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網際網路農民工沒必要有優越感

最近有一份報告《2020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受到熱議,來自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裡面有這麼一句話:

就業集中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佔比大幅提高。

還附了一張圖:

網際網路農民工沒必要有優越感

很多人就有點坐不住。一些人是自嘲,覺得「碼農」這個戲稱可算有了官方的認證,多年別號終於轉了正;另一些人有些惱火,覺得這個有些貶低自己,怎麼能跟其他的農民工混為一談。

這兩種觀點的背後,都是來自網際網路農民工莫名的優越感。挺沒勁的。

農民工嚴格意義上就是戶籍在外的外來務工人員。我在北京大廠工作時,身邊的同事們一大半都沒落戶,老闆身價幾百億,也是外地人。大家都是農民工,定義上完全沒問題。

有人說,不是糾結定義,而是社會認知裡,農民工是「那樣的」,而網際網路從業者是「這樣的」,不是一回事。

真的不是一回事嗎?

1

首先,真要說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網際網路行業,說有優越感,這個我舉雙手認同。

那時候網際網路還是少數人群的專屬玩具,有錢人才買得起電腦。我第一次上網也是跑去我爸公司裡蹭他們那臺貼著奔騰 CPU 標籤的、還有軟碟機的電腦,還要有複雜的撥號程式,而且上網的時候,電話是不能打的。

網際網路從業者很多還是家裡有礦、技術發燒友或者海歸精英,也都是為愛發電,心懷理想主義想改變世界。

記得 CFdio 這個名字的網友應該不多,這是國內第一個 BBS 系統。這裡聚集了一群背景各異的為愛發電的愛好者們:雷軍、馬化騰、求伯君、丁磊,等等。

小馬老師還在 BBS 裡寫過朗朗上口的歇後語:小母牛跳高——挺牛 B。

網際網路農民工沒必要有優越感

(轉自知乎網友 網上衝浪記事)

當時提到寫程式碼,是什麼感覺?感覺跟造火箭、造原子彈差不多。都是高科技。

事實也確實如此。寫程式碼是很前沿的工作,而且大機率是要從 0 開始寫,從沒有的狀態,搭建一套功能(那時候更多是網站)。產品經理更是連職業名稱都還沒出現,大都是市場經理或者程式設計師兼任,去做功能邏輯的設計。

那時候也沒有這麼多奔赴一線城市的小鎮做題家,能做網際網路的,就是能小小年紀就去澳洲旅遊懂英語的馬老師,和有機會用到計算機去逛論壇搭網站的小馬老師。

你說他們是農民工嗎?又有當地戶口,又不是打工人(自己做老闆),當然不符合定義了。

2

現在則不然。資本在二十年時間裡已經讓網際網路產品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從業者從幾萬人迅速膨脹到了幾百萬幾千萬人。

當初的少數愛好群體,已經被替換成了集團軍作戰的大型企業和複雜組織。現在,程式設計師、產品經理都已經遍地走,這個職業變成了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職業。

搬的不是真的磚,不代表就不是農民工。用電腦搬磚,吹著空調工作,只是表面。到底做的事情是不是機械運動、是不是固定工序,才是本質。

不少人太缺乏自我認知了。產品經理根本不是經理,碼農確實是個農。還是得認清現實。

我在從取消大小周,聯想到網際網路英雄主義時代的落幕說過背後的邏輯:

創意創造型向勞動密集型轉移。從業人數多肉眼可見,而隨著事兒少人多,負責的模組更加精細,那每個人要做的事情就逐步標準化成一些固定流程了。

10 年前,連產品經理這個詞兒都很新鮮,沒人會提怎麼細分,要做哪個方向的產品,都是先想著自己學習研究,而不是從外招聘。

5、6 年前,招聘市場已經可以定向去挖人,電商產品經理、增長產品經理、資料產品經理這些概念應運而生。

現在,都可以細化到專案級別對口。比如最近淘寶在做逛逛,內部把 B 站當成競爭對手(B 站有沒有把他們當對手就另說),就一直在定向找做 B 站和小紅書社群的產品和運營。抖音要做電商,直接把公司開到西溪八方城,旁邊就是淘寶,方便挖人。

除了人多要細分,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10 年前確實都沒有有經驗的啊。但現在,行業本身的發展就遲滯了,不管是增長裂變、市場投放,還是做後臺管理、中臺資料的方向,都培養出了足夠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