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清乾隆年間,在浙江寧波有一位叫做智果的和尚。智果和尚不苦修不練功,偏愛遊歷名川大山,目標是像徐霞客那樣做一位旅行家,將一路上的見聞都寫下來。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中部,乃是如今寧波、紹興、金華、溫州的交界處,向來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聞名國內外。雖然天台山是佛教聖地,但山脈如此宏偉,中國古代對於深山老林的探索又不全面,因此天台山大部分地方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屬於無人涉足的荒野之地,對智果來說卻是自己樂於探索的“世外桃源”。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不過這探索嘛,總會碰上點意外,智果就在天台山深處迷了路。幸好智果和尚樂觀,他覺得天無絕人之路,反正總能走出去,就算出不去,在山中有野果飽腹,有溪水解渴,倒也不失為一處清淨之地。

就在智果和尚樂呵呵的在山中轉悠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打破了他閒適的步伐,萬一淋雨生病了,那可真是不好辦,因此智果趕緊找到一處山洞避雨,心裡想著該如何下山,萬萬沒想到這一避倒是遇上了個“仙人”。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那“仙人”生的孔武有力,身上穿的並非絲綢布帛,而是以樹枝等編制而成的服飾。智果立刻向“仙人”行禮,希望得到指點,能夠避開這場雨得到下山的路線。

“仙人”倒是好講話,直接將智果扶了起來,並且表示:“我並非仙,而是人,你需要些什麼幫助嗎?”智果找地方躲雨費了不少時間,此時已是飢腸轆轆,於是羞澀表示:“小僧腹中飢餓難耐,您是否知道附近有哪些可以果腹的食物?”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此人呵呵一笑道:“這還不簡單?”轉身就出了山洞,沒多久拿回了個顏白如玉的大蘑菇,自己吃了大半,留了些邊角料給智果。此人怕智果心有芥蒂,特地告訴他:“並非讓你吃我吃剩的,只是這物為千年靈芝,藥力太盛,你全吃下反而對身體有害。”

智果聽聞連連道謝,接過靈芝大快朵頤,很快就覺得渾身熱乎了起來,看來這靈芝的效果的確不錯。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吃飽後二人也熟稔了些,於是開始聊起天。透過聊天智果才知道,這“仙人”名為周通,是宋朝人,距今已有數百年光陰。周通本為岳飛將軍麾下的一員小將,在岳飛被十二道金令召回時便已知不好,無奈勸不動嶽將軍只能自己躲進山中。

在山中周通誤食靈草,因此得以長生,還因緣際會拜得一位師父。提起這位師父周通趕忙告誡智果:“我這師尊不喜見外人,你最好速速離去,不然碰見我師尊後恐性命難保。”智果一聽趕忙問清楚下山道路,一溜煙跑路了。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萬萬沒想到就在下山下到一半時,他在一處懸崖發現了一位高約一丈六七,渾身綠毛兇惡不已的怪人,只好連忙又跑回周通所在之處。周通一聽智果的形容,明白這是碰上自己師父了,這個時候再躲藏只會顯得更加無禮,因此乾脆帶著智果前去拜見師父。

在路上週通跟智果說:“我這師尊名為商高,乃是商紂王的執殿將軍,因被奸臣排擠所以一氣之下跑來天台山中,同樣誤食靈草身體發生鉅變,等下我跟他交代下你的來歷,你莫惹事,師尊應當不會為難於你。”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有了周通的擔保,儘管商高還是不太樂意,但也沒再多說些什麼。看到商高態度放緩,智果實在按奈不住心中的好奇,向商高詢問:“聽聞您是帝辛時期的人,那妲己禍害朝綱之事是否屬實?”

商高一聽直接笑出了聲:“你搞錯了吧?‘妲‘在我朝指的是宮中女官,‘己’則是排名,宮中女官那麼多,我怎麼知道你說的是哪個?而且既然為女官,那肯定不是商王的妃嬪,怎麼可能禍亂朝綱呢?”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智果一聽大為吃驚,又問他是否知道周文王、周武王之事,商高表示:“如果你說的是西伯侯姬昌的話,我的確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他對商王非常忠心。”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見到智果面露疑惑之意,不似故意戲弄自己,商高反過來問他:“你說的這些都是上哪聽聞的,怎麼這麼奇怪?”智果說:“這些都是史書記載的。”商高再度反問:“書是什麼?”經過智果一番解釋後商高才明白,他笑著說:“這玩意在我們那個時候可沒有。”

這一番交談下來雙方都心滿意足,商高看天色已晚,乾脆用胳膊夾著智果一路送下山,智果只覺一陣暈頭轉向,等站定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山腳,商高不見蹤影。

清朝和尚遊歷入深山,偶遇商朝時期大將軍,方知史書寫的多離譜

這個故事其實是古人所寫的一則奇聞異事,信是不可信的,畢竟如果為真的話,商高早就從中屠龍口中瞭解到了許多之後的知識,而不是在智果和尚面前表現出連書是何物都不知道,這的確有些離譜。

離譜歸離譜,但這則故事中卻蘊含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孟子》中所說的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書本是知識的載體,但書也是人寫的,世界上有不帶有任何私人情緒完全公正客觀無錯的人嗎?沒有,因此書也不一定都是對的,或者說不是每一本書的觀點都適合你,我們要學會採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