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58同城為何成了最大騙子集散地,姚勁波曾希望“騙子統統判死刑”

撰文 / 周享玥 劉培

編輯 / 遊勇

3200萬條被騙的投訴,有沒有你?

生活有時候真是危機四伏,而且比你想象得更近。

姜池沒有想到,自己為了方便才選擇在58上叫的一次維修服務,最終會走到不得不報警的地步。

“今天經歷了套路騙局,是一種新型切糕。”9月12日,姜池在社交平臺上寫道。

當天,為解決家裡房子的漏水問題,姜池在58集團旗下的天鵝到家APP裡預約了漏水修補,本以為即使按照維修工人現場提出的兩百多元一斤膠水的價格,這間不到4平方米的陽光小房也不會花費太多錢。但不到一個小時後,他卻被告知一共用了近三十斤膠水,費用高達六七千元。

姜池立馬報了警,但警察來了,協調依舊困難。

“他們套路太完善了,根本就不怕”,姜池解釋稱,由於對方在施工前提前告知了收費標準,警察只能判定為經濟糾紛,而不能以詐騙立案。

“這種屬於高壓注漿,但解決防水問題有很多種方法,為什麼選這種?因為這是能使維修工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防水行業人士董永明告訴AI財經社,由於普通消費者基本不懂工程常識,很容易就落入不良商戶設定的陷阱。

“他們就是欺負你不懂這個東西。一個金戒指賣兩塊錢,你一定知道是假的,因為有這個常識;但換一個你不懂的東西,他賣多少錢都可以,反正你不知道真假,也判斷不了到底該用多少。”董永明說。

58同城為何成了最大騙子集散地,姚勁波曾希望“騙子統統判死刑”

事實上,不僅僅是防水補漏,任何像切糕一樣,普通消費者出於行業壁壘,難以用正常認知對其進行衡量和預估的服務和產品,都可能存在類似的大坑。而諸多跡象表明,繼長期被詬病的招聘騙局和假房源問題後,58同城及其衍生出來的天鵝到家等“兄弟”APP上正在聚集越來越多的新型維修套路。

趙黎同樣是被“套路者”之一,她掉進的坑,叫管道疏通。8月21日晚上,為儘快解決一家商鋪雨水管道突然堵塞的問題,作為房東,她同意了租客在58同城上預約維修服務的提議。

根據商家展示頁面上的標價,60元即可解決一個洞。但第二天維修工人上門時,價格卻變成了主管道300元,次管道150元,趙黎權衡一下答應了,但後來才發現,這僅僅是個開始。

當主管道疏通出一個洞後,對方突然告訴她,如果不再使用一個疏通劑去除管道里的油汙等,管道很可能二次堵塞,而疏通劑統一標價為180元一斤。

無奈之下,趙黎還是同意了。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她傻了眼——維修工人預估的兩三斤疏通劑,最後變成了5斤多,再加上300元的物理疏通費,一下子就花了1250元。

事後,越想越不對勁的姜池和趙黎都選擇了投訴,但平臺方面的反應不盡相同。

9月13日,姜池將自己被坑騙的經歷發到社交平臺並引起熱議的第二天,就引來了天鵝到家和商家的主動協調,最終以“存在不合理收費”獲得了相應退款。趙黎則用了十餘天,才獲得58同城的最終反饋和500元的退款。

知乎上也一度有網友分享,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維權,投訴58同城上一家全是五星好評,實際卻利用防水膠水坑了自己7900元的店鋪,但一直經過了2個多月的多方博弈後,才最終在第三次向58同城維權中心發起投訴後一週,拿到對方退還的5000元。

而在他維權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他所加入的一個“58同城防水騙局”的維權QQ群,已經從80多位成員,迅速增長到了147位,且“裡面全是在58同城找人做防水補漏被騙2000-30000元不等的網友”。甚至在該網友的帖子下,也幾乎全是“剛被騙了3200”“2016年就在58被騙了1000”“我也被騙了5000,準備維權”等評論。

而AI財經社在百度檢索“58同城 投訴”的關鍵詞,結果是:

超過3200萬條。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58同城,在一些消費者眼中,正在通往“中國最大的騙子集散地”的路上越走越遠。

