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咸豐二年(1852)十二月,來自湖南巡撫衙門轉發一封的上諭敲開了長沙府湘鄉縣曾家的大門,咸豐皇帝讓正在老家守母喪的曾國藩出山,協助地方官員興辦“團練”。曾國藩經過多方考慮,渴望建功立業,名垂千古的他決定復出,拯救正處於風雨飄渺的大清王朝。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曾國藩來到長沙之後就展現出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先是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土匪”,接著用鐵腕手段剷除地方黑惡勢力,使社會秩序迅速安定下來,曾國藩從此成了“曾剃頭”。

但是咸豐皇帝給曾國藩的職位是沒有地方實權的“幫辦團練大臣”,曾國藩在長沙的種種所為動了別人的乳酪,因此成為眾矢之的,湖南官場處處掣肘,讓曾國藩難堪,差點導致兵變必殺。咸豐三年(1853)八月曾國藩帶著受傷的自尊心來到衡陽,繼續訓練湘軍。

從咸豐三年(1853)初開始創辦湘軍,到咸豐四年(184)初出師,曾國藩從無到有,從有到精,一步步解決了招兵、籌餉、購買武器、造船、建制等難題。曾國藩動用全部精力,苦練湘軍,他把自己當成拯救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湘軍就是最後的希望。為此,曾國藩的策略是,湘軍首戰一定要告捷,不僅是為了振奮士氣,也是為了打臉湖南官場,出一口惡氣。所以,直到湘軍訓練成型,否則絕不輕易出兵。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但是兩湖的形勢已經危急萬分,咸豐三年(1853)三月,太平軍攻下南京,洪秀全宣佈定都天京(南京)。隨後,太平天國接連發動北伐和西征,其中西征大軍直指湖北重鎮武昌。此時太平天國的北伐進逼京畿地區,咸豐皇帝急忙派重兵圍堵太平軍。面對太平天國的西征大軍,咸豐皇帝十分著急,因為他手頭上已經無兵可調了。在被軍情忙得焦頭爛額之時,咸豐皇帝突然想到遠在湖南“辦理團練”的曾國藩,記得幾個月前他說要訓練一直一萬人的軍隊,現在正好派上用場,雖說對曾國藩訓練的軍隊不抱太大希望,但是現在勉強可以拿出來應急一下。於是咸豐皇帝就給曾國藩下了一道命令,命他率領湘軍北上增援湖北。

這下可讓曾國藩犯了難,雖說此時湘軍經過大半年建設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戰鬥力還未完全成型,鎮壓地方一小武裝還行,但是如果現在派這支軍隊去和身經百戰的太平軍打仗,無異於以卵擊石。何況湘軍的水師還未成型,威力巨大的大炮還未安裝到戰船上,根本無法出戰。但是皇帝的旨意又不能不從,於是曾國藩給咸豐皇帝寫奏摺,說先派三千湘軍比上支援,剩下的湘軍等訓練成型後立即開赴湖北,實際上是拒絕了咸豐皇帝出兵的旨意。

果不其然,咸豐皇帝不同意曾國藩的奏摺,要求他立即率領全部湘軍北上之源湖北,為了防止曾國藩再次拒絕,咸豐皇帝先給曾國藩帶了高帽子:曾國藩你訓練軍隊很給力,剿滅土匪,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現在湖北兵力有限,你應當率軍北上,合力圍攻太平軍,湖北湖南兩省唇亡齒寒,希望你以大局為重。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曾國藩覺得現在是不是出師的時機,於是採取“拖字訣”的辦法,他給咸豐皇帝回覆了一道奏摺,說我正在積極整軍,籌集軍餉購買武器,等軍餉和武器都準備好了,就立馬北上,曾國藩第二次拒絕咸豐皇帝出兵的旨意。幸運的是,太平軍突然離開了湖北,轉而去進攻安徽,曾國藩這才鬆一口氣。

可是好景不長,咸豐三年(1853)十月,太平軍猛攻安徽廬州,廬州不支。咸豐皇帝第三次下旨命曾國藩火速率兵前往安徽救援,與安徽巡撫江忠源會合,收復安徽失地,為了避免曾國藩再次拒絕,咸豐皇帝特地在聖旨後面提到:安徽巡撫江忠源素有膽識,必能統籌全域性,不負眾望。咸豐皇帝知道,曾國藩和江忠源私交甚好,他們在京城就相識,可以說江忠源是曾國藩的弟子,而江忠源就是曾國藩舉薦給咸豐皇帝的,咸豐皇帝心想有這一層特殊關係,曾國藩無論如何也應該出兵相助。

