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這部片子帶給我的觀感和一年前的《烈火英雄》很像。

同樣很「精準」,同樣與高亢情緒對接,同樣口碑很兩極分化。

加之同樣的主旋律標籤,又要求我們自然對它多了一份寬容與理解。

但它與《烈火英雄》又有些不同。

除去主旋律標籤,它的提檔更像是一次挺身而出的「緊急救援」,給奄奄一息的大陸電影市場丟了一顆速效救心丸,本質上是帶著強烈救市意味的。

政治任務和救市任務背景下,你再對它進行批評,就是對英雄的不敬,對主旋律的苛責,對電影市場的冒犯,一不小心就會觸發眾怒。

但沒辦法,我們繼續選擇不識好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緊急救援》

導演:林超賢

主演:彭于晏/ 王彥霖/ 辛芷蕾

豆瓣

:6。3

IMDb

:7。3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毫無疑問,聚集海上救援的它,填補並打破了華語片長期以來的題材空白與失語。

故事與人物都有原型。

那些與時間賽跑並救人於水火的場景太容易讓人內心澎湃不已,也太適合拍成電影了呀。

題材之外,它也確定有爆款相。

都不必提男神彭于晏,女神辛芷蕾。

一個名字就足夠。

導演林超賢。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這位在動作型別裡遊刃有餘的香港導演,透過全力擁抱主旋律搭上北上列車,並背靠兩部「行動」攢下不少觀眾對他的期待。

幾場救援戲,一步步積壓緊張感,乾淨利落,鏡頭排程上乘,林超賢繼續炫技般地向你展示他在商業部分的嫻熟和在工業製作上的高超。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整部片子用了大量實拍的方式將那種災難感放大。

當直升機不斷在峽谷間盤旋俯衝;當一架真飛機在你面前墜毀並斷裂成三截;當鑽井平臺在兇猛烈火下迅速坍塌,那種臨場感和緊張感瞬間撲面而來。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電影一共截取了四場救援情況,除了作為開篇的第一場像是廉價草稿作,

其它幾場救援戲單拎出來都是災難大片質感,給你命懸一線的刺激。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但問題也出在這四場救援上。

整部電影結構上出了問題,四場戲之間沒有任何粘連,沒有感悟,沒有影響,沒有人物起伏。

林超賢甚至連轉場都懶得打磨,導致最終生硬感和片段感極強,廢筆極多。

比如,第一場救援完全沒有必要,對人物起伏和之後的劇情完全沒有任何推動作用,而作為開場,它又被處理得十分糟糕,只起了一個讓明星走走過場並趕客的作用。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又比如,那個要離職的救援隊員的戲份又有什麼意義?

他為什麼犯下如此大的工作失誤?還是他只是編劇為了讓男女主獨處製造的工具人?他又是因為這次疏忽所以離職嗎?

統統沒有交代。

本可以呈現複雜人性的機會,就這樣讓它溜走了。

更要命的是,兩條故事線,救援支線,愛情支線,你說電影的主線是什麼?電影的主要任務又是什麼?

不清楚。

不只你我不清楚,連整個主創團隊自己都不清楚。

這種散點講故事的方式,讓電影視角混亂,使整個故事難以下嚥,無時無刻都處於一種無重點和無邏輯的狀態。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編劇在兩條線的處理上顯然沒有起承轉合的意識,文戲有著小學生習作感的硬傷,有些鋪墊刻意地離譜,你完全能夠預判劇情走向,當原本就是導演弱項的文戲篇幅擴大之後,簡直淪為災難。

愛情線處理得十分吃力,感情萌生得既無趣又俗套,一張嘴,滿是廢話;一起身,滿是贅肉。

所以就導致我看整部電影時的感受是十分割裂的,我蠻喜歡有些部分的場面排程,又對那些翻來覆去的各種尬聊很不耐煩。

當然不是說動作片裡不能有感情戲,但你不能自己找不著重點,釐不清矛盾,一手片段化地插入救援戲,一手又緊緊攥著感情戲不放,一邊又想順路撿起點親情共鳴,卻又無法從中找到平衡調和,最後自己也不知道想拍點什麼。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情感不能落地的結果是,整部電影失控且擰巴,故事層面呈現出全面的失焦和平庸。

所以你在電影裡,既看不見劇情,也看不見人物,更看不見情感。

很多人說是林超賢「飄」了。

我反倒覺得他是太小心了,小心到不敢得罪,小心到有太多顧忌。

《湄公河行動》撕開了內地主旋律片尺度。

《紅海行動》乘勝追擊。

它們或許直給,但直率。

它們或許失於精巧,但勝在生動。

可你看這部《緊急救援》,整部影片看起來就是一部充滿港片慣性、劃滿了中心思想、塞滿各種元素、也充斥著內地政治正確,而骨子裡又很不耐煩的電影。

直男林超賢確實一心只追求重工業的大場面,但他又不願意放棄更有賣點的喜劇元素和愛情元素,所以在動作戲之外,他選擇了用喜劇基調和情感戲份進行填充。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但整個主創團隊又對那些翻來覆去的尷尬文戲和無趣劇情極不耐煩。

除此之外,兩個男人不躲進直升機而在大雨裡相擁取暖的曖昧腐向設定,以及多處洗澡鏡頭,既是製造話題,也是網羅更多受眾,討好一部分觀眾的機會。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它太會討巧了,既想要商業成績,又想討更多人喜歡。

代價便是犧牲掉觀感上的流暢和自然。

你看,它失去了它本來的性格,成為一篇表面與核心分裂的命題作文。

但既然是命題作文,最起碼,你先得自己信,你信了,再與觀眾達成默契。

更不可信的是人物塑造。

在這部電影裡,你看不到集體協作,只看到個人神性。

雖說是救援團隊,但大部分戲份都壓在彭于晏身上,幾乎給了他一個人去表現,個人英雄主義太過濃烈了。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可惜,這個角色沒有起伏,人設也不精彩。

男主彭于晏沒撐起來,是的,他的身材很性感,胸肌很大,還露了屁股,但他的表演和臺詞還是很讓人齣戲。

沒錯,電影裡反覆出現了這個詞:「恐懼」。

臺詞也說了一遍又一遍:「這次我害怕了。」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但你回過頭看這個角色,他雖置身於鏡頭中央,但其內心其實是沒什麼自身驅動力的。

當五歲的兒子要經歷一場生死未卜的開顱手術,他聽到兒子讓他前去救援,沒有一點猶豫,急匆匆就去了。

你看不見更多必要的掙扎與痛苦,所謂恐懼,也只是掛在嘴邊的中心思想,真正內心的癥結,被蜻蜓點水般略過。

換句話說,這是一部情感模糊的電影。

好不容易可以稍微靠近那個人性深礁,它卻又開始避開,選擇閤家歡似地一筆帶過。

整個作品就是林超賢困在枷鎖裡而生產出的混亂且擰巴的產物。

他以動作的外殼進行吆喝吸引路人,又試圖去觸及一些深度,但他又割捨不掉商業性。

他既想拍一部張弛有度的娛樂大片,又放棄不了爆米花式淺顯直白的表達。

他想為這138分鐘劃上中心思想,卻因為支支吾吾說了半天也說不清楚而選擇矇混過關…

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便是情節上的割裂與擰巴。

如此,哪怕再漂亮的肉體,哪怕再帥氣的彭于晏,在鬆散立意和邏輯斷線面前,都只是噱頭和工具而已。

排版 ✎ 碑妹

圖片 /來源於網路

「作者」

就算彭于晏脫光,也救不了這部大片啊

用愛發電,支援請點

「分享」

or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