而這家中國最大的服務類資訊平臺,創立初衷竟然是因為老闆姚勁波——這個如今身家幾百億的湖南人,年輕時一次租房被騙的經歷。

AI財經社多方調查發現:這個屠龍少年成為惡龍的故事,背後的原因令人驚愕,又發人深思。

一個屠龍少年,

做了一箇中介網站

“如果你恨誰,就把他的手機號碼放在58同城上,保準這個號碼會被騙子打爆。”這個一度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段子,如果補上後半截,或許可以是:

“如果你想感受社會的殘忍,就去58同城上找找工作,很大可能這段經歷會成為畢生難忘的回憶。”

今年暑假,大學生李豔就曾因在58同城上找的一份打字員兼職,而狠狠交了一筆學費。

招聘資訊中的要求很簡單。只要有手機或電腦,能上網就能工作,且薪資日結,待遇在1萬字100-300元不等。賺錢心切的李豔心動了,默默在心裡盤算,“每天1萬字,最低100元,1個月就是3000元”。

但這番如意算盤最終還是落空了。李豔事後回憶,對方一開始就要求她下載一個APP、繫結銀行卡。這一系列看似正規卻十分複雜的流程,以及反向提醒“註冊軟體後注意設定隱私資訊,以免被陌生人加好友上當受騙”等的障眼法,讓她不知不覺放鬆了警惕。之後,對方更是在層層流程中,誘騙她不停交費。

“層層流程”都有哪些呢?

第一筆,要她交400元的“約束金”,對方用的說辭是“防止兼職者臨時放鴿子,事成即退”;

第二筆700元的“押金”和第三筆300元的“軟體啟用提現費用”的說辭則是“臨時墊付”,同樣會在領到任務後原路退回。而當李豔在“反正可以退”的思想驅使下付了錢,等她領了任務,卻始終沒見到承諾的退款時,套路再一次升級。

“他們故技重施製造了一系列複雜流程,讓我相信了他們在幫我處理退款。之後又以財務部需要稽核對賬為由,讓我暫時繳納了590元的退款啟用費。”李豔告訴AI財經社。

倉皇失措中,李豔把最後一筆款打了過去,之後她才明白,兼職夢徹底破碎了。

她繳納的1900多元錢不僅沒有退回,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消失了。最終,氣急敗壞的她也只能大罵騙子,再捎帶上提供招聘資訊的58同城,默默嚥下了這口氣。

事實上,對於58同城成為騙子集散地的指責,幾乎是58同城每天必被網友質問的問題之一。

但在這件事兒上,58集團CEO姚勁波一直是覺得很委屈的。

2017年,在“非你莫屬”節目錄制現場被問及“如果可以,你想頒佈一條什麼法律”時,姚勁波曾賭咒似地脫口而出:“騙子統統判死刑”,並頗為無奈地解釋“我們現在直接投入在防騙上的人超過1000人”。

姚勁波覺得委屈不是沒有理由。雖然58同城最終淪為了外界眼中最大的黑中介集散地,但遙想十幾年前,姚勁波創立58同城時,卻恰恰是一個志在屠龍的少年。

那是2000年左右,租房市場還是貼滿電線杆的各種“牛皮癬”廣告的天下,剛剛大學畢業的姚勁波,一到北京就在租房這件事上遭到了社會的毒打。

“北太平莊邊上一個房屋中介,我給他交了 1200 塊中介費,他帶我看了一次房子後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讓他退錢,結果這個中介說好的,你把收據給我,他居然拿到收據就當著我面撕了。然後說你等一下,他就上樓去了,然後就沒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沒有任何證據,因為那張紙已經被他撕掉了。”

姚勁波傷了心,決心要開闢一條自己的路,讓黑中介無路可走。但要想完成這個目標,首先得有錢。而他在賺錢這件事上,確實有天賦,他十分擅長利用資訊差賺錢——在當年國內網際網路還在萌芽的階段,姚勁波就已經靠著投資域名,成了第一批從網際網路中賺到錢的佼佼者。

起點中文網、28。com、30。com等多個域名都是經他的手賣出去的,後來他把與“我發”同音的域名58。com留給了自己,在2005年,模仿美國分類資訊網站Craigslist,將報紙和佈告板的分類資訊搬到網上,正式創辦58同城,希望借網際網路來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

“它做的就是流量生意。”一名從事網際網路廣告業務的人士曾對AI財經社說道。

然而,把報紙和佈告板搬到網上,自己做中介,這種一本萬利的流量生意,並沒有那麼簡單。

58同城到底怎麼了?