然而結果讓咸豐皇帝大跌眼鏡,曾國藩第三次抗旨拒不出兵,回覆咸豐皇帝說,他還需要準備一段時間,草率出兵,恐有去無回。

十一月,江忠源被太平軍圍困在廬州,彈盡糧絕,形勢萬分危急,不但江忠源親自寫信向曾國藩求救,連咸豐皇帝也不耐煩第四次下旨讓曾國藩迅速出兵。沒想到曾國藩還是見死不救,回覆咸豐皇帝說要等從廣東購買的西洋大炮全部運到湖南之後才能出兵,第四次次抗旨拒不出兵。除此之外,曾國藩還在奏摺中建議對太平軍應該用“堵”的辦法,達到“剿”的目的,應該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合成一軍區,統一指揮排程,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好了,曾國藩這次算是惹惱被太平軍搞得焦頭爛額的咸豐皇帝了。他在上諭中直接批評曾國藩:現在安徽的軍情這麼緊急,你再固執己見,拒不出兵,那麼肯定來不及了。我以為你還算有良心,所以讓你出兵,救救燃眉之急。沒想到你在奏摺裡,替我統籌起幾省的軍務來了。我問你,以你的本事,能統籌得了幾省的兵力嗎?平時你就能吹牛,覺得誰也不如你,把別的官員罵得狗血淋頭。現在怎麼真有事,你又不敢出兵了?你別說別的,早點兒出兵。可以看出咸豐皇帝句句譏諷曾國藩,在他看來曾國藩只不過是一個好高騖遠,紙上談兵的書生罷了。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這下子咸豐皇帝也把曾國藩惹惱了,於是立馬寫一份很長的奏摺懟了回去,最後曾國藩向咸豐皇帝表面了心跡:我當初本在家守孝,是你硬讓我出山。我出來帶兵,本來就沒有經驗,處處都是困難,所以不得不再三準備。如果你現在非逼著我草率出兵,我肯定會失敗。與其失敗之後你治我“大言欺君”之罪,不如我現在受你治我“畏縮不前”之罪。我一個文臣為國練兵,不能在家守孝,已經受到士林的譏諷,現在又以大言欺世,受到全天下的嘲笑,我又有什麼面目自立於人世。深夜焦思,只有痛哭。千言萬語,就是現在不能出兵,你想怎麼處分我,隨便吧。

這次曾國藩算是豁出去了,咸豐皇帝早就知道曾國藩的脾氣,他知道曾國藩是不可能讓步了,只好自己給自己找臺階,反過來說曾國藩說得有理,讓步撫慰說到:汝之心可質天日,非獨聯知。咸豐皇帝算是對曾國藩徹底死心,從此就把他和他的軍隊給遺忘了。

咸豐四年(1854)正月,太平軍西征大軍攻破武漢三鎮,會師南下湖南,兵鋒直指長沙。曾國藩覺得出師的時機到了,於是親率水陸大軍誓師北上長沙,抗擊太平軍。由於太平軍軍勢強盛,於是把曾國藩的大軍圍困在長沙,另一外太平軍還派出一隻軍隊佔領湘潭。曾國藩決定派出滿族大將塔齊布率一萬水陸大軍攻打湘潭,自己率領剩下計程車兵第二天再增援。

不幸的是,由於第一次帶兵出征,經驗不足,曾國藩輕敵中了太平軍的埋伏,被太平軍圍困在長沙附近的靖港。由於是第一次打仗,湘軍軍心渙散,與太平軍交戰,一觸即潰,士兵爭相逃命。就算曾國藩手持大刀連砍幾位逃兵,也無濟於事。此戰湘軍損失戰船三分之一,炮械四分之一。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本想拿下首勝的曾國藩,看到自己苦心訓練一年多計程車兵在靖港表現如此,想必前往湘潭的那一隻軍隊結果要不到哪裡去。眼看自己嘔心瀝血成果,轉瞬間化為烏有,腦海中馬上浮現長沙官員那一張張嘲笑的臉,以及咸豐皇帝那刻薄的表情,曾國藩既羞愧又沮喪,於是一個大跨步,一頭扎進湘江,不成功變成仁。幸虧身邊的護衛及時跳下江相救,強行把曾國藩救上岸。曾國藩仍舊尋死,護衛們只好日夜看守,不讓他有機可乘,曾國藩見尋死不成,只能把殘兵敗將帶回長沙。

果不其然,長沙的官員聽到曾國藩在靖港大敗,紛紛譏笑,他們早就對曾國藩沒什麼信心,也不把他訓練的湘軍當一回事,覺得他只不過是在浪費國家的錢。

曾國藩5次抗旨拒絕出兵圍剿太平軍,咸豐皇帝:不要再找藉口!

一想到這裡曾國藩羞愧萬分,溼衣服也不打算換,不吃不喝,也不洗澡,一股腦在給咸豐皇帝寫遺折,打算尋找機會自殺。突然曾國葆急忙闖了進來,說到:大哥,塔齊布萊辛了,湘潭大勝!原來湘軍的另一路在湘潭取得大捷,湘潭之戰,湘軍以不足萬人,十戰十勝,殲滅太平軍近萬。這是太平天國起兵以來,清軍取得的唯一大勝,太平軍聽聞湘潭大敗,於是撤軍而去,長沙之圍宣告解除。這下子曾國藩不再尋死,而是重整旗鼓,以圖再戰。

可以說,沒有長沙之辱、靖港大敗、湘潭大捷,就沒有曾國藩後半生的功名事業,置之死地而後生,更加強化了曾國藩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