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每個導演都夢想著一個長鏡頭

雖然今年《寄生蟲》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但頒獎之前呼聲最高的無疑是《1917》。本片導演薩姆門德斯,之前的作品像《美國麗人》、《革命之路》、《007大破天幕殺機》,每一部都大名鼎鼎。

而本片攝影是業界大神羅傑

·

迪金斯,迄今為止他已經獲得了奧斯卡的15次提名,獲得了兩座小金人。

每個導演都夢想著一個長鏡頭

而他們兩人聯手,讓《1917》從首映開始就引起了無數的驚歎——本片“一鏡到底”。當然,並非真的是一鏡到底,而是利用技術手段將數個精心設計的長鏡頭組合在一起,給人一鏡到底的感受。充分利用長鏡頭的紀實感與現場感,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戰爭的極端殘酷性。

《1917》預告片

長鏡頭 Long Take,又稱為一鏡到底或長時間鏡頭,它是相對於剪接式(蒙太奇)不同的拍攝方法。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沒有經過剪接的影片片段。

有人開玩笑說,每個導演都有一個長鏡頭的夢想。

導演要表現鏡頭內的動態資訊,就要把每個入畫的元素都想的很清楚,在現場排程上的難度比單一鏡頭要複雜很多。長鏡頭表現出來的空間都是實際存在的真實空間,排除了作假替身的可能性,所以當一氣呵成來拍,難度非常大。

每個導演都夢想著一個長鏡頭

可以說長鏡頭是導演們的炫技利器。

當然,導演們熱愛它,也是因為長鏡頭的獨特優勢。能還原真實環境與現場氣氛。因為人眼的觀察就是連續性的,不存在景別來回切的情況。所以,在一些紀實類的照片中會大量運用長鏡頭。

在《1917》之前,比較知名的用長鏡頭來表現戰爭場面的是喬·賴特的《贖罪》,這段4分多鐘的長鏡頭,全景化地展現出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現場。

《贖罪》長鏡頭片段

國內善於使用長鏡頭的新生代導演當屬畢贛,他的《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裡都運用了超長鏡頭,尤其是《地球最後的夜晚》中使用了60分鐘的長鏡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鏡頭跟隨女主走路的一段,透過拍攝走臺階的特寫完成了一個時空轉換,同時又交代了許多東西。

在廣告中,一鏡到底也是比較常見的創意手法。比較知名的是尊尼獲加的經典廣告《行走於世界的男人》。

下面這則廣告也比較有趣,在一個長鏡頭中展現了眾多的文化Icon。以另一種方式展現了長鏡頭的有趣之處。

不過,並不是有長鏡頭就一定是好電影,好作品。能否巧妙的發揮出長鏡頭的作用,凸顯要表達的內容,呈現要突出的氣氛,才是長鏡頭要實現的。否則,就真的只是讓觀眾感到單調的導演炫技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