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作者:掛掛釉

上週帶著孩子在公園溜達,走累了坐在路邊的休息椅上歇腳。旁邊的椅子上坐著一家三口,在邊吃零食邊聊天。

爸爸問:“你現在跳繩1分鐘能跳多少了?”

兒子:“100多個。”

爸爸:“100多個是100多少個?101和199差遠了。”

兒子:“110多。”

爸爸:“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我1分鐘得跳150。”

兒子:“我們班有一個女生能跳180。”

爸爸:“她是練跳繩的嗎?”

兒子:“不是。”

爸爸:“我就沒見過一年級1分鐘能跳180,那不可能!”

兒子說:

“沒見過不等於不存在。”

沒見過不等於不存在,互噴的成年網民裡,至少有一大半的人已經不具備這個意識了。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我去接我兒子下課,聽到有兩個家長在聊天。

“現在的小學生身體都不成,一個個胖的,蠢的,真不如咱們小時候靈活。”

“可不是嗎,咱小時候登高爬低跟玩兒似的,現在他們跑幾步都費勁,瞅著都急。”

我跟我兒子說:“說得有點誇張吧。”

他說:“嗯,誇張了。我們班靈活的同學多了。”

我說:“那你生氣嗎?要我我就不服。”

他說:

“我沒什麼生氣的,他們又沒有說我,我也不是他們說的那種人,我幹嗎要主動上去不服氣。”

一位女性脫口秀演員段子裡的一些吐槽,在網路上產生了巨大反應,

充分說明了這個自覺性並不是所有成年人都具備的。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過年我兒子收了幾筆壓歲錢,他留了一些,但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剩餘的錢他都交給了我們。

我逗他說:“你這是讓我幫你存著,還是就給我了?”

他說:

“存著也成,給你也無所謂。”

我說:“哦?這麼大方?錢就這麼給我,不心疼啊?”

他說:“還成吧。”

我想現在的孩子大多不太缺錢,造成他們理財觀念不太足。我決定啟發他一下。

我說:“其實你可以做一些儲蓄。你知道什麼是儲蓄嗎?”

他想了想說:“我知道什麼是儲蓄。”

我:“那你為什麼不?”

他說:“可能今後我會覺得錢越多越好吧,但是我現在只留下我覺得可以掌握的,因為我知道自己現在喜歡的東西要花多少錢。”

他繼續說:“如果把所有的錢都留下來,那我就會忍不住去想怎麼把它花出去。然後我就可能開始關注那些其實沒那麼喜歡的,或者沒那麼需要的東西,只是因為我買得起。我還可能去想怎麼能有更多的錢。總這麼想,

我可能會離真正喜歡的東西越來越遠,那這些錢對我來說就是負擔了。”

是我小看他了。

對於成年人來說,錢是如此。因其他諸如錢財一樣亂我心者而產生的貪念,亦可說通。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我兒子髮量極多且髮質很硬,導致他的髮型總會保持一種相當不羈的狀態。他在學校裡會參加一些少先隊的活動,曾經是多年的籃球隊隊員,又負責廣播,所以“人脈很廣”,認識很多大小孩子。

有一次在跟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人家告訴我,我兒子在其他年級的孩子中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滋毛學長”了。

我回家跟他說了這事,並向他建議說:“要不然咱們把頭髮剪短,那樣你的髮型就不會經常跟炸了窩一樣了。”

他說:“用不著。”

我說:“別人總是會注意你的頭髮沒關係嗎?”

他:“沒關係。”

我:“可是我覺得時間久了,你可能就有關係了。”

他:

“我覺得我不應該因為別人覺得我有沒有關係而覺得我有沒有關係。”

捋清楚這句俄羅斯套娃一樣的話中的邏輯關係後,我深感震驚,陷入思考。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昨天白天搬了一天家,晚上寫東西寫累了,就靠在沙發上休息了會兒,沒想到竟然睡著了,睡得很沉,再睜眼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一點半,孩子們早就睡下了。

我起來收拾東西,發現我的電腦鍵盤上貼著兩張紙條。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一張是我兒子寫的,一張是我女兒寫的。一個勸我早睡,一個提醒我喝椰子水。兩人都保持了一貫的風格:我兒子沒個正形,我女兒“pq”不分。

第二天早晨,我問我女兒:“你怎麼不叫醒爸爸呢?

