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商湯科技在2021年12月30日成功登陸港股,造就了全球AI領域最大資金規模IPO,也成為AI(人工智慧)商用邁進“深水區”的一大標誌性事件。

這家7歲的AI獨角獸上市即大漲,截至1月10日收盤,市值已經達到2386。35億港元。

隨著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見頂,產業網際網路開啟全新的增長空間,其中AI技術是重要的發展引擎。度過早期的喧囂,AI技術已然涉入產業化的深水區。

這條“點金”之路接下來該怎樣走,將逐漸成為千行百業共同面臨的問題。而“港股AI第一股”商湯科技,成為了AI商用突破行業拐點的樣本。

01、AI行業涉入深水區

2014年,AI模型“阿爾法狗”研究計劃正式啟動。隨後三年間,阿爾法狗連連擊敗三名圍棋高手樊麾、李世石和柯潔。從此,“人工智慧”這四個字前所未有地被普通人所關注。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在大眾從懵懂到啟蒙的同時,這種原本在實驗室中束之高閣的技術,逐漸蓄力商用落地。大量AI企業在這段時間成立,曾經的消費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籌謀佈局。

伴隨新玩家一同湧入市場的,是資本熱錢。據智研諮詢統計,2015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突破100億元,到2017年,這個數字已增至216。9億元,同比增長52。8%。

AI何以有如此魅力,讓萬千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踏足?

答案是:百億不過是起點,以萬億計才是人工智慧未來常態。

中國網際網路的前20年是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期,期間BAT等企業憑藉以消費者為服務中心的模式,成長為商業巨頭。隨著消費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被瓜分殆盡,產業網際網路有望成長為下一個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

相比於消費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以生產者為中心、以生產活動為場景,對AI、雲、大資料等核心技術尤為剛需。

伴隨著對產業網際網路的展望,AI市場在走過早期的野蠻生長後日趨理性。

資料顯示,2018年開始AI市場增速放緩。

新入局者明顯更加審慎,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2021年釋出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產業白皮書》,2019、2020兩年中,全球每年新增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已不足100家,且投融資的輪次後移趨勢不斷擴大。

不同於消費網際網路以相對低成本的方式進入市場,並用不斷迭代的產品形成規模效應,產業物聯網的業務邏輯更復雜、成本更高、規模效應卻比較低,短時間內難以達到很高的市場滲透率。

AI企業的分化也更加明顯。商湯科技等國內排名前列的AI企業在規模上已經能夠躋身世界領先行列,部分企業則經過大浪淘沙、最終歸於沉寂。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全球知名諮詢公司Gartner曾提出,一項新興技術的成熟演變,需要經歷科技誕生期、期望膨脹期、泡沫低谷期、穩步攀升期和生產成熟期五個階段,這個發展歷程也被稱為“技術成熟度曲線”。

如果將早期AI市場的野蠻生長視為“期望膨脹期”,那麼資本和企業的理性迴歸,意味著AI市場正處於泡沫低谷之中,靜待未來的質變。

關鍵時刻,AI企業也面臨著這個階段的靈魂問題:如何進一步證明和鞏固自己的商業化潛力?熬過黎明前的黑暗?

2020年起,國內AI企業掀起一波上市熱潮。上市可以讓AI企業透過募資增強研發能力、提升知名度、與投資者更公開透明地對話等。

不過,多家AI企業的上市之路走得並不順暢,在這種背景下,商湯科技的成功赴港上市,可以看作是在行業拐點來臨前,為產業鏈和投資者打下的一針強心劑。

商湯科技在2021年8月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原定12月17日上市,後續儘管因為美國無端制裁而延遲,但已是2020下半年來港股上市較為迅速的企業。

在商湯科技之前,港股市場並沒有AI企業上市,而且從2020下半年以來,大部分港交所上市專案已經推遲。結合上市後8個交易日的股價表現,作為港股AI第一股,2000億的商湯科技確實讓整個中國AI行業看到了光明。

02、商湯突圍的“硬實力”

商湯的突圍不是偶然,而是在長期的堅持中,已經積累了較為深厚產品力和技術團隊,才厚積薄發。

商湯成功上市後,無論行業還是使用者都更清晰的認識到了這家中國AI明星公司的“硬實力”。

上市之前,商湯科技的公開估值是77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成立的商湯科技此前已經進行了12輪融資,吸引了IDG資本、阿里巴巴等著名資本。

在本次延遲上市風波中,商湯科技的基石投資者陣容得到加強:獲得上海徐匯資本、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等9家資本入駐,基石投資規模也由4。5億美元提升到5。1億美元。

