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青年空間和在地社群,是旅行時抵達一座城市的秘道

本期嘉賓

■ 海鑫 | ttg 創始人,揹包客

■ 李勝博 | x++創始人,旅行者和內容創造者

這是「青年棲居地圖」系列的第二期播客。上一期,我們聚焦在那些“構想未來生活可能性”的共識社群或烏托邦,和社群建設者探討了社群的意義。這一期,我們和兩位揹包客及旅行文化傳播者的漫談,既是對於青年社群和青年空間的神遊,也是對生活可能性的探尋和共創。

我們從日本、臺灣、火人節,談到了景德鎮、沙溪、福建龍潭裡等地的青年社群,又將目光轉向我們熟悉的大城市,探討城市青年空間如何形成。

從社群獨特的場域與氛圍出發,也聊了聊我們如何走進與拜訪一個城市,以及旅行作為非日常體驗能夠在今天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興趣愛好、文化工藝或人際關係,常常是人們到訪某個地點與聚會交流的原因,歸屬感與親密感就慢慢形成。如果沒有社群的存在,我們抵達一個地方,就像是在一個鋼筋混凝土堆裡硬硬著陸,無法生根發芽。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找到社群,才能找到一片土壤,向下紮根,向上生長。

“如何發現本地?”是作為旅行者和城市寄居者的我們一直探索與好奇的問題。在地文化常常是由複雜的文化、環境風貌以及社會習慣建構出來的。

我們如何能夠深入體驗與感受,而不是淺嘗輒止表層的觀光?同時,旅行除了可以為我們帶來非日常體驗以及生活方式樣本的採集之外,還有什麼其他視角的啟發?在地社群和青年空間,或許可以成為我們旅行或者探訪一座城市的秘密通道。

點選「閱讀全文」在小宇宙app中收聽

文末有問題青年的收聽方式,歡迎關注

【收聽指北】

06:45

李勝博對於社群概念的形成來自在日本鄉村“津和野”的經歷,一個因興趣愛好而聚集、因分享互助而持續維持下去的社群

13:00

海鑫分享在臺灣和火人節奇的奇妙經歷:從旅行者的視角去看本地的親密社群

18:45

社群氛圍的形成有兩個重要元素:“社群裡的人”以及“人的狀態”

20:20

非盈利的目的能夠對社群氛圍進行活化與淨化,人的狀態也能得到改善

22:40

什麼是社群的開端?與教育、鄉村和城市本身的差異、政策皆有關係

25:50

由旅行者組成的社群可以稱為“流動社群”,好的東西都經由時間篩選

28:22

景德鎮提供了一個舒服的體驗,人們有更多選擇居所的空間

31:49

體驗的三種層次:產生感官刺激、產生長久粘性的體驗、提供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38:02

社群空間運營的三個階段:複合型空間-空間內容-空間的人

42:13

有哪些值得我們一看的國內社群?福建龍潭裡、雲南沙溪

47:46

找到城市青年空間的線索就是找到對當地熟悉的人

50:30

社群感的青年空間的孵化過程和商業模式

01:01:00

城市中的青年空間:蘇州“看什麼策展”、“黑膠猩猩”,成都“貳麻”、“一山雜物”等

01:04:50

旅行的迷思:旅行如何影響日常?

01:14:15

非日常體驗與隨機性是對“穩定”的挑戰

01:17:15

社群是一個地方的土壤,去到地方社群能種下種子繼續生長

青年空間和在地社群,是旅行時抵達一座城市的秘道

編輯 | Sharon

排版 | 酒喝了一點點

設計 | Sam

剪輯 | 王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