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時至當下,除非有特別的需要,彩色有聲電影已經遍地開花。然而,在電影發展之初,電影卻是沒有聲音的黑白默片。

這種電影看來不可思議,不過即便如此,當時的人們還是對電影這種新藝術趨之若鶩。那麼,電影的聲音和色彩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看下吧!

01偉大的啞巴說話了‍‍‍

在啞巴電影長達30多年的歲月裡,人們為它的開口說話費勁了心。

早在1895年,美國大發明家Edison就發明了有手搖發條裝置的留聲機,並嘗試著為電影畫面配音。

但由於留聲機的音量小,很多觀眾聽不清,而且在放映中放映員要反覆地對聲畫同步進行調整,尤其是在斷片時,聲畫像牛頭不對馬嘴一樣對不上位,鬧出不少笑話。

結果,這種演雙簧的實驗就失敗了。

1907年,有個叫歐內斯特·勞斯德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在當時來說是啞巴影片說話的先進方法,即在影片上直接錄音和還音,從而可使聲畫更好地同步。

然而,由於那時科學技術水平的制約,這種好辦法也無法實現。

不過,19世紀末發明的電話技術給有聲電影的出世打下了理論基礎。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到了20世紀20年代,隨著電話、擴音器的出現,以及電子技術的發展和光電管的發明,才是啞巴電影真正說話了。

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人們先將聲波轉化為電磁波,再透過光電管把電磁波錄製在一條很窄的具有特殊感光效能的膠片上,這樣就把攝製影片時需要的對白、音響和音樂全錄進去。

放電影時,透過激勵燈、光電管和擴音器還原成各種聲音,從而使電影的畫面和聲音能精確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偉大的啞巴終於說話了。

1927年10月6日,美國公映了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王》;接著,美國華納影片公司於1928年6月6日發行了第一部全對白聲故事片《紐約之光》。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從此,電影歷史上便開始了有聲電影的新時代。

實際上,世界上最早的有聲電影是1926年美國好萊塢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拍攝的有聲歌舞片《唐璜》

只是沒有公開,讓次年拍攝的《爵士歌王》影片搶先成為第一部有聲影片。

美國有聲電影《唐璜》在其國內上映4個月後,即1926年12月就來到我國,在上海上映,並展覽了放映和擴音器材,引起了我國電影工作者的極大興趣。

但是,所放映的影片並不是完全的有聲片,加上放映裝置不完善,結果放映效果不大理想。

後來到1929年2月4日,上海夏令佩克影戲院安裝了有聲電影放映機,才正式放映了完整的有聲電影美國影片《飛行將軍》。

影片在放映時,觀眾不僅聽到對話、音樂,甚至連飛機的轟鳴聲、風聲、走路和關門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好似身臨其境一般,從而提高了觀眾藝術欣賞的情趣。

我國電影界在有聲影片的研製和拍攝上不甘落後,而是緊緊跟上。

1930年5月,我國就已開始拍攝有聲電影,最早的兩部影片是《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1930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以蠟盤發音的方法,拍攝了胡蝶主演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

此後不久,友聯公司以一名有聲電影公司的名義,攝製了另一部蠟盤發音有聲影片《虞美人》。

這種蠟盤發音是一種較落後的方法,它難以解決電影聲畫同步的問題。

因此,在影片上發音才是有聲影片的根本出路。

1931年,我國就開始了片上發音有聲片的研製。由大中國和暨南兩家影片公司聯合攝製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有聲片《雨過天晴》

這部有聲片是與外國電影公司合作,利用外國有聲電影器材裝置攝製完成的。

不過,明星影片公司總想單獨拍攝出自己的有聲影片。於是,公司便派人去美國考察,選購有聲電影攝影器材,並邀請美國電影技術人員來我國協助。

1931年11月,明星影片公司便開始拍攝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舊時京華》,並於次年一月在上海公映。