在當時的姚勁波看來,只要有足夠多的使用者數量,再加上流量收入做支撐,58同城很快就能做大做強,並最終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

然而,58同城後續的發展卻離“偉大”漸行漸遠。

58同城雖然靠著給眾多中小商家和普通使用者提供免費釋出和獲取資訊的場所,獲得了許多長尾的流量,但與此同時,由於其早期缺乏對刊登資訊的較強篩選能力,一些正常商家的資訊逐漸被活躍度更高、發帖更為頻繁的中介和第三方釋出的無意義低質量內容所覆蓋。

更為緊急的是,58同城的地盤上正在湧入更多的分食者。由於分類資訊網站的入門門檻較低,58同城成立的同年,趕集網和百姓網這兩大分類資訊網站就已經相繼成立,之後一年多內,市面上的同類網站更是一度達到2000家。

多方壓力下,創業初期的58同城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直到2008年才靠著靈機一動推出的付費會員服務渡過難關。58同城組成了一支專門的銷售團隊,每天打大量電話說服免費釋出資訊的使用者加入會員,最終扭虧為盈,並拿下了軟銀賽富4000萬人民幣的融資。

而曾經被多次“圍剿”無果的中介,也在會員體系推出後,搖身一變,成了58同城重點發展的客戶。甚至連姚勁波也一度在2014年的某場演講上坦言:“在過去,58恰恰服務於大量有中介性質的公司,比如搬家、美甲、家政公司。”

2012年,會員數量猛增,58同城又開始學百度推出競價排名服務,由此打通了其利用低流量成本變現的商業模型,一方面收會員費,另一方面則從商家端收營銷費。

靠著這種商業模式,58同城不僅成功在2013年成為首個登陸美股的國內分類資訊網站,更是在資本市場上留下了一個“90%毛利率”的傳奇故事。

資料顯示,2014年,58同城的毛利率一度高達94。7%,即使後來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成本驟增,毛利率出現了連年下滑,但至2019年其毛利率依舊達到88。5%。

這個幾乎可以和一向被冠以“神話”之稱的茅臺媲美的超高毛利率,絕對算得上是網際網路行業裡的佼佼者,要知道,騰訊和阿里的毛利率最高的一年也不過70%多,而京東的毛利率至今也尚未達到過20%。

2018年,姚勁波在某場峰會上不無委屈地表示:“每次看到虛假資訊的質疑很難受,58同城不會變成暴利公司。”

《資本論》第1卷第24章第六節中,有一個小小的註釋。這個註釋,估計是馬克思最為中國人熟悉的一句話:

“……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50%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

這句話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走私與奴隸貿易,為我們充分證明了這裡所說的一切。”

可惜,那個年代的西方人還不知道58同城,不然哪還用得著幹奴隸貿易。

2010年開始,在58同城上吃了悶虧的網友們不僅將對58同城“虛假資訊”“騷擾電話”等的控訴撒滿了各個網路平臺,還一度湧入姚勁波的微博評論區,大罵“騙子”、“虛假資訊”、“退錢”。

直到今天,中國的GDP翻了幾番,蘋果手機都已經從iphone4S迭代到iPhone13了,網友卻依舊頻繁地追問、怒罵58同城到底怎麼了,58同城為什麼成了騙子集散地。

被罵多了,姚勁波在2020年關停了微博評論一段時間,之後更是把微博設定為了“僅展示半年內的微博”,只有@58同城客服還在不厭其煩地在各類吐槽58的微博下面十年如一日回覆著一句話:

抱歉,請注意檢視私信。

58同城的囚徒困境

實際上,對於虛假資訊困局,58同城不是沒有做過努力。

早在十年前的2011年9月,58同城、趕集網等因虛假招聘廣告問題第一次見諸於報端時,58同城就迫於壓力第一次公開回應,正從網站內部稽核和外部使用者監督兩方面改善資訊稽核問題,其中包括組建一個30人的資訊質量稽核組、建立欺詐企業黑名單、出臺舉報機制、企業點評機制等。

但顯然,十年過去了,問題並未得到明顯解決。早在2012年,被使用者湧到微博評論區指著鼻子罵的姚勁波就不得不承認,58同城有兩大問題:

一是使用者粘度低,有需求時才登入;二是資訊質量參差不齊,虛假內容氾濫。

而這種虛假資訊之所以難以消除,很大程度上與58同城作為分類資訊平臺的商業模式有關。

以租房板塊為例,我愛我家前副總裁胡景暉向AI 財經社表示,“如果58同城永遠只做資訊平臺,而不做真正的交易平臺,很難杜絕虛假房源。”

而同樣提供租房資訊服務,貝殼為什麼較少被人投訴虛假房源呢?