種種資本加持背後,商湯科技擁有在國內乃至全球領先的技術能力。

技術與人才是一體兩面,商湯科技擁有在全球範圍內都堪稱豪華的人才團隊。

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博士創業前曾先後擔任微軟研究院視覺計算組主任、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多媒體整合技術研究室主任,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工程學院傑出學人等。

2014年初,湯曉鷗團隊釋出了準確率高達98。52%的人臉識別演算法,超過Facebook類似演算法的97。53%,在全球AI界聲名鵲起。

目前,商湯科技擁有40名教授,5000多名員工,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科學家及工程師,包括250餘名博士及博士候選人;學術研究方面,公司問鼎70多項全球競賽,發表了600多篇頂級學術論文,並且擁有8000多項人工智慧專利及專利申請,居行業領先地位。

從研發規模來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開支別為人民幣8。5億元、19。2億元、24。5億元及17。7億元,累計為約70億元。同時,商湯科技上市募集資金中,60%將用於投入研發。

從產品體系來看,商湯科技基於自研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SenseCore,推出面向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等領域的產品。

根據招股書,在AI模型的工業級生產過程中,行業需花費數週時間,而藉助SenseCore,商湯科技的研發及工程團隊可以將開發時長縮短至數小時。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已開發超過22000個用於不同應用的商用人工智慧模型,涉及多個垂直行業。

其中以智慧生活為例,面向智慧生活領域的SenseME軟體平臺、SenseMARS軟體平臺分別內含超過3500個人工智慧模型,累計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式。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從應用場景來看,以智慧城市舉例,商湯科技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將刷臉支付技術整合到超過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地鐵售票系統中,實現了乘客以支援非接觸式快速進出站。同時,商湯建立的城市方舟作為全球首個人工智慧人機互動數字操作平臺之一,支援了 11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的城市管理。

反映在財務指標上,商湯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斷加強。招股書顯示,商湯毛利率持續攀升,由2018年的56。5%增至2019年的56。8%,2020年為70。6%,2021年上半年達到73。0%。

營收方面,商湯科技已成為亞洲軟體收入最大的AI企業。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商湯營收分別為18。5億元、30。3億元、34。5億元;2021年上半年,商湯營收為1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91。8%。

03、一場商業的成功和一次全民科普

無感通行、智慧門鈴、美顏相機……高大上的“AI技術”實際上早已進入普通人生活,在千行百業中應用並與大眾共存。

一個新的技術的普及,其實不僅需要科學家的低頭研發,一些商業事件的落地更能吸引市場和使用者的關注,進而加速技術的普及和落地,最後推動技術正向的發展。

作為AI行業的明星企業,商湯成功上市,本身就身體力行地向大眾說明了AI企業的實質,也反證了AI技術和市場的發展邏輯越來越多地被市場接受和認知。

人工智慧的三要素是算力、演算法和資料,其中基於資料的訓練和計算,是AI模型智慧化的基石。

長期以來,在AI模型的應用過程中,消費者討論頗多的是隱私資料的安全性。商湯科技招股書寫到,SenceCore擁有“海量資料處理及資料脫敏技術”,從技術層面做出保證。

商湯科技成功上市,是一場全民AI科普

(SenseAuto商湯絕影智慧汽車平臺)

與快速迭代的消費類產品不同,AI等硬科技技術的研發和商用過程,素有高投入、長週期、高回報的特點,短時間內難以出現“爆款”。

相比消費網際網路2~4年的資本回報週期,硬科技產業在開始的前5~10年都堪稱“十分耕耘,一分收穫”,但度過培育期後,就能迎來穩定的回報和發展。

比如國內晶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到其科創板上市的2020年才扭虧為盈。

硬科技投資本是一場長期主義的實踐。

商湯科技的上市,將吸引一批投資者進一步瞭解和研究AI企業的運作模式,為硬科技長期發展營造更好的群眾基礎和土壤。

AI技術將成為驅動國家未來發展的一項關鍵技術,這已毋庸置疑。從實驗室束之高閣的高精尖,到煙火生活中的背景板,AI技術已經走過很長的路,未來仍需持續地培育和轉化。

時代潮頭中,AI企業也在技術的發展中,不斷回答著每個不同時期要回答的行業和社會命題。

以商湯科技為例,在產業轉向穩步攀升期的關鍵時刻,登陸資本市場、公開透明地貼近投資者,既是走近市場的有效一步,也是推動民眾理解AI落地的一大標誌性事件。

隨著AI越來越多為生活賦能、人們對AI的信任和接受度越來越高、各類AI企業不斷推陳出新,AI硬科技時代的藍圖將徐徐展開,“AI產業化”也將不再是夢想。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 | 董溫淑 編輯丨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