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133) 熊廷弼的歷史地位

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133) 熊廷弼的歷史地位

(133)熊廷弼的歷史地位

許多人總認為,熊廷弼是第一流的統帥(軍事專家)。

熊廷弼是萬曆二十五年的解元(唐伯虎一類身份),萬曆二十六年的進士。孫承宗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第二名(榜眼)。袁崇煥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他們三個是文官,幸虧碰巧有用兵的才能。本來明末皇帝的運氣不壞,做八股文考中進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現了三個軍事專家。(摘自金庸《袁崇煥評傳》)

問題是,熊廷弼有什麼資格,享受這種榮譽呢?

第一、熊廷弼曾指揮過一場,值得稱道的戰役嗎?沒有!

第二、在整個廣寧之戰中,熊廷弼曾有出色的表現嗎?沒有!

既然如此,所謂熊廷弼是第一流的統帥,又是從何說起呢?我不否認,熊廷弼是一個非常有擔當、有才能的人。但是憑他的戰績,實在稱不上第一流的統帥。

更主要的是,熊廷弼在整個廣寧之戰中的表現,那就是變著花樣的在作死。

聽到滿清大舉進犯的訊息,熊廷弼沒有趕赴前線,相反他一直在後方,看王化貞的笑話。

總而言之,你不是很有本事嗎?現在繼續表演啊!更讓人拿著令箭催促王化貞出戰。

再總而言之,你不是成天說,六萬大軍就要蕩平遼陽嗎?現在是你表演的好時候了。

帝國政府在宣判熊廷弼的罪行時,判決書是這樣寫的。

……守備之計,等閒置之,虜騎一來,錯愕不知所出。飛檄催戰,蓋曰:勝可以成吾之名,敗亦可以驗吾之言也。不知封疆大臣破壞封疆,國有定律,百口何辭!廷弼試捫心一思:比之楊鎬更多一逃,比之袁應泰反欠一死。若厚誅化貞,而廷弼少及於寬政,不惟無以服天下萬世之心,恐無以服楊鎬、袁應泰之心矣。宜用重典,以警將來。

我最初看到這個情節時,第一感覺就是,它肯定不是真的。

後來,看到帝國政府對熊廷弼的判詞(這是天啟二年時的判決書,而當時東林黨還是眾正盈朝;而且主審官也是東林黨大佬),也是這樣說的,我依然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因為別的事都不用說,就這一條罪名坐實了,槍斃熊廷弼十回,也不冤枉他。

問題是,崇禎初年,政府為熊廷弼平反時,也認為熊廷弼在廣寧之戰中意氣用事,那就是罪不容誅的事。

明年五月,大學士韓爌等言:“……乃倉皇風鶴,偕化貞並馬入關,其意以我固嘗言之,言而不聽,罪當末減。此則私心短見,殺身以此,殺身而無辭公論,亦以此。傳首邊庭,頭足異處,亦足為臨難鮮忠者之戒矣。然使誅廷弼者,按封疆失陷之條,偕同事諸臣,一體伏法,廷弼九原目瞑……。”

換而言之,明帝國政府從始到終也認為熊廷弼罪不容誅,即使為他平反時,也沒改變這種態度。

敵人率軍進攻,熊廷弼作為關外最高指揮官(雖然被王化貞架空了),竟然在關鍵時候,跳出來瞎指揮。誰當皇帝,也肯定想槍斃他十回。因為你個王八蛋,你還叫人呢?

你說,熊廷弼認為王化貞應該出戰嗎?肯定認為不應該出戰。

既然熊廷弼認為王化貞不應該出戰,為什麼還派人拿令箭催促王化貞出戰呢?就因為王化貞天天說大話,天天排擠他!

我敢說,一個統帥敢這樣指揮軍隊,放到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槍斃他十回,也不冤枉他。

就算你和王化貞有天大的意見,就算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也不能這樣做啊?

你這樣逼著王化貞,在不該出戰的時候出戰,會讓多少無辜的將士白白犧牲?會對帝國造成多大的損失?作為前敵統帥,這樣毫不負責任的指揮軍隊,你說槍斃他十回,冤枉他嗎?

事實上,這是優秀統帥的大忌。因為作為一個優秀的統帥,一旦坐在指揮台前,他常常是沒有感情色彩的。因為坐在指揮台前,他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指揮好這場戰爭。因為你坐在指揮台前,你的一舉一動,關係著萬千上萬將士的生死安危,關係著國家民族的前途,怎麼可以情感用事呢?

許多時候,細微的情感因素,都有可能讓自己的指揮陷入被動。何況熊廷弼這種離奇的選擇?

