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996還是上四休三?這也許不只是個工作強度的問題

前不久,胡玲,華為2012實驗室人力資源部的一名員工體驗官,她發在華為內部心聲社群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竟然獲得了高達80多萬的瀏覽量。

在這篇文章中,胡玲談到自己在半年多的時間裡訪談了2012實驗室的100多名研發員工,發現平均每人每月加班57個小時,如果按照每個月平均21。75個工作日來計算的話,相當於每個月每天要加班2。6個小時。

而且,57個小時還只是平均值。在文中胡玲表示,她曾經面談過很多每個月加班160個小時以上的研發員工,這個工作強度就相當可怕了,因為法定每個月的工作時間也就是167個小時。

其實,研發兄弟的這種工作強度也不僅僅只是華為獨有,中國很多高科技公司都是如此,996其實是普遍現象,大專案趕進度的時候甚至是封閉開發,吃住都在公司。

996還是上四休三?這也許不只是個工作強度的問題

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當然要表揚我們中國的科技公司足夠努力,我們中國的研發人員足夠勤奮,正是靠著這種努力和勤奮,我們正在一步步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領域還實現了超越。

不過,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需要反思,雖然我們中國公司在某些技術上已經實現了全球領先,但是我們的商業化能力是否跟上了?就像任正非的內部講話中說道:

“但是我們的戰略投入還不夠,首先是還沒有做好戰略投入需求的洞察、規劃。我們培養了很多技術領袖,但真正的商業領袖不多。公司要產生更多的商業領袖,他們對未來架構性描述要有很清晰的觀點,對未來商業模式要有所構想。我們現在還不能像西方公司那樣,在一個產品還沒做出來之前,就對相應的生態環境、架構性認識已經有了構想或措施,往往是等這個產品做出來後,才想到還要去做什麼生態夥伴、商業環境等建設。我們在戰略上還沒有真正領先,雖然技術上領先兩年,其實也沒領先,因為不能及時用上,還需要轉換成規模化商業成功。”

由於技術領先沒能轉換成規模化的商業成功,當然也就只能苦哈哈地繼續努力了。

除此之外,我們中國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組織能力是否還存在提升空間?例如,我們很多科技大公司特別喜歡開會,甚至形成了文山會海,週末加班專門用來開會,但是這些冗長的會議又真正解決了多少問題呢?非常存疑。

再看看我們近鄰的情況。據Nikkeibp報道,微軟日本近日公佈了今年8月份實施“上四休三”制度的實驗結果,表示效率比以前提高了40%。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31日,微軟日本舉行了“2019年工作與生活選擇挑戰賽”的結果說明會。據瞭解,這是微軟日本在夏季推出的工作方式改革專案,這個專案在8月份的週五可以不用上班,且為帶薪假(上四休三)。

996還是上四休三?這也許不只是個工作強度的問題

據內部系統訪問歷史記錄和員工問卷調查等結果顯示,今年8月份的工作天數同比減少了25。4%,用電量同比下降了23。1%。八月份的勞動生產率(每位員工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9。9%,效率提高的方式包括縮短會議時間、增加遠端會議等。員工滿意度方面,92。1%的員工對“上四休三”表示滿意。

負責這種工作方式改革推進的主管人員表示,打算明年的夏天繼續採取“每週休三天”制度。

這麼一對比,咱們的差距確實挺大的。當然,微軟這樣的公司就是任正非所說的,同時具備技術領先、規模化商業成功的少數處於寶塔尖上的公司,它也有資格和能力實施“每週休三天”制度。

至少在目前,中國高科技公司對“每週休三天”制度連想都不敢想;不過,至少我們應該持續地提升自己的規模化商業能力和管理水平,不要讓員工“流血又流淚”吧?

順便說一句,那些公開批評要求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員工的公司高管,都不能算是合格的高管。現在都2019年了,至少物質已經是極大豐富了,員工大部分都是追求個性和享受的“Z世代”了,花不多的成本讓他們工作得舒心一點,公司並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