胡景暉舉例稱,一方面,貝殼的經紀人都是自有的,虛假房源一旦被逮到,可以直接把員工開掉,處罰力度更為嚴格;另一方面,則因為貝殼脫胎於鏈家,而鏈家早在2008年就開始做自己的“樓盤字典”,靠著真金白銀的投入,建立起了自己的護城河。

“真金白銀”是多少?2017年的時候,鏈家宣稱,已經在上面投入了2個億;如今已經建立起一個覆蓋2億套房屋的資料庫。資訊採集方法很簡單——靠腳。無數房產經紀人的一雙雙腳,把每一套房子走遍。

另一個關鍵問題還在於,不參與交易,僅在供需雙方之間搭建橋樑,並從中收取會員費和推廣費,也意味著,58需要主要從商家端賺錢。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58同城上付費最積極的一直都是各種中介。

只做中介的後果是:既要依靠商家賺錢,又想要剔除不良商家,就成了擺在58同城面前的囚徒困境。一位分析人士甚至曾一針見血地指出:“58同城就是靠獲取和發展資訊存在。虛假資訊沒了,58同城的收入也會打折扣。”

說白了,58同城的確靠著騙子的積極付費賺了不少錢,騙子沒了,58又找誰收錢去?

姚勁波對這個問題並非毫無察覺。早在2012年,他就曾公開表示,產品的定位決定了58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任何人都可以釋出、查閱資訊,也就一定會有各種資訊摻雜在裡面,“這是58的天然短板”。

一位原58同城內部管理人士曾向媒體透露稱,管理層深知只做資訊平臺不能長久,也想做平臺相關服務,但沒有找到好的方式。

其實,所謂“沒有找到好的方式”,往往都能從兩個原因上找到答案。

第一個原因很簡單:錢。

剛才說了,鏈家為建立“樓盤字典”投入2個億。拿京東來說,它最開始也只是一個做中介生意的電商網站。但做著做著,它發現,如果不挖自己的護城河,那麼網際網路中介平臺一些天生的痛點將永遠解決不了。

多年來,它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物力,一步步挖了好幾條護城河:自建倉儲、自建物流、做自營業務……拿最後一點來說,京東賣空調,可以放出話:安裝費200元封頂。這200元背後,是多少個億的巨大投入。

另一家做中介生意的平臺——滴滴,也是如此。一開始它也想無本萬利,只做中介;發生了幾起安全事件後,它不得不正視現實,在所有車輛上安裝錄音錄影裝置,並建立一個巨大的網路安全監控體系。根據其官方資料,2020年它花在安全上的投入是30個億。

儘管隨意監聽並對這種半私密空間進行錄音錄影,涉及侵犯人權的風險,但它早已顧不得。如果再出現一起司機強姦殺人案,滴滴估計就不用幹了。

幾年來也沒聽說滴滴因為侵犯人權被告。這倒真應了李彥宏那句話:中國人是需要管的(不是)。

另外一個方面,是58提供的服務,天然確實不容易做到標準化,也就無從監控。

還是以京東為例。雖然它同樣聚合了提供形形色色的各類產品的眾多商家,但賣的都是實體產品,而實體產品是可以標準化的。一本書、一瓶水、一臺電視,賣給誰都只能是一樣的質量和價格,而因為產品的有形性,消費者也可以直觀地從視覺層面感知到產品的價效比,甚至“貨比三家”。

但是,通個下水管道、補個牆面可不一樣。

服務是很難統一標準的。下水管和下水管不一樣,需要怎麼修理、用什麼材料、最終效果和收費標準應該是多少……這些58同城提供的本地服務類商品,同樣無法在購買前預見效果,更難以進行收費標準的認定。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58學習滴滴,給每一個上門服務的維修工頭上裝一個攝像頭,全程跟後方設定的監控中心影片連線,由58自己聘請的業務專家擔任評判,當著雙方的面來裁定應該怎麼服務、收多少錢。這樣,消費者總該放心了吧?

是。那麼問題來了:設定一個這樣的全面監控體系,需要聘請多少個領域、多少名專職的專家?58是不是掏得起這筆錢?

