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中國漢字的變化是一個有蹤跡可尋的過程,傳說之中的倉頡創造出來漢字的時候,驚動了天地的鬼神,更是有神明為之哭泣,親自下了一場以粟米為主的穀雨,而那一天就是中國後面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穀雨,從漢字在中國發明以後的中國就開始從三分之一的程序之中進入到了文明時代。

文字是國家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西方和國際社會之中對於一個國家進入發哦文明社會的定義就是說這個國家要有文字的出現,要有一個大規模的都城出現,再就是比較成熟的官僚系統來管理這個早期的國家。

漢字出現的時候中國早就已經具備了前面兩個條件,而漢字一開始的初始狀態也只是簡單的結繩記事,後面則是有著專門的符號和筆畫來表達一種意思,最初的漢字應該是龍山文明之中的象形文字,後面的夏朝文字之中沒有專門的考古記載。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也不知道這個時候到底發生了一種什麼事情,使得夏朝四百年的時間裡面都沒有漢字的記載。可是從商朝的時候又一次的出現了漢字的祖先甲骨文,現代社會之中的我們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經過簡化之後的簡體字,所以很多人就根據簡體字是現代出現的這個特點來否定古代文物之中的特點,認為古代文物之中只要有簡體字,那這個文物就一定是假的,那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簡體字與繁體字的轉化與化歸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簡體字的概念的確是從我們幾十年之前在整個中國推廣之後開始的,可是這是從法律的角度開始的,過去的時候中國就已經使用了很多筆畫簡化之後的字,那那個時候都是一些什麼人在使用簡體字和他們使用簡體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那個時候中國人對於漢字有兩種物理程度的改造,一個是透過字型不同筆畫的書寫,以同一個字出現不同的風格顯示出每一個時期中國漢字的變化。周朝的時候被叫做大篆,秦朝的時候經過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改變變化成為了自形更加優美的小篆,所以說秦朝之前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小篆的。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可是如果靠近秦朝的文物之中的一些部分地區出現秦小篆那也是有可能的。後面在後面的朝代之後又陸續出現了隸書,行書,楷書,草書,還有北宋皇帝宋徽宗著名的瘦金體,後面的明清以及現代中國漢字之中都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漢字。他們的主要作用除去美觀之外就是供中國考古歷史學家對文物書籍進行辨認。

漢字第二種物理程度的改變是對於一些筆畫較多漢字筆畫的簡化,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之中最早的簡體字,那個時候的一些貴族和掌握文化的人他們始終以掌握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其中意思作為自己的驕傲,認為就是這樣的文化知識使得他們比底層的農民更加的優越,心中也是有一種自豪感,所以漢字物理程度上面的筆畫減少與簡化絕對不可能是出自這些士大夫的手中。

漢字簡化的兩種職業人群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漢字的簡化基本上都是出自一些基層小吏和商人的記賬之中,在中國古代的官僚體系之中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叫做吏。他們在中國古代的官府之中做著最累的活,拿著最少的錢,可是仍然有許多人對做這種小吏趨之若鶩就是因為小吏再小也要比做農民好,小吏被上級官員欺負剋扣的俸祿他們都會在農民的身上找回來。

小吏平時幾乎承擔了官員要處理的各種雜物,他們也是認識許多漢字,可是他們卻沒有透過考試獲得讀書人的功名,所以他們一輩子只能做小吏,因為他們的工作很多都是需要用毛筆書寫漢字記錄。為了節省時間,在小吏中間就一直流傳著一種經過簡化的漢字,這樣能夠大大的簡化抄寫公文的速度,可是這種簡化之後的字註定是難登那個時候的大雅之堂的是,所以這種簡體字只是在基層小吏之間流行。

商人推動繁體字簡化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古代掌握簡體字的第二類人是商人,他們也沒有讀書人的功名,一輩子擁有再多的錢也成為不了當官的。

中國商人之中對於文字的掌握程度十分有限,但很多方面依舊要使用到漢字,像商業之中關於賬本的記載,很多要用到數學裡面的相關知識,很多時候要抓緊時間才能做到行業領先,所有在很多商人之中一些專門的賬房先生之中,他們就把一些漢字選擇性的簡化,不然的話像有一些字光筆畫都是好幾十畫,很浪費時間。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後來這些方法就在商人之中流傳開來,所以我們說簡體字並不是到簡體字法律推廣的時候才出現,真正出現的時候是在古代,只是說中國的簡體字運動創造出來了一些簡體字,並在這個過程之中將許多古代已經在使用了的簡體字明面化,將他們搬在了檯面上使用。所以才有了我們後面的簡體字全國化運動。

文物之中的簡體字與繁體字並存

繁體字屬於古代,簡體字屬於現代,所以文物上不能有簡體字?

簡繁同體才是文化人的說法,用今天我們的話說那個時候的人們並不是說沒有簡體字,繁體字也只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簡體字都是在一些筆畫比較少的繁體字面前直接簡化。

這也就是學術界盛行的簡繁同體。不信的人可以仔細去看看王羲之的《蘭亭序》之中的行書文字,從東晉開始很多漢字的書寫結構和現在我們命名的簡體字其實就已經是一樣的了,我們現在鑑別文物可以使用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性進行對比,但不能將這個作為一個唯一依據。

要使用這個差別進行對比,至少要掌握繁體字之中轉化為簡體字的具體哪些漢字。只有專業的語言文字學家才可能有這個基礎。我們的任務還任重道遠,也更不能因為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一些矛盾就去割裂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