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簡單聊聊“眾生皆苦”這不是主旋律

我們的立場指引我們思考做事,除了自己的事,其他事大多需要旁觀者視角或者上帝視角吧

今天繼續學曾,之前提到他的團練專案,幾乎沒有人看好,後來採用了一些激烈的手段高明威逼利誘之類的,才讓事情有了一些轉機~

這時,還發生了一件事:一位叫楊江的主動娟了2萬兩白銀,解了曾的燃眉之急,於是上書請旨為其祖父立祠,然其人在職期間,表現平平,還遭受過貶謫,於是鹹大怒,嚴厲批評,稱其包庇照應同鄉之類的,京官集體討論的一致意見是:革職查辦,最終是降兩級呼叫,從二品降為三品~

簡單聊聊“眾生皆苦”這不是主旋律

本書剛開始的基調,就為寫曾的一路的“艱難險阻”這與作者的立場有關係,導致通篇看起來有點失衡,也就是給人的感覺是曾的這段時光是:抑鬱不得志才是主旋律,其實他的主旋律還是積極向上的,考上了進士之後,仕途順暢,春風得意,而一路遇到的困難和阻礙可以視作是: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好了我們接著看團練專案初級階段的成果吧

咸豐四年四月湘潭之戰中,湘軍水陸不足萬人,與三萬之眾的太平軍作殊死戰,十戰十捷,以少勝多,殲滅太平軍萬餘人。這是太平軍興起以來清軍取得的唯一一次重大勝利。

此時曾大概42歲,而他關於軍事的部分,才慢慢開始有了雛形,勝利的結果,帶來了多贏的局面:上面大喜,嘉獎將士,同僚,仇人等紛紛上門拜訪,曾自己也總結出一個經驗[

對於有志者來說,挫辱是最大的動力,打擊是最好的幫助。咬緊牙關,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養自己意志和決心的營養。

以上這段道理,我高中時曾用過一次,並且對此深信不疑“有志者事竟成”“天降大任”之類的,後來慢慢的,我越來越懷疑這些缺乏具體場景或故事的道理,真要說苦的話,眾生皆苦,大部分人得工作一輩子,所有人都要“生老病死”,所有人都要經歷挫折失敗,所有人都有“疾病”身體也好,心理也好~

當然,以上有點絕對~

但是,經歷的苦難也好,失敗也好,只有跨越過去,悟出來的道理才會有效,因為道理和經驗也遵循“勝者為王”~

關於這一點,因為本人上次還歷歷在目的失敗,最終滿血復活後,我明白:這些都是我的必經之路,困難,挫折,問題,都需要我自己手中的劍,心中的勇氣,加上信仰之類的,一路披巾斬棘,這才是更進一步的方法~

當然,也有不少人是被阻攔了下來,於是曾的經歷就顯得彌足珍貴了,馬老師之前說的:大部分人死在黎明前,也是講了不少人即將解決問題或困難之前投子認輸的狀態~

我們繼續來看看曾,42歲了,還依然倔強而樂觀~

那麼,想象一下我們未來40多歲時的狀態會如何呢?

簡單聊聊“眾生皆苦”這不是主旋律

繼續:[曾國藩的日子仍不好過。因為體制仍然不順,餉項仍須自籌

身逢亂世,狀態如在沉沒巨輪下,尤其是曾這類多少參與輪船運轉的骨幹,也許,他們每進一步,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要多那麼一些吧,曾的團練專案取得了成功,但還是繼續去搬磚,籌錢,練兵,繼續被人使絆子,繼續不招待見,尤其是來自上面大boss鹹的質疑,曾在以前多次頂撞boss,再以前是文官,語言頂撞沒問題,現在手中有了利器,頂撞是能傷人的,於是懷疑的種子種下了,接著是奉旨支援江西,江西巡撫是不懂兵之人,於是又一輪博弈開啟了,之後被曾拉下來了,但之前被逼到帶兵偏安一隅的事再次重複,這段歲月,把曾的人生重塑了一遍,這之後,曾大變樣,幾乎拋棄掉過往的自我一半吧~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下次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