此後,我國有聲電影才得以迅速發展。

1933年,上海古代影片公司攝製了我國第一部有聲喜劇片京劇《四郎探母》,結束了只見銀幕上人物嘴動和手舞,卻聽不到唱、唸的戲曲片默片時代,使觀眾獲得視、聽的全面藝術享受。

我國電影從無聲到有聲的過渡中,所拍攝的成功的有聲影片,當推1934年電通影片公司攝製的影片《桃李劫》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這部影片由袁牧之、應雲衛編劇,應雲衛導演,並由田漢作詞和聶耳作曲。

在影片中,音響不再是機械地配合畫面,從而第一次成為一種藝術表現手段,併成功地運用了聲音的技巧,使電影藝術向真實性和藝術性邁進了一大步。

有聲影片在美國出現後,好萊塢的各大製片公司利用觀眾對歌唱、對話的新奇感,將百老匯的歌劇、話劇大量搬上銀幕,不僅劇情、對白、演員和導演來自戲劇,甚至連場景也仿效戲劇,結果是電影回到舞臺劇的歪路上。

攝製有聲影片時,由於起初採用同期錄音,必須將笨重的錄音機裝在隔音的房子裡,這就使攝影機完全不能移動,於是特技攝影、大特寫鏡頭幾乎完全消失,而且鏡頭變換極少,相當於攝影技術回退了20年。

也就是說,在有聲片的初期,無聲電影的魅力、詩意和表現力全被聲音被壞了。

在這種情況下,無聲片時期的電影藝術前輩卓別林、愛森斯坦等都貶斥過有聲電影。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卓別林曾說過:我不相信我的聲音會豐富我的任何一部喜劇片。相反地,我的聲音將會破壞我所希望創造的形象。

後來直到有聲電影已在全世界銀幕上獲得壟斷地位之後,卓別林還堅持拍無聲片,可見他對有聲片的成見之大了。

但是,有聲片的出現是電影攝製技術上的巨大進步,而所產生的問題是人們沒有掌握它的規律造成的。

1933年後,隨著電影拍攝技術上的改進,同期錄音改為後期錄音,使攝影機解脫了身上的枷鎖,又恢復了它的靈活機動性,曾一度被遺忘的特技攝影和蒙太奇手法又獲得了新的發展。

在拍攝有聲影片時,人們可以利用聲畫的對位和對立,從而使蒙太奇表現手法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

曾經批評過有聲電影的卓別林、愛森斯坦等電影藝術前輩,也開始對這種新生事物刮目相看了,並透過自己的創作實踐,感受到應用聲音大大提高了藝術表現力的非凡作用。這樣,有聲電影終於征服了全世界。

02自然、逼真的彩色影片是這樣來的

大自然本是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然而用來反映真實世界的電影卻在出世後的相當長時間裡暗無色彩,這的確使人感到莫大的遺憾。

實際上,人們一直想在電影中再現那五光十色、繽紛多彩的世界,於是有的科學家就開始了彩色影片的研製。

奧地利科學家科倫等人與1865年利用三種不同底片拍攝彩色照片獲得成功,為後來的彩色影片出世創造了有利條件。

1919年,美國特藝色公司根據三原色原理,開始研製彩色影片攝影膠片等等,使人們的彩色影片之夢逐漸成為現實。

但是,就在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美國影片《浮華世界》於1935年誕生時,銀幕上第一幅彩色畫面卻早它10年就出現了。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這是怎麼回事呢?

那是1925年,在莫斯科舉行的慶祝俄1905年革M20週年的聚會上,放映了由蘇聯導演愛森斯坦導演的影片《戰艦波將金號》。

當時的影片既無聲音,更沒有色彩,是個黑白默片。然而,當放映到黑海水兵起義成功後,在軍艦的船桅上卻升起了一面光彩奪目的紅旗。

頃刻間,幾千名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而且“烏拉!烏拉!”的歡呼聲響徹整個會場。人們透過這面紅旗看到了革M必勝的曙光。

這就是電影史上出現在銀幕上的第一幅彩色畫面。

可能有人會問,這面紅旗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原來,影片導演在看《戰艦波將金號》的樣片時,聯想到戰艦上這面紅旗既是革M的象徵,又是勝利的標誌,應當讓它放射出紅豔豔的光彩。

