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實現卓越,只需接下來的60秒!

實現卓越,只需接下來的60秒!

我們先來看一個IBM創始人托馬斯。沃森的故事。有人問:“沃森先生,您認為究竟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卓越呢?”沃森回答:“一分鐘。只要你下定決心,永遠不要有意識地做達不到卓越標準的事情即可!”

因此,如果你下定決心,在接下來的60秒,就可以開始你的卓越之旅。

·

為什麼說面對未來科技,實現卓越,是不被演算法取代的最好策略?

·

什麼是卓越紅利?為什麼說個人和企業都可以享受到卓越紅利?

·

為什麼說卓越是接下來的五分鐘?如何理解“沒有所謂的明天卓越,只有當時當下的卓越”?

·

領導者的卓越特質為何至關重要?如何打造?

這一系列問題,都將在本篇作答。1982年,管理大師湯姆。彼得斯,透過對當時62家卓越公司的訪問,出版了《卓越管理》一書,被譽為美國工商管理的“聖經”。近38年後,湯姆再出版姊妹篇《追求卓越的本質》。我們萃取了本書的精華,幫助每一位讀者快速get通往卓越的本質。

以下敬請enjoy:

1

從白領到專業人士

未來,你的職業很可能會被AI取代

不知你是否發現,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服務開始被機器和軟體取代,全家便利店開始自助買單,酒店客房服務被靈活的機器人取代,大部分餐廳實行掃碼下單,上海的滴滴無人駕駛已開始小範圍試行……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5~20年,我們看到的大部分職業都將面臨來自科技的威脅。

做著重複工作的白領,將很快被軟體取代

矽谷著名的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曾說:

“軟體正在吞噬這個世界。”

工業革命旨在用機器取代體力勞動,促使產能增強;而數字革命則旨在用機器取代腦力勞動,並促使產能進一步增強。

自動化發展的第一個30年,帶來了機器人技術和工人下崗潮;而日復一日做著同樣工作的白領職員,也將很快被軟體取代。

牛津大學就曾釋出過一份令人震驚的分析報告,報告稱:在未來20年裡,光是在美國,就有近50%的白領,工作面臨著被自動化或AI淘汰的危險。

所謂的“專業人士”,同樣受到威脅

威脅不僅僅針對白領,在《玻璃籠子:計算機如何改變了我們》一書中,尼古拉斯。卡爾講到“即便是那些受過良好培訓的專業人士和汽車司機一樣,都面臨著自動化對其工作飯碗的威脅。”

沒錯,隨著AI不斷入侵和科技迭代,專業人士的工作不再是固若金湯,同樣面臨著被取代的風險。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律師、醫生和工程師都會被取而代之,而是在可預見的不遠未來,整個就業市場會陷入一片混沌狀態。

很多高知分子和專業人員,覺得這不過是玩笑而已。我們來看看《演算法帝國》一書的形象描述:

由演算法寫出的交響樂曲,已經能夠達到和貝多芬的作品,同樣感人的程度;它還能如資深律師合夥人一樣,對法律條款倒背如流,對深奧難懂的法律術語信手拈來;它做出的診斷比醫生還要準確;它能用資深記者一般的口吻撰寫報道;它還能輔助車輛在城市擁擠的道路上,平穩行駛,而且駕駛技術遠遠超過人類。

這是一場針對各行各業的全球危機

和以往不同的是,現在,機器自動化所取代的不再是重複性很高的工作。

相反,更加智慧化的機器可以“在做中學”,進行“深度學習”,可以在浩如煙海的資料中尋找規律,並且得出人類無法發現的結論。

隨著軟體和AI,逐漸取代人類勞動,全球各行各業都會面臨著挑戰與危機。技術業已成形,取代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

還有多長時間,技術就會顛覆整個人才市場?5年?10年?15年?

還有哪件事是人類能做,而機器不能做,或不能做得更好的?

在就業危機來臨前,我們還有還擊的能力嗎?我們到底能做哪些準備?

在《追求卓越的本質》作者湯姆。彼得斯看來:

在這場可以預見的危機面前,儘管我們不能改變潮水的方向,但我仍然會選擇樂觀。

2

在可預見的未來

“卓越”是不能被演算法取代的

在湯姆看來,在技術的大潮面前,一定存在著一種掌控技術、讓技術為我所用的心法。這個心法,就是“卓越”。

在可預見的未來,卓越是不能被演算法取代的。因為這是一項“以人為根本”的事業,聚焦於人類自身的特質,是一種心境,而不是電腦生成的練習。

倘若我們可以對這種人類自身的特質,加以有效利用,其所帶來的效益遠非AI所能比擬。舉例而言:

這種特質可以是全身心投入並熱愛工作的員工。他們提供給顧客的個性化服務,會讓你如沐春風,帶來美妙有溫度的體驗。

這種特質也可以是喬布斯為其蘋果產品打造的卓越設計。蘋果的設計,之所以能讓全球果粉瘋狂,與其說是得益於程式和設計,不如說是因為喬布斯在日式園林裡接連數月的禪修和冥想。

什麼是卓越?

