提議,朱瞻基說是:

“以卿之能,確實足以擒獲賊人,但是,仔細想一想,朕剛剛即位,人心尚且不穩。在這種狀況下,小人或許會懷有二心,非朕親征,不足以主持大局、穩固人心,所以,朕意已決,一定要親自前往擒賊。”

朱瞻基對張輔所言,細節需要注意:其中有所謂的“小人或懷有二心”,這大約也是他有意說給張輔聽的。

因為,朱高煦造反之前,曾約請張輔作為內應,在京師與他一同起兵。

雖然張輔當時立即告發了朱高煦,不過,在皇帝的心中,他大約對張輔還是難以十分放心的。

皇叔造反,明宣宗御駕親征: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

緊接著,朱瞻基下令,要求大力搜捕樂安派出刺探朝廷情況的奸諜。

朱瞻基下敕道:

一、派遣指揮黃謙會同總兵平江伯陳瑄防守淮安,不要讓造反者繼續向南擴充套件行進;

二、命令指揮芮勳駐守居庸關;

三、要求法司全部釋放軍、旗轄下的服刑人員,並命令這些人員隨軍出征。

時間到了宣德元年農曆八月初七(戊辰),即公元1426年9月8日。

根據實際情況,朱瞻基又做了如下安排:

一、命令定國公徐景昌、彭城伯張昶守衛皇城;

二、命令安鄉伯張安、廣寧伯劉瑞、圻城伯趙榮、建平伯高遠守護京師。

本年農曆八月初八(己巳),即公元1426年9月9日。

朱瞻基再做部署如下:

一、命令豐城伯李賢,侍郎郭璡、郭敦、李昶督管軍餉;

二、命令鄭王朱瞻埈(明仁宗朱高熾次子)、襄王朱瞻墡(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留守北京;

三、命令廣平侯袁容,武安侯鄭亨,都督張升、山雲,尚書黃淮、黃福、李友直協守北京;

四、命令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太子少保吳中,尚書胡濙、張本,通政使顧佐隨駕扈行;

五、命令陽武侯薛祿為先鋒。

宣德元年農曆八月初十(辛末),即公元1426年9月11日:

朱瞻基親征的隊伍,正式從京師出發。

(本篇結束)

皇叔造反,明宣宗御駕親征:從漢王到漢庶人;朱棣次子朱高煦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