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較真丨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後,中國將新增2.43億患者,為什麼要這麼調?

較真要點:

1

高血壓診斷新標準實施後,中國將新增2。43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主要基於現有的多項包括中國人群最新的前瞻性佇列研究的結果:在18歲及以上成人中,收縮壓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相對風險升高30%~90%,對這些人群進行降壓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對風險和卒中復發風險。

2

除了診斷標準的下調外,新版指南還提到了高血壓分級、血壓測量、非藥物治療、降壓藥服用等問題,為高血壓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導。雖然高血壓患者數量激增,但新增加的大部分患者並不需要立即開啟藥物治療。公眾需要提高對高血壓的預防意識、高血壓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證者:張海澄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較真丨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後,中國將新增2.43億患者,為什麼要這麼調?

從昨天(11月13日)開始,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從140/90 mmHg下調為130/80mmHg的訊息在醫療圈內和公眾引起了廣泛熱議。很多人來問我:是真的麼?為什麼改?與國際標準接軌麼?如何理解新標準?普通人應當如何面對?

首先要說,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確實是真的。今天,各大媒體也都進行了報道。標準的調整來自《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該指南是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聯合釋出。至於為什麼修改?修改後會產生哪些影響?下面我一一說明

一、為什麼要修改高血壓診斷標準?

縱觀全球,高血壓診斷標準一直在與時俱進。世界衛生組織1977年提出的SBP(收縮壓)≥160 mmHg和/或DBP(舒張壓)≥95 mmHg這一標準在全球使用了二十年,直到1997年才修改為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並在全球一直沿用至今。

這次修改新標準,我國不是第一個吃螃蟹者。

早在5年前,2017版美國高血壓指南就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下調至130/80mmHg這一水平。當時這一調整在全球引起了軒然大波。鑑於按照新指南會新增大批高血壓患者,以及考慮到由此帶來的醫療支出、社會、經濟負擔,歐洲指南2018版並沒有跟隨這一下調。2020年國際高血壓學會(ISH)的“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和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成人高血壓藥物治療指南”,以及除美國外的各國(包括我國)高血壓指南也均維持二十年來一直未再變的原診斷標準(140/80mmHg)。

2022年5月,中國臺灣地區心臟病學會(TSOC)和臺灣高血壓學會(THS)聯合發表《2022年臺灣高血壓指南》,把高血壓的140/90 mmHg的診斷標準下調至130/80mmHg,並打破既往一直依賴診室測量血壓診斷高血壓的教條,提出家庭自測血壓超過130/80 mmHg即可診斷高血壓。如果能夠做到自動化診室血壓測量,也可以作為診斷高血壓的依據。我國臺灣地區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分級也簡化為2級,家庭自測血壓大於140/90mmHg即可診斷為2級高血壓。

中國大陸地區為什麼現在修改標準?

主要是基於現有的多項包括中國人群最新的前瞻性佇列研究的結果。在18歲及以上成人中,收縮壓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相對風險升高30%~90%,對這些人群進行降壓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對風險和卒中復發風險。

二、如何理解新的高血壓診斷標準?

新的診斷將會使得我國高血壓人群大幅度提升。

根據全國調查資料,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中符合收縮壓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的人群約為2.43億

,這意味著我國高血壓總人數將翻一番逼近5億。

根據最新指南推薦的降壓藥物治療啟動標準,按照新標準新診斷的高血壓患者中約五分之一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約四千萬)。鑑於我國採用藥物集中採購政策之後,高血壓藥物已經非常便宜(例如最常用的某地平片從集採前的每片藥幾元降到現在每個月只需不到2元),對這部分人群新診斷高血壓,採取非藥物治療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之後,勢必將大大降低心腦血管病風險,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都很突出。

除此之外,新的指南還有如下要點值得關注。

1.高血壓分級簡化

新指南參照我國臺灣地區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的分級進行了簡化,把患者按血壓水平分為1級(收縮壓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和2級(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2.高血壓患者心血管危險分層簡化

高危患者:(1)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者;(2)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臨床合併症、靶器官損害或≥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者。

非高危患者: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且未達到上述高危標準者。

3.如何選取血壓計?

新指南推薦成人採用經過標準化方案驗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因為水銀血壓計會導致汞汙染,我國也響應汞公約組織的倡議,不再推薦水銀血壓計。腕部動脈細小,對電子血壓計要求較高,也不推薦其用於診斷,除非上臂圍>42 cm者可選擇腕式電子血壓計測量。

4.如何規範測量血壓?

測量血壓前30 分鐘避免劇烈運動、飲酒、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吸菸,測前安靜休息3~5 min,坐在有靠背的椅上,雙足平放於地面,兩腿勿交叉,上臂平放於桌面,血壓計袖帶中心保持與心臟相同水平,上臂應充分暴露或只覆蓋單層衣物(勿挽袖子),袖帶下緣置於肘窩上方2~3 cm。建議每次測2次,每次間隔1~2 min,若兩次相差大於10 mmHg,建議測量第3次,取後2次血壓讀數的平均值。首次測量血壓時應測量雙上臂血壓,以血壓高的一側為準。心房顫動患者採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建議每次測量至少3次取平均值。

5.多久測一次血壓為好?

