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老和尚詩興大發,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妙絕古今

今天說的這個人名字叫景雲。景雲,唐代詩僧。他自小酷愛讀書滿腹經綸,而且天資聰慧,悟性極高,讀過的書能做到過目不忘。景雲很喜歡書法,最喜歡書法中的草書。唐代有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名字叫張旭,景雲一開始學習的就是他的書法。他雖然學習張旭,有自己創新的地方。很多人看到他寫的書法,都紛紛表示驚訝。景雲的才華令岑參非常敬仰,岑參還曾經帶著自己的朋友,去拜會景雲,並且留下了著名的詩歌。

老和尚詩興大發,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妙絕古今

景雲寫多很多詩,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大多數已經散遺了,留到今天的只有全唐詩中的三首,今天欣賞的就是他的代表作——畫松: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這是一首題畫詩。所謂題畫詩,就是在畫的空白地方,寫上一首詩。這首詩和畫有關,可能是藉助畫的主題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者是僅僅對畫做出評論。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的松樹,是經常出現在中國繪畫之中的。到了唐代,以松石點綴山水,已形成了一種風氣。

老和尚詩興大發,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妙絕古今

畫松一似真松樹。畫裡的松樹和真實的松樹,太像了。這一句看似平常,實際上最能吸引人,這一句從側面寫出了這幅畫是不尋常的妙品。很多名篇的起手看你起來都很平庸,仔細思考之後卻發現並沒有更好的替代句子。比如去年今日此門中。且待尋思記得無。且讓我好好想一下,在哪裡見過這棵樹呢?這一句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入定的老僧,看完畫之後,陷入了冥想。欣賞活動有一個漸進過程。曾在天台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我曾經在天台山上見過它,就是那石橋南畔的第三株。很難讓人相信畫中的松樹和老和尚見過的松樹一樣,不過,這根本不重要。因為老和尚想要表達的並不是松樹是那一顆,而是表達自己的修行。

老和尚詩興大發,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名篇,妙絕古今

天台山位於我國東南,綺秀而奇險,想要爬上山頂,必須經過石橋,老和尚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自然會爬過山,”無限風光在險峰“,越是危險的地方,越是景色優美,才能長出如此蒼勁的松樹。唐人絕句遠遠超過宋人,就在於唐人寫詩即便是平淡處也能寫出味道,即便是沒有轉折,也非常的高妙。這類絕句看不出任何刀砍斧剁,雕琢的痕跡,而且往往一氣呵成,真正做到了舉重若輕。後人評價這首詩:一氣承接如話,不唯工於贊畫,連追想神情,聲口俱活,極明快,卻有蘊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