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吾有三罪,未能除黃皓,制伯約,守國土。

如果說諸葛亮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抱有無數遺憾病死五丈原,那其子諸葛瞻便是千方百計想繼承先父遺志,最後卻只落得一個“靠父蔭庇”的無能之輩頭銜而“不得不”戰死綿竹,此間酸楚,應當不下於諸葛亮的出師未捷。

無論是打三國殺當年讀演義,每當看到這句話都像眼睛進了沙子一般,父親的功名空前絕後,而自己卻碌碌無為,最後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草草了卻殘生!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除黃皓而不得,守國土而不能

這兩條罪其實完全可以歸結為後主劉禪的懦弱,後主劉禪聰明不假,懂得自保、懂得享樂的人沒有一個是傻子,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好皇帝。當年劉邦就是不想偏安一隅,所以才會進軍關中,而劉禪不僅不想打仗,還成天玩樂,最重要的是過度寵幸宦官黃皓,將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拋之腦外。試想,一個皇帝不想殺的人,下臣說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守國土就別提了,鄧艾就算偷渡了陰平,成都依然有糧草和軍隊可以周旋,靜等東吳援兵,但劉禪根本不想打,直接投降,所以這兩罪真怪不得諸葛瞻。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制伯約

雖然諸葛瞻臨死前說了三罪論,其實好好挖掘一下就會發現,跟自己並不是直接的關係,那麼罪二的制伯約合理嗎?答案是不合理也合理。

不合理之處:

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唯一傳人,所學到的東西肯定是超過名過其實的馬謖的,出兵法謀略之外,姜維的武藝還十分精湛,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他得到足夠的支援,絕對是加強版的周瑜。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古代行軍打仗的,要麼是肌肉發達頭腦簡單的莽夫將軍,要麼是運籌帷幄卻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像姜維這樣文武雙全的可能只有前期的曹操、劉備、周瑜和後期的鄧艾鍾會了。姜維之所以數次北伐無功而返,還不是在於他本是個魏將,本事越大,受到的排擠就越多!

合理之處:

姜維雖然為了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不停北伐,但他本身是個好大喜功之輩,有點急於求成,所以才會不停北伐。不停出征只會空耗錢糧,並且姜維出征並不像諸葛亮那樣贏多輸少,他大多是慘勝,這對於本來經濟實力弱於魏國的蜀國是雪上加霜!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當年周瑜赤壁大勝後名冠天下,孫權雖然知道他一切為了東吳,卻仍然靠著魯肅制衡他,足以見其高明之處,所以從此處看,諸葛瞻的罪二是成立的。

但是有一個事實是,姜維最後兩次北伐是相隔了四年的,這三年時間依然沒有緩和國力損失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這裡面的最為關鍵的絕對不只是軍事問題,姜維這個大將軍當得顯然不是得心應手的!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總結

所以看得懂的朋友想必已經知道答案了吧,三國殺中諸葛瞻臺詞中的三罪論其實自己都不是罪魁禍首,只是強行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體現出自己的偉大罷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古時的“凡爾賽”吧。只是這種表達方式是蒼白無力的,作為諸葛亮的兒子確實是應該擔起大任的,而不是最後頭也不回地戰死綿竹,由此可見,三罪論卻好像又合理起來了呢,你,到底聽懂了嗎?

三國殺:諸葛瞻臺詞的三罪論聽哭無數玩家,但制伯約真的合理嗎?

三國殺雖然是一款遊戲,但裡面蘊含的典故、臺詞,甚至是插畫都值得我們深思,你還有哪些值得討論的話題呢,給小野留言吧!

如果對小野的分享還算滿意的話,別忘記點點關注哦,更多前沿的三國殺移動版資訊絕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