於是,他就在黑白電影膠片上用紅墨水逐個把旗幟塗成紅色。

其實,在彩色影片出世之前,最簡單的彩色影片的製作方法就是用手工上色,就像早期的彩色照片塗顏色一樣,在不少影片上採用過。

義大利導演卡塞利尼在他的影片《龐貝的末日》裡,將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火焰染成紅色和橘黃,而將天空染為深藍色。

美國導演格里菲斯在影片《走向東方》中,把燈光染成橙黃,又用綠色和金黃相結合來表現逆光下的原始森林。

1933年,我國友聯電影公司在攝製武俠片《紅俠》時,擔任主角的演員範雪朋心想,既然是紅俠,就應當穿紅色衣服。

於是,在電影副片上,凡是出現她飾演的這個角色時,範雪朋便用紅墨水將她的衣服染紅。

當時,世界各國的許多電影攝製人員都在嘗試用著色的辦法制作彩色影片,其辦法可謂大同小異。

而觀眾每看到一部這種著色的影片時,就會驚呼一次:電影有彩色了,但馬上又失望了。

因為這畢竟不是真正的彩色影片,它好像是電影藝術家們向觀眾丟擲了虛幻的七彩花束,給人們的只是短暫的歡樂。

此外,這種逐個在黑白膠片上著色的辦法耗時費力,效果又不佳,是一種不受人們歡迎的笨辦法

後來,人們在彩色影片的研製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物力,加快了研究工作的步伐。

美國特藝公司經過近20年百折不撓的努力,終於在1932年研製成三地法彩色影片。

這種彩色膠片的原理是,用三條黑白底片同時曝光,再用三條彩色分離底片分別製成三條浮雕片,將黃、綠、紅三色分別染製成它們的補色黃、青、品紅,之後疊印於一條空白的正片上,就成了一條可供放映的彩色膠片。

1935年,美國用三地法彩色膠片攝製成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華世界》

這部影片是根據英國作家薩克雷的名著《名利場》改編的,拍得相當成功,既有明快的節奏和色彩,又有豐富的電影語言,演員的表演也惟妙惟肖,所以一出世便博得滿堂彩。

到1938年,美國又用這種彩色膠片攝製了《羅賓漢》等一批彩色故事片,其色彩至今還絢麗奪目。

不過,由於用三底法拍攝彩色影片耗費膠片太多,成本高,加之生產工藝又比較複雜,因而人們又尋求新的製作彩色膠片的方法。

到了20世紀40年代中期,德國研製成一種多層級的彩色膠片。後來,德國又發明了染印法彩色膠片,使電影畫面不再是單調的黑白色,從而大大增強了電影的逼真性,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段。

又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改進,出現了現代新型彩色膠片。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彩色影片負片的效能也得到進一步提高,其中包括感光度和清晰度等。

然而,拍攝彩色故事片的成本要大大高於黑白片。例如,美國於1962年攝製的彩色影片《埃及豔后》,投資高達1。63億美元。

電影是怎麼做到有聲有色的,看了長知識

彩色影片誕生後,雖然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卻經歷了漫長的20年方漸漸受到了電影藝術家們的信任。

例如,有些電影攝製人員認為彩色影片只能是自然界原色的再現,不能像繪畫那樣選擇顏色,而機械地再現不是藝術。

他們還認為,黑白影片的格調清新樸素,具有天然的質樸美,其美質勝過彩色片。

另外,彩色影片的感光速度、色彩還原、洗印和放映光源等技術問題,也讓有成就的電影導演和攝影師不肯輕易地採用它。

當然,黑白影片具有著獨特的美,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影片在真實地反映現實時,在色彩方面也應無一例外地接近生活。

同時,色彩在深化影片主題、刻畫人物和渲染氣氛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彩色影片在同黑白影片的競爭中已經在銀幕世界上放出了奇異的光彩。長江後浪推前浪,彩色電影終於一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