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現在每家一般都是1到2個孩子,由於家裡的孩子少,父母長輩們對孩子十分寵愛,從小要什麼給什麼,導致很多孩子不聽家長的教導,很多家長對於孩子難以管教感到頭疼。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認為該給孩子立規矩,他們很刻板地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給孩子規定了很多做事標準,這些家長認為給孩子立了規矩,孩子就能夠按照規矩達到要求,但實際上效果並不好。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學習不好,就會用威脅的語氣告訴他,如果考試不及格,就取消零用錢,但有的孩子就是沒有能力考及格,家長立這樣的規矩,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毫無用處的。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那麼那些高段位的家長究竟是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的呢?

高段位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採用“登門檻效應”。什麼叫做登門檻效應?比如你會在孩子不同階段,給孩子不同的

零花錢

,當零用錢的額度不斷提高,孩子的日常零用花銷也就不斷地提高,這個一步步遞進的過程,反映的就是“登門檻效應”。

通常我們又把“登門檻效應”稱為“得寸進尺效應”,在一下子提出大要求不可能實現的時候,起初先滿足一個很小的要求,然後一步一步深入,提出越來越大的要求,最後成功的提出一個大要求。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容易被人接受。很多高段位的家長就將這個“登門檻效應”運用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透過對孩子提出一個個伸手就能夠到的小目標,來引導孩子一步步前進,最終達成大的目標。

不要只會給孩子立規矩,家長應學會如何利用登門檻效應來教育孩子

家長想要引導孩子提升成績的時候。

孩子當前成績並不理想的時候,他們會在潛意識裡給自己打上一個標籤:我不適合學習,我在這門功課上沒有天賦。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很心急,對孩子提出考到90分的要求,那麼孩子就會想到即使我付出再多的努力,我依舊是學不好這門功課。

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認為,90分這個目標太過於遙遠,對於不可能事件孩子就會產生牴觸心理,但如果家長使用了“登門檻效應”,比如孩子這一次考試考了50幾分,下一次目標可以定成及格,這個時候孩子認為只是提升幾分的事情,只要再努力一點就會做到,孩子就會樂於付出行動,輕鬆的目標,他們會覺得比較容易達成。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其實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對於困難的事情都會頭疼,大家都喜歡做簡單容易的事情,孩子也是如此。當提升成績的目標只是小小的幾分時,孩子認為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就會透過努力達成目標,也能在較短的時間給孩子達成目標的成就感,這會激勵他們進一步去努力完成下一個小目標。

家長想要培

養孩子

做家務的習慣的時候。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天生的懶惰,給他指派的家庭勞務,孩子總是懶洋洋地不肯去做,但其實也是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的,很多家長會一次性指派孩子很多家務勞動。

孩子正是貪玩的年紀,本來課業繁多,剩餘的娛樂時間就少,所以他們更想要花時間在自己的玩耍上,這個時候家長給他們指派很多的家務勞動,他們自然就不樂意接受。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這個時候高段位的父母就會再一次採用“登門檻效應”,他們首先會跟孩子提出一個很小的要求,比如說“今天媽媽做了很多的家務,你可以幫媽媽掃個地嗎?”這個時候很多孩子還是會理解媽媽的辛苦,會幫媽媽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

當孩子掃完地之後,高段位的家長又會說“哇,寶貝掃得真乾淨,掃完地之後要是再拖一下就更好了。”這個時候孩子得到了家長的鼓勵,他們就有可能繼續完成其他的事務,這樣孩子就又幫父母多做了一件家務。

一流父母教育孩子用“登門檻效應”,你卻還在給孩子立規矩?

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就引導孩子動手參加到家務活動中了,在孩子做的過程中,家長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當孩子聽到家長的鼓勵以後,他們得到了肯定,以後就不會那麼排斥做家務了。

“登門檻效應”其實可以運用到很多事情上,各位家長當想幫助孩子達成某個目標的時候,要像是陪著孩子在馬拉松賽跑一樣,不要讓孩子去想終點有多麼遙遠,只需要一步一地向終點引導,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孩子,給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