建議每天早、晚各測1次血壓。早上建議在服藥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後測量血壓。晚上建議在晚餐前測量血壓,條件不允許時建議在睡前1 h內測量。初診或血壓未控制的患者,推薦每週至少連續3天家庭自測血壓,如果血壓控制良好,則每週進行1~2天的家庭測量即可。建議記錄測量時間及血壓、脈搏值,供就診時醫生參考。

6.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重要嗎?

非常重要!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均要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包括飲食干預、運動干預、減壓干預、減重干預、戒菸限酒和綜合生活方式干預。

7.高血壓患者如何限鹽?

新指南推薦高血壓患者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建議每天鈉攝入量減少至2000毫克(氯化鈉5克)以下。

8.高血壓患者如何運動?

推薦將血壓控制在160/100mmHg以內的患者,每週進行5~7天、每次30~60分鐘的中等或高強度有氧運動,且每週進行2~3次抗阻力量練習。如果由於身體原因無法完成上述運動,也應根據自身情況儘可能地增加各種力所能及的身體活動。

9.何時開始服用降壓藥?

如果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推薦立即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如果收縮壓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伴臨床合併症、靶器官損害或≥3個心血管危險因素,請遵醫囑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對於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 mmHg的患者,如果心血管危險因素≤2個,可先進行3~6個月的生活方式干預,如血壓仍≥130/80 mmHg,再考慮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男性、年齡(男55歲以上、女65歲以上)、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

10.血壓降到多少為好?

(1)無臨床合併症、年齡<65歲的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合併冠心病或糖尿病、房顫、心衰、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患者;65~79歲的老年高血壓;均建議血壓控制目標值為<130/80mmHg。

(2)對≥80歲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建議首先將SBP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3)對於高血壓合併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未進行靜脈溶栓及血管內治療,建議收縮壓≥220mmHg和/或舒張壓≥120mmHg時啟動降壓治療,擬進行靜脈溶栓及血管內治療的患者建議在治療前控制血壓≤185/110mmHg。

(4)對於高血壓合併病情穩定的卒中患者,建議血壓控制目標值為<130/80mmHg,以預防卒中復發。

(5)對於高血壓合併慢性腎臟病非透析患者,如尿蛋白<300mg/d則建議血壓控制目標值為<130/80mmHg,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至120mmHg;如尿蛋白≤300mg/d的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血壓控制目標值為<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至130mmHg。

11.高血壓患者多長時間隨訪一次?

對於無臨床合併症、年齡<65歲的高血壓患者,建議在4周內實現血壓達標;建議進行降壓藥物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在剛開始服藥或調整藥物後2~4周(根據病情)進行隨訪,至血壓達標;經降壓藥物治療後血壓達標的患者可考慮每3個月隨訪1次。

四、新標準可能存在的問題與未來的應對方法

1.家庭自測血壓亟需規範

既往診斷高血壓主要依靠診室血壓,有些人一到診室血壓就飆升(所謂的“白大衣高血壓”)是診室血壓最大的問題。現在家庭自測血壓可以作為高血壓的診斷,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家用電子血壓計的校準、更新問題,家用血壓計良莠不齊,測量方法也亟待規範。既往標準中家庭自測血壓、動態血壓監測均比診室血壓低5mmHg的規定突然作廢如何理解等等。新指南改為診室血壓、動態血壓、家庭自測血壓這3種都可作為高血壓診斷與評估的依據,但診斷高血壓建議優先選擇“動態血壓監測”,而療效評估與隨訪則優先選擇“家庭自測血壓”。三者相輔相成,並不矛盾,有待於在臨床診療中不斷適應、最佳化。

2.不要因新標準帶來恐慌和焦慮

診斷高血壓新標準的推行勢必將我國不少成年人劃歸到高血壓患者的隊伍中,但新增加的大部分患者並不需要立即開啟藥物治療,而是將控制高血壓的防線前移,希望能讓公眾更清楚地認識高血壓,重視高血壓帶來的心腦腎眼血管等靶器官的損害,提高公眾對高血壓的預防意識、高血壓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減少高血壓對人體的傷害,降低全社會的慢病整體負擔。

3.仍需進行大規模人群研究

既往基於研究並被公認的家庭自測血壓、動態監測血壓診斷高血壓的標準一直是公認的135/85 mmHg,新指南基於診室血壓測量在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試驗中獲取的130/80mmHg和140/90mmHg兩個血壓數值,作為建立在家庭血壓測量基礎上的血壓分級和目標血壓,有待進一步循證醫學證據的支撐。

除此之外,我國高血壓人口倍增對於基層慢病防控以及各級醫療機構的壓力、醫療衛生支出與獲益的衛生經濟學分析、被新診斷高血壓之後帶來的精神心理應激及由此可能帶來的問題等等,均需要進一步大規模人群研究。

參考資料:

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https://rs。yiigle。com/yufabiao/1432110。htm

本文編輯:yhxi

版權宣告: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