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閱讀文章前,請點選關注,您的這一舉動,既會激起筆者的寫作動力,更會讓您的認知收益持續累加!

一、一不小心,又裸辭了

就在上一個月,自己的一位朋友高楊第3次離開了現在的工作崗位,選擇依然是裸辭。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從2019年,朋友小高正式入職一家制造公司那時起,到2021年上半年為止。他就在一直處在入職、離職,再入職、再離職這樣的迴圈當中。

先是一家制造公司,大半年過後,因不滿意薪水,小高轉戰到另外一家建築施工單位。

可是好景不常,大約過了1年半左右的時間,朋友高楊又因工作強度大而再次離職應聘到一家外資公司就職。

原以為這次可以穩坐釣魚臺了,沒想到,1年過後,小高還是離開了現在這家公司。理由有些哭笑不得:與領導處不來,看著不爽。

因為,前兩次離職前,小高基本上都找好了下一家,所以,即使選擇了裸辭,也沒有太大的閃失與顧慮。

但第3次離職,卻是因為與領導工作配合不到一起,一時

衝動,不加考慮地選擇了裸辭。

這次,朋友高楊可就沒有先前那麼幸運了。離職一週內,幾乎每天都在各類招聘網站投3-4份簡歷,後來乾脆增加到8份,甚至10份,但卻幾乎沒有得到什麼迴應,更別提面試機會。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再到後來,小高索性宅在家裡,簡歷也不投了,打起了遊戲,過起了“躺平”生活。

身在職場的你,或許也同樣經歷過類似場景的裸辭。

每一次的裸辭,往往都在撼動著你那穩定的生活, 破壞著工作與生活之間固有的平衡。

由此,“無穩定、少試錯,慎裸辭”,才應是我們開啟職場,立足職場、獲益職場的正確姿勢。

二、裸辭頻繁,往往會很受傷

常聽那句話,裸辭一時爽,事後火葬場。職場裡的裸辭,或許我們都曾經歷過,體驗過。

一次裸辭,本來就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如果次次頻繁裸辭,想著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工作崗位試錯,以求得更高的薪資、更優的待遇、更好的工作體驗。

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裸辭過後所面臨的各類的風險性更大,搞不好便會雞飛蛋打,得不償失。

對於自身而言,頻繁裸辭,反覆試錯,很逐漸拉低自身的職場形象,挫傷職場自信。第一次離開,或許為了找到更好的自我,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無妨。

但次次均選擇離開,則很容易會使自己陷入一度迷茫。你會質疑個人的工作能力,懷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等等,而這種處境長時間不能得到改善的話,便會轉而開始否定自我。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正如文中開頭所提自己的朋友高楊那樣,好工作一定還在後面的那種職場自信,終究會因一次次試錯無果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脆弱。

而為了急於改變現狀,對於選工作變得飢不擇食時,更會在急功近利中,失去了談薪資、談工作強度,談離家遠近等等,與工作體驗密切相關的主動權。

找一家公司,算一家公司,有活能幹就行,有錢能賺就行,時常會成為很多頻繁裸辭無果過後,那些職場人士的共同選擇。

而對於公司而言,更會降低、乃至失去了對該員工的用工信任度。

世界知名的麥肯錫公司,有一信任公式: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親度)/自私度。

結合一位員工多次裸辭的經歷,在公司HR看來,信任度不足似乎是必然的。原因有4個:

1.可信度打折

。頻繁跳槽顯然不會成為某領域的專家,至少3年以上的業務知識積累就不達標。

2.可靠度不夠

。一般而言,靠譜的員工至少需在公司待足3年以上,但現實當中的你,不到1年便另尋高就了。

3.可親度偏弱

。見過部分員工,選擇裸辭除了錢,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他人難接觸,無論是跟領導面還是和同事,都不招他人喜歡。

4.自私度頗高

。個別頻繁裸辭的員工,信奉“有奶便是娘”,不考慮從公司獲取利益與個人工作付出是否對等及任職時間長短給公司帶來的影響,而是堅持“誰給錢多,就給誰幹活”,始終將個人利益放在團隊利益之上。

