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他名不見經傳,卻用三首小詩,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

中國古代的詩歌裡面,閨怨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閨怨詩不僅僅是描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也是當時社會現實的縮影。閨怨詩的作者大多數是文人,但是也有很多詩歌的作者確實是閨中少婦。很多詩人描寫這類詩,有的是利用男女之情來表達自己的鬱郁不得志,或者表示委婉的拒絕某些官員的拉攏,比如那句著名的“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有的則是表達出戰爭的厭倦,比如”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詩大多產生於唐之前,因為中原王朝要與周邊的遊牧民族進行戰爭。而在宋代之後,閨怨詩的主題變成了傷春,風格上更加細膩,缺少了質樸。

他名不見經傳,卻用三首小詩,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

今天分享的這組詩名字叫寄衣曲,作者名字叫羅與之。全詩如下:憶郎赴邊城,幾個秋砧月。若無鴻雁飛,生離即死別。愁腸結欲斷,邊衣猶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劍環聲。此身儻長在,敢恨歸無日!但願郎防邊,似妾縫衣密。羅與之,生卒年不詳,今江西吉安南人。頗具才氣,可惜屢試不第,隱居直到去世。他的詩多寫山水景物和隱逸趣味,風格上和孟郊類似,在當時很少有人趕得上他。但是羅與之在大眾之中並不出名,因此說他不出名,也是說得過去的。

他名不見經傳,卻用三首小詩,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

先看第一首:憶郎赴邊城,幾個秋砧月。若無鴻雁飛,生離即死別。想起當年丈夫遠赴邊關的場景,多麼令人淒涼。幾年來的昏黃月下,我搗著寒衣,寄託我的思念。若是沒有鴻雁傳來你的訊息,和你的生離,就是死別。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有李白的影子,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寫出了離別的時間長,包含了女子多少思念,說如不是還有書信往來,眼前的分離就同死去永無相見之期沒有什麼兩樣。表現因為離別太久,相見無期的怨恨與失望。

他名不見經傳,卻用三首小詩,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

第二首:愁腸結欲斷,邊衣猶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劍環聲。想到遠方的丈夫,就會惆悵滿腹;而思念的痛苦耽誤了我為丈夫縫製寒衣的進度。聽到剪刀在充滿寒意的深秋落下的聲音,還以為是遠方丈夫的劍環的聲音。這首詩描寫女子為丈夫趕製寒衣,只有在這個時候,一邊之作,一遍思念,讓她肝腸寸斷。後兩句更是讓人倍感淒涼,過於思念的妻子,出現了幻覺,剪刀的聲音,以為劍環的聲音。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他名不見經傳,卻用三首小詩,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

第三首:此身儻長在,敢恨歸無日。但願郎防邊,似妾縫衣密。只要我能夠活下去,我怎敢怨恨你回家的日子綿綿悠長。我只是衷心地祝願,郎君你嚴密地守衛著邊防,像我細針密線縫成的征衣一樣。這首詩只有配合前兩首才能夠理解。女子將自己的願望降到了最低:丈夫哪怕不能回來,只要在邊關平平安安就可以,自己也會一直守望下去。丈夫已去多年,回來的希望又很渺茫,她自然很怨恨,恨到極處,反說自己豈敢怨恨,這樣一來,便把情感壓到最低沉的地步。這種無奈之中的怨恨,更加富有感染力。這三首小詩,平實質樸,有漢樂府的風格,將相思之情寫到了至高境界,哪怕過了千年,依舊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