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逐年遞增,最終將對全球生態系統造成威脅,解決氣候問題已成全球共識。控制全球變暖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關鍵,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提出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2°C,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提出無碳未來的願景,紛紛設立碳中和的目標。

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碳中和、碳達峰成為當下及未來的關注重點。

當前,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匯點,作為這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發動者,科技公司在助力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顯然大有可為且不可忽視。一方面,科技產業是一種綠色產業,能耗低、汙染少、效能高,能最快捷實現碳中和目標;另一方面,科技企業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可以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賦能傳統行業綠色轉型,減少生產生活碳排放;此外,科技企業具有天然的傳宣引導優勢,能快速樹立碳中和實踐標杆,還能號召更多的企業、個人參與,共同推進碳中和事業。

關注公眾號:【互聯互通社群】,回覆【

015

】獲取全部報告內容。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報告一、人工智慧助力城市“雙碳“目標達成白皮書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城市作為控制碳排放的主戰場和政策落地實施的基本單元,是“雙碳”戰略全面開展的強有力抓手。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加快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發展,並逐漸成為助力城市“雙碳”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

報告二、2021年中國碳中和行業研究報告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就目前的研究來看,被科學界普遍認可的是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在形成之初,地球的地質活動十分劇烈,所以產生了超大量的二氧化碳。以現在我們的認知,二氧化碳是破壞環境的有害氣體,但在當時,這些超量的二氧化碳很好的保護了地球,溫室效應使地球得以留住來自太陽的能量。而到了35億年前,地球孕育出了第一種生命——藍藻。這種最初的原核生物,歷經20多億年的時間,將地球上超量的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轉化為氧氣,並將大量的碳固化下來,這才逐步形成了今天我們適宜地球生命生存的自然環境。在這第一輪的碳中和過程中,藍藻和後續其他動植物的作用下,原始地球中那些超大量的碳,都以煤、石油、天然氣以及最重要、儲量最大的頁岩氣、頁岩油的形式,儲藏在地殼裡。

隨著科技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與日俱增。當今維持世界能源正常運轉的代價,就是將過去首輪碳中和所固化下來的碳,挖掘出來重新釋放它們的化學能,進而將二氧化碳再度排放到大氣中。所以這就給地球環境帶來了“倒退”的風險,也是基於這種認識,新一輪碳中和在環保、政治和經濟的博弈下徐徐展開。

報告三、2021中國科技出行企業“碳中和”發展研究報告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2021中國科技出行企業“碳中和”發展研究報告》將重點研究中國科技出行企業碳中和的發展現狀以及戰略部署。本報告研究車企、出行服務平臺企業、出行解決方案企業以及補能及配套服務企業的碳中和發展舉措,並總結科技出行企業碳中和實現路徑。

同時,本報告針對科技出行企業碳中和實施路徑進行解讀,並幫助企業進行碳中和發展。

報告最後基於中國科技出行領域碳中和發展,給予相關政策、投資等建議與倡導,助力中國碳中和的發展。

報告四、2021中國商業建築碳中和實施路徑研究報告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研究範圍界定:

本報告主要討論和商業建築全生命週期相關的低碳技術以及具體實施路徑,包含建築材料生產運輸、建築施工、建築執行、建築拆除四個過程,結合五大低碳舉措針對不同場景中的可行性商業化應用展開一系列研究與討論。

研究方法:

本報告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研究包括案例分析與相關專家訪談,定量研究包括實地調研與指標資料收集。

報告五、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挑戰與實現路徑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報告圍繞三方面內容來展開:

一、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背景與事實;

二、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挑戰;

三、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路徑。

一、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背景與事實

報告六、2021中國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研究報告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中國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研究報告》將重點研究全球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與貢獻。本報告研究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國外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舉措,並總結科技企業碳中和實現路徑,同時構建零碳科技企業發展模型。同時,本報告梳理國內科技企業碳中和責任發展現狀,展示了中國科技企業碳中和實踐專案,對比國內外企業碳中和舉措的異同,並進一步展望科技企業的碳中和責任與貢獻的發展潛力。

報告七、綠色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暨“安吉指數”研究報告

碳達峰、碳中和報告合輯(精選七篇)附下載

導讀:

本報告建立了綠色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並選擇全國“兩 山”理念的發源地安吉作為研究樣本,提出了面向縣域綠色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價的 “安吉指數”,是國內首次在縣域層面開展綠色智慧城市評價和發展策略研究,為推進綠色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評價方法和行動指引,對全國縣域綠色智慧城市發展具有引領性和借鑑性。

報告從低碳生產、智慧生活、生態友好、現代治理、綠色設施、推進機制六個維度構建了綠色智慧城市發展評價模型,採用綜合指數法提出並測算了“安吉指數”。報告總結了安吉“數字化+綠色化+機制化”的“三生融合、三化合一”的綠色智慧城市建設“安吉模式”。以智增效,形成低碳生產新模式,優勢產業綠色化國內領先;以智增祉,建立智慧生活新主軸,提升了居民幸福宜居體驗;以智增綠,打造友好生態新方式,智慧綠道等建設彰顯了城市品質;以智優治,提升現代治理新能力,數字鄉村治理促進了城鄉融合;以智為基,建設綠色設施新品質,資料供應鏈賦能場景應用不斷創新;以綠為綱,營造統籌推進新機制,智慧生態促發了新的發展領域和空間。

“安吉指數”採用綜合指數法進行測算,首先測算生產、生活、生態、治理、基礎設施、推進機制六個維度23個二級指標,進而透過加權合成綜合測算指數。綠色智慧城市評價指標制定過程中,將總量控制指標轉化成為年度增長控制指標,進而合成二級、一級指標的最終得分。據測算,2020年“安吉指數”為0。9241。

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