卓越就是接下來的五分鐘,是一種特質,它無處不在

我們很多人會把“卓越”視為一種宏大的目標和追求,認為是它是一座很難企及的高山,是10年之計甚至是50年的。

所以,我們常常會用“追求卓越”!

而在湯姆看來:

卓越完全可以是你的下一次會議,下一通電話,甚至是下一封只有數10行的郵件,或者下一條只有區區兩行的簡訊。

卓越是每時每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態度,要麼一以貫之地卓越,要麼就持續平庸。沒有所謂的明天卓越,只有當時當下的卓越。

不僅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需要“卓越”,個人在職場和生活中的行事方式,同樣需要。

它體現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中,這些行為會深深印刻在每一個和我們打過交道的人的印象中,無論是我們的團隊、客戶,還是供應商…

何為“卓越紅利”?

首先,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方方面面均能秉持卓越精神的企業,才能在競爭中獲勝,並取得持續成功。

具體來看:員工在這樣的企業工作,能全身心投入,更好地成長,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對客戶來說,這樣的企業才能讓人真正感到滿意,促使他們在口耳相傳中,讓更多人瞭解到企業的卓越之處;即便是面對AI這樣的不確定性,企業仍能創造持久的工作崗位,同時還能創造更多的崗位。

其次,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擁有卓越特質的職場人,“職業生涯”一詞,對他們已發生巨大轉變。它所涉及的不再是單一or幾位僱主,他會投身於“終身學習”的狀態中,確保持續的個人迭代和成長。

他會明白,幾乎一切事情,都需要自己努力爭取。

要麼出類拔萃,要麼泯然眾人;要麼日益精進,要麼慘遭淘汰。

而趁早開始“卓越之旅”的企業和個人,會最先享受到“卓越紅利”,與科技帶來的不確定性友好共存。

3

領導者通往卓越的6個實用建議

對企業而言,領導者是否有卓越特質,直接塑造著企業文化,最終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成功。

比如:

每天早上一進門,領導者不經意間對前臺說的三言兩語,就可能影響企業文化;坐在辦公桌前,在前15分鐘回覆的幾封郵件,語氣、措辭和細心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展示著企業文化;同樣,在每日晨會上,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塑造著企業文化。

卓越領導者,會幫助每一位團隊成員取得成功

一位卓越的領導者,應該追求的中長期成功,就是幫助自己的員工成為卓爾不凡的個人,成長為充滿活力,能夠不斷自我更新,致力於追求卓越的企業貢獻者。

因為正是他們,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與位於終端的客戶群體在打交道。只有你的團隊成員都取得成功,領導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企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結果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領導者關心員工——員工用心服務——服務滿足客戶——客戶帶來利潤——利潤保證再投資——再投資帶來不斷創新——不斷創新保證永續經營。而衡量每個步驟的唯一標準,便是卓越!

打造卓越領導力的6項策略

在《追求卓越的本質》一書中,湯姆一共給出了26個具體又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議。我們選擇了最核心又極易被忽視的6個實用建議:

1. 走動式管理

何謂走動式管理,就是你不能坐在自己的辦公室,用指手畫腳的方式,來管理你的公司;你必須深入一線,或去到那些直接接觸客戶和供應商的場所,在那裡發揮你的領導力。

尤其在當前的劇變時代,走動式管理意味著直接投入戰場,而不僅僅是看資料和聽工作彙報。這是一種保證行之有效地提升領導效率的核心策略。

好處不僅限於此,到一線員工那裡走上一趟,對他們表示認可和關懷,這讓員工備受鼓舞。而這樣一支充滿幹勁的團隊,正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星巴克CEO霍華德。 舒爾茨,曾向《財富》雜誌透露他的管理要訣:

我每週至少走訪25家星巴克門店。除此之外,我也會走訪許多其他地方,比如全食超市、家得寶家居……我試著讓自己像海綿一樣儘可能多地吸收經驗。

2. 熱切又積極地傾聽

我們都認同傾聽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擅長傾聽,但絕大部分情況下,這一認知只是我們的錯覺。