女兒:“因為你在睡覺。”

我:“你提醒爸爸喝水是為了我身體好啊,叫醒我我也不會不高興。”

我女兒說:“可是我覺得

就算是要對別人好,也不能隨便打擾他。”

醍醐灌頂,

所有以“都是為你好”為名義而搞情感綁架的家長們都應該自省一下。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有一天晚飯時,我女兒跟我說了她在學校的事,大體上是一個同學未經允許破壞了她的物品。我問她最後怎麼解決的,她說:“老師讓他在班裡道歉了,他跟我說了對不起,我原諒了他。”

我想到了一些事,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我們總是被迫原諒別人。

在某種場合下,在某些斡旋中,我們必須做出“大度”的樣子,以原諒的姿態把那些事情吃下去。

所以我說:“如果你心裡不原諒他,你就不用原諒他。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做就可以。”

她說:“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原諒他的。

我原諒了他,我就不用一直想著這些事,我也不會因為每次看見他就生氣。”

為了自己而原諒別人,這是一種極具智慧的心理,有多少人因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執念而把自己困在死路里。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剛上小學那會兒,我女兒總是莫名其妙丟東西,不是橡皮沒了,就是尺子丟了,問她有可能丟在哪了,她就說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發生的次數多了,我就有點擔心。

我問她:“你東西丟那麼頻繁,自己又不知道為什麼,是有人借你的文具用嗎?”

她說:“沒有。”

我:“那有人拿你的文具嗎?”

她:“沒有。”

我:“有人欺負你嗎?”

她:“沒有。你為什麼覺得有人欺負我?”

我:“因為你並不是一個性格很強勢的孩子。”

她:“什麼叫強勢?”

我:“就是比較厲害,敢說話敢反抗。”

她:“哦。人並不一定要讓他的厲害被人看出來,我可以偷偷厲害。”

我:“嗯,確實是可以。”

她:“所以你也不用因為看不出我厲害,就害怕有人欺負我。如果有人欺負我,我會告訴你。”

有多少焦慮是來自於現實沒發生而腦補發生的,值得思考。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我給我女兒講了一個故事,她很喜歡聽,要求我再講一遍。我再次講了一遍後,她又要求我講一遍。

我說:“再講可就沒有意思了。”

她說:“我覺得還是有意思。”

我:“喜歡的事也禁不住這麼重複幹。”

她說:

“喜歡的事才會多多重複幹,能忍住的肯定是沒那麼喜歡的事。”

我說:“好吧,但是總是重複這件事會讓你很快就不再喜歡它了,多麼可惜啊。”

她:“不會的,我不會因為做很多次喜歡的事覺得可惜的。”

我:“嗯,有道理。”

她:“所以今天才要趁著我還喜歡繼續講,因為也許我明天就不喜歡了,如果今天還沒有聽夠,明天又不喜歡了,這才是最可惜的。”

很多事情留著留著捨不得做,留到最後,沒意思了。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這學期開學前,我問我女兒:“開學了,開心嗎?”

她說:“不開心。”

我:“為什麼呢?我和你媽還挺開心的。”

她:

“我們能讓你們開心的事,我們肯定不開心。”

我建議家長可以用這句話

去審視一下自己的開心和孩子的開心是否統一,

定期盤點一下初心剩餘度,就算是無法改變、必須堅持、不可放任的問題,也可以換換態度去溝通。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

少年兒童都是哲學家。

他們能保持最清醒的頭腦,問題看得透徹,一針見血,單刀直入,毫不留情,直指真相。

不像成年人,被生活錘鍊得忘了本心,把虛偽當作智慧,把圓滑看成本事,把面子當尊嚴,把歲數當資歷,把貪慾當追求,把束縛當給予。

所以,如果有人說自己一定比孩子懂的多,我是不信的——我不但不信,倘若他們還要因此而居高臨下、盛氣凌人,我還要瞧不起他們。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最近,我因為裝修房子的事,在設計方面跟我愛人和設計師充分地交流,討論各種解決方案,在如何平衡美觀和實用

上耗費心神

我認為在房間的具體設計上,需要充分徵求使用者自己的意見。於是,我拿著一張兒童房的圖問我女兒:“閨女,這樣的房間你喜歡嗎?”

她看了一眼說:“喜歡。”

我換了一張圖:“那這樣的呢?”

她又說:“喜歡。”

我又換了一張,她還是說喜歡。

我說:“這三間可是完全不同的風格,爸爸還是希望你認真想一想。”

她說:“我認真想了。”

我:“認真想了之後三間都喜歡嗎?”

她:

“對,我一想到是我們全家一起在這些房子裡做想做的事,我就都喜歡了。”

聽她這句話時,我突然被點醒了。孩子關注的點往往更單純,卻更貼近事物本質:

讓家舒適溫馨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啊。

想到這裡,心生感觸,我跟我女兒說:“爸爸明白了,到時候爸爸一定陪你一起做你想做的事,在我們的新家裡!”

她興奮地說:“真的嗎?”

我說:“真的!”

我看著她眼裡閃過的光,感受到了為人父母的意義。

然後她說:“太好了,

那咱們一起往牆上畫畫!

我當時的腦子是閃現了一些畫面的:

不行!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再見,幼兒園》

我教兒子說話,兒子教我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