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啟用新要素 資料變資產

資料,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十四五”規劃提及,迎接數字時代,啟用資料要素潛能。

如何發掘資料要素潛力?面對新的資料秩序?近日,南方日報南方產業智庫調研團隊,啟動“資料新價值”系列深調研採訪,深入北上廣深等城市,走訪一線企業和高校,探尋資料價值,尋路資料治理。

“想不到我能借到50萬元,這筆錢真是幫了我公司的大忙。”日前,廣州市黃埔區的李先生成功在南網網際網路公司打造的南網產業金融服務平臺——“南網融e”申請到一筆電費融資,利率只有4。15%。

“電費融資”是基於電力資料聯合商業銀行推出的一款信用融資產品,銀行結合電力資料風控模型向用電客戶發放融資款。今年上半年,南網網際網路公司運營實施的“南網線上”全口徑累計交易額超60億元。

這只是利用資料資產釋放要素價值的一個案例。

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千行百業都將快速步入數字化轉型,而隨之而來的龐大資料量,對海量資料的利用和價值挖掘,釋放資料要素強大動能,成為各方關注的重要議題。據工信部資料,“十三五”時期,我國大資料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了30%,2020年產業規模超過了1萬億元。“掘金”大資料,萬億新藍海正加速開啟。

價值轉變

決策越來越倚重資料分析

在數字經濟時代,以資料要素為核心的資訊科技應用形成了新的生產力。

南方電網大資料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亮介紹,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中,例如在推廣低碳節能、佈局新能源充電設施等領域,對電力資料存在廣泛需求。在“‘散亂汙’場所智慧管理系統”中,透過開展電力大資料採集、清洗、分析,建立篩查模型,整合用水等資料資訊,可以幫助政府開展“散亂汙”工業企業和場所綜合整治行動,從580萬用電戶中,篩選出26萬用電資料異常的使用者,大大減輕政府人員排查工作量。

其次是與金融行業聯絡緊密的能源、製造業行業,中小企業在貸款中,電力資料也可以成為信用評價指標之一。

“大家已經意識到,資料是有價值的。”翼方健數首席科學家張霖濤說,過去,資料更多是一個副產品,就好比網購留下了搜尋記錄,而最初做搜尋時並不是為了營銷,只是後來這些搜尋資料的價值被挖掘出來。

在工業、商業、服務業等眾多領域中,決策管理越來越倚重於資料的分析,而不再基於經驗和直覺。

與此同時,新的生產力變革也引發生產關係變革,資料治理體系代表著新的生產關係。“工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權制度,但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數字經濟的發展逐步構建資料權益共享制度。”清華x-lab數權經濟實驗室主任鍾宏如是說。

鍾宏說,在產權社會,所有權必須歸屬於一個人,而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共享則代表的是資料權益的流動,是所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買賣才是交易嗎,實際上,資料只要被不同主體流通和使用,這就是廣義上的資料交易。正是基於海量資料免費的自由流通,讓網際網路得以快速普及和發展”。

資料權益的共享,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變化。“比如說藝術品的版權,藝術品,之前的模式是,賣了就是一錘子買賣,而未來可能變成一個數字權益,並不斷流轉,著作權和所有權可能都沒有變,但使用過程中,有望催生新的模式。”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說。

政策先行

資料要素配置“路線圖”日漸清晰

建立新的資料治理機制體系,才能更好地保障資料流通,為推動新興的資料業務,各地紛紛加快政策出臺,為啟用資料要素保駕護航。

深圳一馬當先。今年7月,國內資料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深圳經濟特區資料條例》正式公佈,其中包括針對大資料“殺熟”問題,5萬元起罰;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使用者畫像以及基於使用者畫像向未成年人推薦個性化的產品或者服務;等等。為資料要素保駕護航。

此後,深圳在大資料立法上再發力——《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草案)》於8月底提交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以進一步最佳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環境。該草案提出,依法設立資料交易場所,探索開展資料跨境流通交易。

而廣東也加快在省級層面推動資料要素流通。7月11日,廣東省政府釋出《廣東省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到2021年底,初步構建統一協調的公共資料運營管理體系,到2022年底,初步構建權責清晰的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制度規則和組織體系。

在《行動方案》主要任務中,首先圍繞“釋放公共資料資源價值”展開,其中包括推動公共資料運營機構建設,健全公共資料管理機制,制定《廣東省公共資料管理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首席資料官”制度試點也在《行動方案》中被提及,探索完善公共資料管理組織體系。建立公共資料管理評價機制,定期開展工作評估。

此外,《行動方案》還提及設立“公共資料資產憑證”“資料經紀人”等制度性創新舉措,推動廣東引領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

政策密集而來,進入9月,《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國家統計局明確數字經濟統計分類之後,國內出臺的首個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

廣東此次探索數字經濟立法程序很快,從去年7月啟動,經過今年5月一審,7月二審即表決透過,體現出各方對條例儘快出臺的共識,以及對條款比較一致的認可。

共識背後,國家層面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立法也在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提出,要加強資訊科技領域立法,及時跟進研究數字經濟等相關法律制度;《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陸續出臺,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有關法律規範漸趨完善。

產業雄厚

數字經濟大省催生資料“富礦”

縱觀政策法律快速跟上的區域,數字經濟也走在了前列,各地依託雄厚的產業基礎展開新一輪產業競逐。

以廣東為例,2020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約5。2萬億元,佔GDP比重46。8%,規模居全國第一;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突破6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50%。

資料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作為數字經濟大省,廣東無疑擁有巨大的資料“富礦”,並已為深挖資料做好準備,截至8月,已完成首輪全省政務資訊能力和公共資料資源普查,歸集資料超過285億條,並透過“開放廣東”平臺統一向社會開放資源環境、教育科技、交通運輸等12個領域的政務資料。

在大資料專家塗子沛看來,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為基礎,憑藉珠三角相對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以及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廣東在數字經濟領域有望持續保持發展先機。

為強化製造業優勢,廣東在最近兩個月一口氣釋出《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和《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檔案。

資料顯示,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300億元;軟體業務收入達到2萬億元;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以5G、AI、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多個萬億級新基建產業機遇,也將催生新的海量資料。

接下來,還需要積極推動資料供需方共同參與、加快資料共享,華控清交副總裁宋巍認為,應建立起從事先評估到事後評價的一套相對完善的資料共享和交易評價機制,“比如,消費者信任網購,是因為平臺可以提供信用擔保或者信用評級。”

“資料要素市場將衍生出一系列的資料經紀、資料諮詢、資料保險、資料審計、資料治理等服務。”宋巍說,類似證券交易市場一樣,圍繞公司上市融資延伸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目前,廣東、深圳也先後提及,加快設立資料交易場所。

張霖濤則建議,地方政府應建立“資料招商”的理念。在傳統生產要素時代,地方政府圍繞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展開招商,政府可以積極發揮資料潛力,以此“引得鳳凰來”。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策 劃:陳韓暉

統 籌:程鵬 趙兵輝

編輯統籌:歐旭江 馬華

版式統籌:張芬

主 筆:郜小平

調研團隊:郜小平 週中雨 葉丹

柴亞娟 姚翀 許雋 許蕾

攝影記者:張迪

出 品:南方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