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長期以來,對於YF-23,國內自媒體都會將其吹捧到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認為它是作為下一代戰機的代表,甚至懷疑美國空軍和洛馬之間有著不為人知的不公平交易。

對於很多人來說,YF-23非常規的外形確實給人帶來了深刻的印象。相比於YF-22平平無奇的外表,YF-23簡潔而非常規的氣動很容易帶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力。然而,如果我們深入瞭解諾斯洛普在ATF計劃中的種種行為,就會揭下那層蓋在YF-23平凡“外表”外的先進“面具”。

故事,還要從1986年開始說起。

這年,ATF計劃進入了展示確認階段,換句話來說,各個廠家都會將設計交由USAF以供選拔。當然,結果眾所周知,洛馬和諾斯洛普成為了優勝者。

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洛馬的方案,實際上是趕工的成果。

早在1981年的RFI(資訊徵求書)階段,洛馬就提供過自己的ATF方案。與現在的F-22不同,洛馬最早的方案來自於SR-71的前輩,A-12。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強調高空高速的A-12,在最初同樣強調高空高速的ATF計劃當中實屬正常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洛馬“戰鬥巡洋艦”方案的想象圖,或許這個方案能不能實現洛馬自己的工程師也沒底

至於諾斯洛普,不能說其擺脫了高空高速的影響,但是確實在隱身方面做出了更多最佳化。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諾斯洛普的Agile實際上就是後來的YF-23,早在RFI階段諾斯洛普就已經鎖定勝局,換句話來說,ATF本應該只有諾斯洛普一個贏家

而正是對自己方案的自信,一定程度上也讓諾斯洛普自身膨脹,為YF-23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再說回洛馬,自從USAF兩度提升隱身的重要性以後,繼續A-12衍生截擊機顯然已經是一種自殺行為。

於是,在展示確認方案截止前,洛馬臨時趕工了一個極其粗糙的飛機設計,甚至不能說是飛機設計,只能說是飛機概念。也就是090P方案。(後來波音和通用動力一起幫助修改成為了今天的F-22)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洛馬中選的090P方案,與當今的F-22可謂是截然不同

然而,只能說全靠同行襯托,090P方案竟然是所有方案中唯一一個做到了效能與隱身兼具的方案。(至少洛馬聲稱如此)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波音的方案,類似的設計在JSF又復活了一次,當然結局沒什麼區別。巨大的“下巴”使其隱身效果極其存疑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通用動力的方案,原本通用動力準備採用雙外傾垂尾的(如果真是這樣就沒洛馬什麼事了),然而奈何氣動功底不足,無法保證足夠的偏航穩定性,最後無奈轉向巨大的單垂尾。機身側面RCS劇增,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麥道的方案,一切都非常美好,除了嚴重超重。

最終,不管是實力也好,歪打誤撞也罷,事實就是隻有洛馬和諾斯洛普符合空軍的需求。只是,此時的情形異常微秒,洛馬由於是趕工的方案而在接下來的設計中小心翼翼;而諾斯洛普則放飛自我,最後滑向了失敗的深淵。

時間很快來到1987年。這一年,空軍對ATF的動力系統展開了前瞻性研究,其成果便是F-15S/MTD驗證機。鑑於試驗成果,空軍意識到原方案中的逆向推力需求會佔用大量的空間,並且需要得到足夠的冷卻。因此,鑑於壓縮成本和提升可靠性,美國空軍取消了逆向推力的要求。

這本是ATF計劃中的小插曲,但是卻成為了後來YF-23競標失敗的一大因素。此時兩家的原型機設計方案都已凍結,洛馬選擇解凍方案,重新設計後機身,縮小發動機艙以適應更小的發動機;而諾斯洛普為了趕時間,繼續選擇原方案,導致發動機艙大而無當,仍然保留了原本預留給逆向推力裝置的空間。

進度確實加快了,但是諾斯洛普給自己挖的坑,或許再也填不平了。

快進到1990年,兩家的原型機都已經制造完畢,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YF-22和YF-23。

然而,從細節上來說,YF-23這個成品,只能說處處不走心。

對於座艙,YF-22採用了2*3*1的佈局(兩個主要多功能顯示器,三個次要多功能顯示器,一個大氣資料探針資料顯示器),值得注意的是,YF-22沒有任何傳統儀表,甚至還採用了當時只在F-16上有的力感測側杆。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YF-22的全玻璃化座艙,在1990年可謂是科幻感十足

而YF-23的座艙……就顯得非常寒酸了,一句話足以概括:拆裝自F-15E。

別問為什麼,問就是趕工期。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YF-23座艙示意圖,與F-15E的區別就只有中央的多功能顯示器換成了飛行測試平臺。另外操縱所用的中置操縱桿也來自於F-15E

當然了,拆自F-15E的可不止座艙,前起落架也來自於F-15E,主起落架則來自於F/A-18。

至於座艙罩,相比於YF-22的頂級“天景房”,YF-23依然是兩片式座艙罩。另外,在彈倉方面也只有主彈倉,沒有格鬥彈倉。

這些坑,後面都是要填的,問題只是諾斯洛普填不填得動。

時間來到1990年6月,YF-23率先開始原型機試飛,之後是YF-22。

雖然空軍確實對試飛專案沒有要求,但是一共9個專案中,洛克希德全部完成,甚至在高攻角測試中展現出了60度攻角下360度滾轉的驚人機動性;而諾斯洛普只完成了其中的7項,高攻角測試和武器試射被略過以加快進度。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YF-22試飛專案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YF-23試飛專案

因此,很多報道所謂的YF-23“沒有攻角限制,可以倒飛”的說法實際上來自於試飛員的一面之詞,從來沒有實際驗證過。

從上面可以看出,諾斯洛普似乎很喜歡趕時間。

那麼時間管理上諾斯洛普又怎麼樣呢?

只能說,完全是災難……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如圖所示,洛克希德團隊用比諾斯洛普少13天的時間,多完成24個飛行架次以及6。6個飛行時數。我確實無法理解諾斯洛普節約下來的時間都去哪了。

至此,諾斯洛普基本已經鎖定敗局。但是不是完全無法拯救,畢竟,還有EMD設計方案等待著兩家廠商。

所謂EMD方案,就是後來量產機真正所使用的方案。

F-22的EMD方案如下,基本只進行了簡單修型。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而到了F-23這……諾斯洛普開始填坑了……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紅線是F-23方案,黑線是YF-23

修改包括但不限於:拉長機身,增加AIM-9彈倉,後機身完全重新設計,起落架重新設計,座艙系統重新設計,進氣口加裝進氣錐等等。

換句話來說,由於相當於設計了一架全新的飛機,諾斯洛普在原型機試飛中所積累的資料,幾乎完全不適用於F-23。

至此,故事完結。

最後引用一下官方的說法

諾斯洛普汙點,不走心的戰鬥機:YF-23

YF-23死的冤嗎?一點都不冤,諾斯洛普一開始的態度,就已經註定了失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