全球頂尖領導力教練馬歇爾·古德史密斯,在談及熱切傾聽時,曾描述他的一位律師回憶與知名律師大衛·博伊斯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我並非折服於他的才華……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每當他提問後,他都會等著我回答。他不僅僅是認真傾聽……他還讓我感覺整個房間裡只有我一個人。

人們通常認為傾聽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湯姆卻強調我們的傾聽應當

事實上,傾聽是情感最強烈的人類活動,需要百分百的全身心投入。

善於傾聽之人從不會隨意接聽電話,會習慣性地記大量筆記,更不會誇誇其談,會在與人交談過後幾個小時主動給對方打電話,感謝對方抽出時間與自己交談。

3. 發自內心的熱情以及傳遞熱情的技巧

領導者的熱情,以及傳遞熱情的技巧,是讓你脫穎而出的重要領導力要素。

一項關於教育的研究顯示,不管是純講座式教學,還是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都沒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後學習效果和參與度。真正能改變這一切的,正是授課老師是否充滿熱情。

正如德魯克所說:

從蘇格拉底的時代至今,兩千年來,我們一直在辯論“教”與“學”,到底是屬於“認知的”還是“行為的”範疇。這真是一場無謂的戰爭。其實,兩者皆是,也是另一種東西,那就是熱情。

作為領導者,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是否熱愛並享受自己作為領導者的角色?你是否在工作中充滿熱情?

4. 掌握道歉的藝術和原則

馬歇爾認為:

道歉是人類所有活動中,最神奇、最具治癒力、最具修復力的行為,是他在工作中與高管們打交道時的核心內容。

道歉有幾條“原則”:

原則一:馬上道歉,不要拖延。

原則二:當面道歉。

如果條件允許,請面對面地道歉。打電話是其次,效果最差的是郵件or簡訊。道歉是一種親近的行為,你的表情、態度和肢體語言,會比你的話語,道出更多的內容。

原則三:保持安靜!有效道歉的關鍵在於傾聽。

當你在道歉時所要做的,主要就是用“對不起”這句話,來承認事情出了差錯,而錯誤在你,然後請讓對方開口,直到對方說到精疲力盡為止。

這條原則看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你要做的是道歉,同時卻要保持安靜,但實際上,你的出現就已經是一種誠摯的道歉,其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你對錯誤的一種承認。言語倒在其次,所以,學會保持安靜。

5. 培養領導者洞察力的50%法則

大多數管理者都會花大把時間,計劃自己該做什麼,但鮮少考慮自己不該做什麼。其結果就是,他們往往被各種急需處理的事務絆住手腳,而沒能真正注意到整個組織面臨的長期威脅和潛在風險。

卓越領導力要求培養的首要軟性因素就是洞察力:避免忙碌,騰出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每位領導者每天都應該留出一大塊時間,不預先做任何安排。這部分時間的佔比,建議達到50%…

只有當你留出足夠多的“空閒時間”,才有空反思自己在做什麼,才有空汲取經驗,從不可避免的錯誤中恢復過來。

很多人會這樣迴應這套50%空閒時間的建議:“這個方法確實不錯,但我還有很多不得不處理的工作啊!”事實上,忙碌本身就說明你領導效能的問題,為真正重要的事情留出時間,才是領導者真正需要付出努力達成的目標。­

《領導力教不會,但學得會》作者羅伯特·霍華德,將50%法則視為卓越領導力所包含的首要軟性因素。對領導者而言,軟性因素是擺在第一位的,對領導效能的貢獻佔到了95%。

6. 有能力建立充滿信任且持久的人際關係網

在《領導力源於真誠,而非風格》中,比爾。喬治講到:

領導者的標誌,是有能力培養親密而持久的關係。遺憾的是,大部分公司的領導者,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制訂宏觀戰略、確定組織架構和最佳化工作流程。

在這些任務完成後,他們只需把要完成的工作分配下去即可,而從始至終都與做這些工作的人保持距離。

要完成那些真正關鍵的任務,你需要的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同事甚至是朋友,他們可以在你需要時,為你犧牲掉自己的利益。要組建這樣的人際網路,需要的是時間,是一項極為耗時的投資。

了不起的人際網=大量的時間投入=沒有捷徑。

作為領導者,如果你竭盡全力地幫助每一位團隊成員,獲得成長並取得成功,那麼他們必將以10倍的努力,來回報你,助你和企業取得成功。而實現卓越,是最好的策略。

歡迎關注“兵說管理”影片號

每期2分鐘,管理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