講真,所有的便宜你全佔了,也就意味著,你與公司所存在的合作空間也同樣被壓縮沒了。

總之,頻繁跳槽,對內也許會爽了自己,但對外,極具可能是“毀”了自己。

三、按下暫停鍵,及時止損,最為關鍵

止損,兼具了雙重含義。一重是跳出去,釜底抽薪,別再溫水煮青蛙了;另一重則是停下來,消除內耗,避免出現多米諾骨牌現象。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從止損這一角度出發,對於一次裸辭所招致的“殘局”、“被動”與“無助”,顯然就需要讓自己緩下來,穩下來,以更好地看到職業真相,避免再次誤打誤撞,跳來跳去,導致信心喪失、信任損耗。具體可從4個方面入手:

1。調整入

駐方式

改變頻繁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好、找對下家,而簡歷則是必經的環節。就簡歷投遞而言,由原先的“強攻”改為“智取”。換句話說,不要再漫無邊際地、毫無目標地到處投簡歷,而是將精力轉向在職員工推薦,做法類似於銷售當中的轉介紹。

可以藉助自身的人脈、關係等,使得個人能得到想要去的公司的員工的直接推薦,乃至跟公司的HR能夠直接對話。這樣,不僅可以知道想要崗位是否真實存在,而且還可以從中知道這個崗位的潛在風險,防止掉坑。

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加獲取面試的成功機率,可以撰寫一份工作崗位分析,包括勝任力分析、性格要求及入職後的工作打算等等。

不要小看一份工作崗位分析,既能說明自身的工作能力,又能體現出自身得到這份工作的意願,對HR而言,實屬“討喜”之作。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2。降低工作預期

解鈴還需繫鈴人。頻繁跳槽往往源於過高的期望遲遲得不到滿足所致。最直接、管用的方式就是降低個人的工作預期。

諸如,將原定的月薪1w+,降低為8k+;預備三年升一職,改為五年調一職等等。

而真正能將工作預期這一想法落地,就是選一些中小型公司,人數500人以下,至少工作2年以上,在此期間,無特殊情況,如公司破產、人員裁減等原因,均不要選擇離職,寧可一家普通公司待3年,也不3家知名公司各待1年。

至少可以讓自己先活下來,然後再考慮是否轉移至其它崗位,穩步前進。最主要的就是拒絕這種“這家不行,再換下一家”的浮躁心理,防止發展成為一種裸辭慣性。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3。清晰職業規劃

俗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許多事情,沒能做好,做到位,原因在於從初始階段,你就沒能形成全面的職業規劃,以致沒能想清楚,想明白,如此一來,找工作就相當於撞大運,一家不成,再找一家,導致頻繁裸辭出現。

對此,就需要自己好好想一想,3年後、5年後甚至10年後的自己,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

據此,形成詳細的職業規劃,包括個人的職業目標、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平臺大小等等。這樣再做起來,就會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正所謂,沒有目標的帆船來自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知道自己要去哪兒,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4。懂得暗自發力

有句話,危機常在,但我們蓄謀已久。頻繁裸辭的背後,一方面是心態浮躁,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源於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駕馭不了手頭的工作。

感到吃力、費勁,進而提職加薪也變得渺茫,進而工作起來,樂趣全無,不得已透過換公司、換崗位,來重新找回自身在職場的存在感。

因而,改變當下的處境,需要悄悄地拔尖,然後,從容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崗位。提升的方式,可以採取自學,適合自律性強,學習能力強,目前在職但有轉行想法的人。

可以採取入職實習,尤其是對個人所在公司知根知底,並且想快速成長,擁有全職條件的人。

還可以採取報班學習,此種方式比較適合於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自律偏弱,不願再花額外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任務當中去。

3年裸辭3次,再難遇見更好的工作:並不是每一次離職,都值得

所謂天下不會掉餡餅,不過一旦掉下來,我們還是要透過自身的努力,讓餡餅準確無誤地砸到自己頭上,如此而已。

四、結語

有目標的辭職是躍遷,漫無目的的裸辭則是入坑。試錯,本沒有關係,但是不加選擇,毫無目的的試錯,則是一種沒有收穫的瞎折騰。反覆跳槽,跳不出機遇,卻能跳出焦慮,且行且珍惜。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專注職場領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啟用你內心深處的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