每當我看到,熊廷弼拿令箭催王化貞出戰的情節,我就覺這實在太聳人聽聞了。

事實上,天啟皇帝一心要殺熊廷弼的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裡。王化貞失職,是因為他無能;熊廷弼失職,是因為他拿軍國大事當兒戲。同樣是失職,熊廷弼的性質更為惡劣。

這就好像,你是一個老闆,兩個經理人因為失職,給你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一個經理人失職,是因為他無能;另一個經理人失職,是因為他和同事鬥氣,所以故意放任事態擴大。你更恨哪個,肯定更恨後一個。

努爾哈赤20日渡過遼河,24日才率軍開赴廣寧。

王化貞在22日,就從廣寧城稀裡糊塗逃走了。換而言之,王化貞逃走的時候,連滿清一兵一卒也沒有看到。

王化貞逃到錦州時,就遇到了熊廷弼。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在過去的三四天時間裡,熊廷弼都幹過些什麼?毫不誇張的說,啥事也沒有幹過。所以當王化貞哭喪著臉,向他求助時,熊廷弼只告訴王化貞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而言之,我們現在就退回山海關!

此時,努爾哈赤還沒有到廣寧。

當時的人,普遍認為熊廷弼該死,就是因為他們認為,滿清渡過遼河時,熊廷弼應該及時趕赴廣寧,如果是那樣,就有可能守住廣寧。但是熊廷弼就一直呆在錦州。

就算熊廷弼認為廣寧無法守住,在這三四天時間裡,他也可以選擇一些保守的方案,避免損失無限擴大,但是熊廷弼什麼也沒有做。

最讓小皇帝生氣的是,當熊廷弼遇到王化貞時,竟然直接告訴王化貞,遼西已無救了。於是明帝國軍隊不戰而退400裡,一口氣退到了山海關,更打著堅壁清野的旗號,把沿途的物資毀之殆盡。

整個戰爭期間,王化貞固然沒有見過敵人的影子,熊廷弼其實也沒有見到敵人的影子。兩個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放棄了整個遼西地區。

許多人喜歡說,寧錦是戰略要地。更喜歡說什麼,如果寧錦一失,明帝國就會如何如之何。其實這完全缺乏可信度。

事實上,如果寧錦(或是寧遠)真有人們所說的這樣重要。皇帝再槍斃熊廷弼十回,也不冤枉他。因為這種戰略要地,熊廷弼竟然沒有做任何努力,就把它放棄了。

雖然說,寧錦並不是什麼真正的戰略要地。但是熊廷弼在戰爭開始三四天後,連敵人的影子都沒有見過,就率軍從錦州狂奔400多里,一口氣跑到山海關,也是讓皇帝無法接受。

更離譜的事還在於,熊廷弼在1月26日就已率人逃到了山海關。

兵民陸續至山海關,守關將吏唯恐有後金“奸細”混入,“閉關不納者三日”。二十六日,熊廷弼抵關,說明情況後,才將他們放入關。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摘自孫文良、李治亭《明清戰爭史略》)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努爾哈赤此時在哪裡呢?又是在幹什麼呢?

努爾合赤此時還在廣寧城,大吃大喝著呢!廣寧城距山海關有多遠呢?足足有五六百里!距錦州還有近二百里呢!

事實上,努爾哈赤直到2月初,才開始率軍到達錦州。

努爾哈赤為得到廣寧而允許八旗將士休整十天,打算繼續向西進兵。大軍行至中左所(遼寧錦縣縣境),距廣寧城有百餘里,沿途所見,滿目荒涼,人煙斷絕,途經大淩河、小淩河、松山、杏山、塔山等鎮,幾無所得,就返回了錦州。《滿文老檔。太祖朝》。(摘自孫文良、李治亭《明清戰爭史略》)

面對這種戰果,我實在奇怪,怎麼會有人相信,熊廷弼是第一流的統帥呢?當然了,我們可以把熊廷弼的失敗,歸於各種客觀原因。問題是,作為一個統帥,如果一生就打過一場大仗,卻是連敵人的面也沒有看到,就拱手讓出四十多座城池,也實在沒有資格稱之為一流統帥吧!

誠然,熊廷弼的失敗,是眾多原因造成的。但是熊廷弼在廣寧之戰時的表現,也實在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關鍵是,你說寧錦是一塊什麼地方?

如果真是傳說中的戰略要地,熊廷弼不作任何抵抗就放棄,這是什麼性質的行為?幸好,當時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寧錦絕非戰略要地。

事實上,當時的兵部尚書王在晉就旗幟鮮明的認為,明帝國應該退守山海關。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  熊廷弼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