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陳餘和張耳: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出生入死的好基友也會反目成仇

說起秦朝末年起義大軍中的元老,陳餘和張耳肯定都有一席之地。

他們兩個身上有很多的共同點。首先,兩人都是魏國大梁人,是實打實的老鄉。只不過張耳年輕的時候犯過錯誤,逃到了外黃。其次,他們倆都曾經極其的窮困潦倒。張耳來到外黃的時候身無分文,陳餘家裡也是經常揭不開鍋。此外,兩人命運的轉折點也極其相似,都是靠著老丈人的資助,逐漸積累起了名望。

圖 | 陳餘、張耳畫像

如此一致的人生軌跡,讓陳餘和張耳初次見面就好像兒時老友一般,有著說不完的共同語言。當下兩人就決定結為兄弟,從此成了過命的交情。

秦軍攻破魏國時,聽說他們兩個很有才氣,就花重金懸賞兩人的行蹤。兩人清楚魏國是呆不下去,便找了個機會逃到了陳地。

在這裡,二人尋了個里正衛的差事。他們的頂頭上司,是個賊暴力的小官,動不動就拿鞭子抽他們,陳餘因為年輕氣盛,好幾次都忍不住想要動手反抗。張耳每次都緊緊地拉住他,不住地提醒,我們是要做大事的人,怎麼能栽在這種人手裡。

這樣的艱苦日子沒過多久,陳勝就率軍攻克了陳地。張耳和陳餘聽到這個訊息後大喜過望,都覺得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飛奔到楚軍帳下歸順了陳勝。

陳餘和張耳: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出生入死的好基友也會反目成仇

圖 | 陳餘劇照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張耳和陳餘剛到陳勝手下就立刻獻計,勸他扶持楚王的後裔,藉此向世人證明起義僅僅是為了推翻暴秦的統治。可陳勝這時已經聚攏起了上萬人馬,正值春風得意,只想著自己稱王稱霸,光宗耀祖,哪裡聽得進去別人的建議。

二人看著陳勝沒有讓賢的意願,心裡也並不氣餒,又向陳勝建議到:我曾經多次到趙國遊歷,那邊的城池易攻難守,希望大王您能夠分出一隻隊伍前去攻打。

陳勝聽他說得有些道理,就任命武臣為將軍,張耳和陳餘擔任校尉,撥給他們三千人馬,分數路前往趙國奪取土地。

在趙國,兩人牢不可破的友誼產生裂痕。有一回,王離率兵圍住了張耳。張耳第一時間想到向陳餘求救,他篤定地認為好兄弟接到訊息,一定會第一時間趕來。

可陳餘聽說秦軍勢大後,心裡泛起了嘀咕。他好不容易拉起幾萬人的隊伍,要是被秦軍一舉擊潰,想要東山再起可是十分困難的。為了儲存實力,陳餘選擇了在心底為好基友祈福,還暗暗發誓,如果張耳死了,自己日後一定會為他報仇。

陳餘和張耳:失去了共同的利益,出生入死的好基友也會反目成仇

圖 | 張耳劇照

而張耳在鉅鹿城中苦等了數月,仍不見陳餘的影子,心裡就明白好友已經拋棄了自己。看著城外裡三層外三層的秦軍,張耳只能硬著頭皮,帶著軍民頑強抵抗。幸虧天無絕人之路,項羽神兵天降,擊敗了王離的隊伍,解了鉅鹿之圍。

張耳脫離險境後,立馬就找到了陳餘,大聲責問他還記不記得當年的情誼,不管陳餘怎麼解釋就是不肯原諒他。時間久了,陳餘也來了脾氣,直接將自己的兵符扔給了張耳,頭也不回地走了出去,從此兩個人便分道揚鑣。

陳餘和張耳,從相互扶持到恩斷義絕,說到底便是因為共同利益的逐漸消失。曾經逃難的時候,二人生活雖然清苦,卻為著相同的目標努力。當各自帶領一支兵馬後,利益之間便產生了衝突。尤其在面臨危難時,他們更需要為自己的勢力謀求生存的空間。因此,兩人的決裂可以說是理所當然。

喜歡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和分享,您的每份支援都會成為我創作的動力!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章下評論,祝願各位讀者身體健康,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