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18歲就成為博士,22歲發現“超導石墨烯”的中國天才,後來怎樣

2018年,《自然》期刊雜誌釋出了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位列榜首的是一箇中國少年,他叫曹原,是發現石墨烯超導角度的“神童”,我們的驕傲。

《自然》雜誌是世界頂級期刊,能在這方面發表論文已經是不容易了,能得到認可更是難上加難。

曹原當時只有22歲,在眾多科研人員中脫穎而出,足見他有多優秀了。

13歲緊中科大,18歲成為麻省理工的博士,22歲就成為了世界級的科學人物,幾乎沒人能複製得了這樣的人生。

18歲就成為博士,22歲發現“超導石墨烯”的中國天才,後來怎樣

從小,曹原就不一般。

他出生在四川成都,3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搬到了深圳生活,一上學就表現出了非人哉的天賦。

11歲的時候,他就讀完了小初高的所有課程,不過用時三年而已,這別說讓別人嘗試了,光聽就覺得不可思議,14歲到了高考限制的最小年齡,他果斷去參加了考試。

總分669分,比很多十八歲的高三學子都高,成功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了。

可是在別人眼裡的超常表現,在曹原眼裡不過是正常行為,他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跳級不過是跳過了自己覺得無聊的東西而已。

真是人和人不能比呀,我們絞盡腦汁都過不去的坎,在曹原的眼裡全是“無聊的東西”,先讓我們哭三分鐘為自己的青春默哀吧。

到了大學,他老老實實讀完了四年本科,紮實了自己的實驗技巧,連他的麻省理工的導師都說,他的實驗技巧在在研究中至關重要。

天才最怕的就是心浮氣躁,但是曹原顯然不是那種天才。

18歲就成為博士,22歲發現“超導石墨烯”的中國天才,後來怎樣

18歲,曹原本科畢業前往美國麻省理工讀博士,21歲就發表了震驚物理界的兩兩篇震驚世界物理學界的論文。

在曹原加入實驗室的時候,他的實驗技巧發揮了重要作用,靠著自己的技巧,在很短時間裡就完成了實驗專案搭建,而且曹原開創了一種撕出單層石墨烯的方法,讓實驗資料更充實,研究更加多樣化。

經過實驗曹原發現了超導體的一個新特性,在一定條件下,石墨烯可以變成超導體,這對我們的電力發展有著改變世界的作用。

電力在傳輸過程中有損耗,這就是線損率。

中國因為地形複雜,又是長途遠距離傳輸,線損率在6。5%左右,日本、德國比較低也要4。5%左右,但是巴西超過15%,印度超過21%,線損率非常高,資源浪費非常嚴重。

但是石墨烯將大大降低這種損耗,每年可以節約200億美元,而且以後還會每年遞增十分之一左右,想想這以後會創造多大的一筆財富。

而且這只是其中一種應用。

18歲就成為博士,22歲發現“超導石墨烯”的中國天才,後來怎樣

為了突出曹原的成就,《自然》雜誌的封面都是用的石墨烯的碳環結構,這應該就是一種無形的表揚吧。

那這麼厲害的人才,現在去哪兒了呢,不會又被美國誘拐了吧。

其實大家多慮了,曹原這點就更讓人驕傲了。

美國確實想要把他留在美國,多次派人遊說,用高昂的薪水待遇,高配置的實驗室,自由的研究環境,對他進行誘惑,還那之前留在美國的中國天才來打感情牌。

可是這些都沒有讓曹原動心,他的回答是:“綠卡算什麼?我是中國人,我要回中國!”

這簡單的回答就是最有力的拒絕,一顆赤子心,只為了祖國。

其實天才背後也有可愛的一面,在研究上嚴肅的曹原,私下裡也有“亂糟糟”的一面,喜歡拆望遠鏡和計算機,還喜歡用自己的零件自制相機。

有時候他的導師走進他的辦公室,看到那堆零件都感覺頭疼,和實驗室裡的他一點都不一樣。

平時的曹原不喜歡說話,還會害羞,但是他把自己的熱情都給了星空,經常用自制的望遠鏡,看著不知多遠的星星,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18歲就成為博士,22歲發現“超導石墨烯”的中國天才,後來怎樣

回國後的曹原並沒有停止自己的研究,2020年他又在,《自然》雜誌上連發了兩篇論文,2021年又發了一篇論文,他的高產讓人佩服,也因此被大家成為“海嘯級後浪”。

現在,就算是曹原自己也無法預測自己以後的研究會走到何種地步,但是面對未來,他已經做好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準備。

我們期待著,這個後浪終究會引起怎樣的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