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張一鳴和黃崢的離職信中,我們發現了四個共同點

導讀

把公司交給繼任者,把自己交給未來。

從張一鳴和黃崢的離職信中,我們發現了四個共同點

作者 | 小屋

在80後創業家中,張一鳴和黃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個。

張一鳴2012年創立位元組跳動,在微博、微信、入口網站之外硬生生殺出一片天地,並帶動了演算法和feed流遍地開花。

黃崢撕開的是電商格局,拼多多把社交和價格的敏感度發揮到了極致,社交電商因此而興。

作為最炙手可熱的兩位80後,張一鳴和黃崢在2021年先後主動從公司關鍵崗位上卸任,有一種不約而同的感覺。

他們人生的路徑也是相似的,從國際大公司離職、連續創業、快速崛起、急流勇退。甚至連他們的辭職信,都有很多共同點和“默契”。

張一鳴說,他希望從日常管理中抽離出來,去做深度思考、研究新事物,並抽出精力去

做公益、上網、看書、聽歌、發呆。

黃崢說,他要從“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爭”中脫離出來,撕開更底層的問題,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

繼續追求小時候的夢想,“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兩人兼有的這些共同點,或許是他們成功的秘密。

01

深度思考,底層思維

2012年,張一鳴自己在網上搜索資料,靠著想象寫出了第一版推薦引擎。但在創業初期,很多人都看不懂今日頭條,這種模式也一度被百度和四大門戶看不起、看不懂。

但張一鳴堅持資訊流的演算法推薦,因為他認為網路越向下沉市場普及,網際網路越應該解決個性化的問題,而傳統的編輯推薦方式是解決不了個性化需求的。

早在2008年,張一鳴就提出要“從基本面出發”“技巧和精明帶來的好處是短暫和不可持續的”“時不時問⼀下⾃⼰是不是偷懶了,是不是⾛捷徑了,是不是還不夠本質。”

在張一鳴辭去位元組跳動CEO的內部信中,他又提到

:“持續

的深度思考和大膽的想象是創新成果得以實現的基礎。

但大家更容易關注商業模式的變化和品牌渠道的更新,很少注意到技術變革已經在醞釀中。”

黃崢在辭去拼多多董事長的致股東信中也提出類似觀點。

“要改變就必須在更底層、根本的問題上採取行動,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

在拼多多創業初期,很多人也看不懂,認為平臺在商品質量方面存在巨大缺陷。但黃崢說,

2006年他陪同段永平參加巴菲特午餐

,這場飯局給自己最大的影響就是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所以,最初很多人關注的是拼多多提供的商品低階時,黃崢看到的是廣大低線城市消費者還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從始至終,張一鳴和黃崢的落腳點都不是說“我創造了什麼”,而是位元組跳動和拼多多“滿足了什麼需求”或“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02

自我迭代,保持清醒而極度理性的自我認知

張一鳴辭職的理由是,“CEO要避免一個普遍的負規模效應——當業務和組織變複雜規模變大的時候,

作為中心節點的CEO容易陷入被動……知識結構更新緩慢。”

黃崢的辭職理由是,“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甚至異化讓我意識到這種傳統的以規模和效率為主要導向的競爭是有其不可避免的問題的。

要改變就必須在更底層、根本的問題上採取行動,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礎理論上尋找答案。”

把辭職變成一種“學習”,尋找更深層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是張一鳴和黃崢的另一個共同點。

張一鳴經常反思自己的性格和思維模式。他在早期創業的時候就說,“我已經不只⼀次聽到有⼈對我的評價提到sharp、tough、aggressive了。

很多事情,⽤短的尺⼦度量是正確的,⽤更⻓的尺⼦度量⼜未必,值得反思。”辭職信中,張一鳴也再次表達了對“吃老本”的擔心。

對於黃崢,段永平曾評價:“買進拼多多相當於押注於黃崢的進化。”可以看出,在段永平眼裡,黃崢是一個不斷迭代自己的人。

張一鳴和黃崢都是有成長焦慮的人。黃崢要求拼多多能快速演化,外界對黃崢最多的評價也是冷靜、理智、但遠見。

同時,他們還都相信技術可以帶來改變和正向價值。

因為張一鳴是相信科學技術具有能力改變社會的,黃崢也相信技術是可以被馴化和利用的。

因為相信,所以改變,這是張一鳴和黃崢創業中的自信力量來源。

03

高於生活而深入人性的理想

和50、60、70年代的企業家相比,生活的份量在張一鳴和黃崢的人生中似乎佔比更多。

在他們的辭職信中,也充滿了個人對改變自己的生活或者改變大眾生活的渴望。

張一鳴說他喜歡

“自己上網、看書、聽歌、發呆。”

他經常會靜下來看一本書,並能從中有所感悟。

黃崢說,小時候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

,離職後“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

張一鳴給位元組跳動定下的公司使命是“激發創造,豐富生活”。而黃崢在2015年推出拼好貨的時候,上線的第一款商品是薯片,

因為黃崢曾經得出一個生活感悟:治病救人還不如讓人們吃得開心。

位元組跳動和拼多多商業的基本邏輯都來自於對大眾人群生活的觀察和同理心,

而對於張一鳴和黃崢個人來說,他們不僅是企業家,還都是有生活理想的人。

所以他們可以在事業巔峰期放手給繼任者,脫離開具體的生意事務,做更接近於本心的事情。

他們信奉技術的力量,也相信技術為人服務,並可以創造生活的理想形態。

從張一鳴和黃崢的離職信中,我們發現了四個共同點

04

發現自由生活方式的價值

張一鳴把不同的生活方式比作旅行,“旅行的部分意義在於時空切換,更容易把主體當作客體, 審視自己和生活本身。”

換一種視角,關注生活,才能瞭解使用者深層次的需求。回到問題的本質,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張一鳴對房產垂直領域的創業也一直抱有“執念”,九九房創業失敗之後,位元組跳動又在2019年推出了幸福裡,再次進軍房地產。

張一鳴也希望位元組跳動的員工能有自己的生活,並主動提供租房補貼。

張一鳴的解釋是:讓年輕人可以住在城市中心,節省上下班的時間,花更多精力健身讀書看電影。

張一鳴和黃崢都能看得到生活本身的價值,這種色彩也一直貫穿他們的創業過程。我們願意認為他們是有自由生活意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