而且,更多的服務並不是上門通個下水管道這麼簡單。更多的服務比如企業招聘工人,用攝像頭也不行了。難道要專家跟著去企業應聘,打幾個月的工嗎?

那他們不回來了咋整呢?

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確實有複雜的主客觀原因。

騙子和大坑,在之前報紙和公告板的時代就存在。58把它們接手過去,卻沒有能力克服它們。所以捱罵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但是,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天下沒有掉下來的午餐,付出才能有收穫。

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是走不出困局的。

誰還在用58?

不過,儘管58同城的口碑受虛假資訊問題影響而一直不好,但它卻一直挺立不倒。

怪不得楊冪給它做廣告的時候說: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

一直到它私有化前的最後一份年報,58集團始終都是賺錢的。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中,姚勁波的身價已達百億以上。

有一部分使用者,始終選擇了留下。

方瑞曾仔細思考過,自己雖然被坑過,也沒有完全放棄使用58同城的原因,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因為沒有第二個可以替代的平臺。

“像保潔、維修這樣的家政服務類,目前在市面上,58還是最全的,要是以前還能選擇趕集網這樣的一些平臺,但現在優先能選擇的也只有58了。”方瑞告訴AI財經社,相比之下,招聘、租房等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平臺供選擇,因此一般不會選擇58同城。

對於更多的藍領和麵向藍領以及流水線工人等招工的企業來說,58同城也還有競爭力。畢竟,58同城的招聘板塊在藍領市場目前仍然位居第一。

“一般要求比較低、數量特別多的情況下會考慮58,尤其是流動率比較大的崗位,比如流水線工人。”一位招聘界人士告訴AI財經社。但與此同時,招聘負責人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應對對方“你是不是中介”的質疑,“有的人甚至一上來就會罵你,這個事情都是見怪不怪。”該招聘人士說。

不過,如果58同城沒有辦法解決網際網路平臺天生的痛點,從根本上消滅“虛假資訊”問題,使用者的流失只會越來越多。顯然,誰也不希望在58上找服務像開“盲盒”一樣,開到一個不好的盲盒,就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去維權。

一個積極的現象是,58同城似乎下定決心重新推進“資訊平臺”向“交易平臺”的轉型。2021年4月和7月,58旗下兩家公司安居客和天鵝到家分別向港交所和紐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啟動IPO。

“從房產板塊來看,從去年9月美股退市,到今年4月推動安居客港股IPO,58同城實際上是在利用這一視窗期,從原來的流量平臺轉向交易平臺。”胡景暉告訴AI財經社,只有這樣,其才能更多地參與到交易中,從多方面約束不良商家。

“但真假房源的核驗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線下核查團隊以及自身的樓盤庫資料。”胡景暉稱,而58不管是樓盤庫的完善,還是線下團隊的建設,雖然也做了多年,但都還在完善中,需要一個緩慢週期。

而從58同城被拆分出來的家庭服務平臺天鵝到家,雖然按其掌門人陳小華的說法,正在從原來只是幫“阿姨”找工作的撮合公司式管理體系,提升到給阿姨提供住所、定級、定工資,甚至推出資格考試等的賦能和管理運營體系。但天鵝到家目前的實際表現,卻難以讓使用者滿意。

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天鵝到家就“喜提”了近千條投訴,涉及服務不到位、服務態度差、客服虛假銷售等多個問題。

顯然,這些細分平臺的轉型,最終能否反哺到58,改變58的生態環境,仍然是個未知數。

2021年7月的一個夜晚,因家裡電路突然出現問題,陳然在58同城叫了一項上門維修服務。

他本以為交點小錢就能解決問題。沒想到來了兩個男維修工人,卻一股腦以近200元一個的價格把4個空氣開關全換了,還要收服務費。最後,考慮到自己與兩個男維修工的力量懸殊以及對方表現出來的“社會氣息”,陳然不得不支付了對方1490元。

而當事後陳然想進行投訴時,才發現從自己的APP瀏覽記錄中已無法分辨當時上門的到底是哪一家,商家電話因為是虛擬號碼,無法再次辨別;再加上擔心投訴後,對方可能會根據自己的電話和地址進行報復,陳然最終決定吃下“悶虧”,咬著牙嚥下這口氣。

第二天,陳然依舊無法平息心中的怒氣。他氣憤地在社交平臺上打下了這樣一句話:

“58同城一生黑!”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