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今天講的這個問題,類似“千古難題”了,一年要被問幾百次,這次數還是往保守了說。

無論你百度怎麼搜,顯然沒有答案,這才會有這麼多人來問。

我們一直說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兩者的思維有很大不同,但是市場經濟是承認計劃經濟所提供的學歷的,也就是社會有其分工,體制內的學校,從公立小學到公立

大學

的教育體系,給體制外的公司輸送的人才,社會是認可的。

大家也都知道,一般來說,國內學歷方面,在社會中包括體制外是這樣一個排序:全日制碩士>非全日制碩士>統招本科>專升本>本科沒有學位證>本科結業證>自考本科>成人本科>函授本科>統招大專>非統招大專>中專>高中學歷>初中≈小學學歷。

有人多年後還想提升學歷,比如畢業十年後。其實他們是突然碰到了難點,比如在被做背景調查時,或者單位突然健全人事檔案系統,要去查驗員工的學歷時。

碰到困難,你就信誓旦旦,要考全日制碩士,“一雪前恥”。過去多年不努力,等這次短期問題一解決,你又恢復了“懶惰”的常態。

為了幫助這些人,我居然給出瞭解決方案,寫了這篇《懶人,如何提升學歷?》。

今天來看下學歷方面更常見的千古難題。

一,畢業多年後,再回學校讀研,行不行?

對於畢業多年,比如≥8年的人,我的建議是謹慎提升學歷,很容易吃力不討好、花錢買罪受。

如果你的單位(公司)本身非常好或者特別知名,你職位發展也不錯即將被提拔,此時你沒必要脫產去提升你認為有用的學歷卻將事業嘎然而止。

這句話就有了第二個意思,你畢業0-7年,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當然可以脫產也就是全職再去學校讀個更高的學歷。

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家庭或者個人經濟水平,是不被允許的,強扭的瓜不甜,何況你這是強扭自己的瓜。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二,個人達到什麼經濟水平,可以再去讀全日制碩士?

一般達到一個相對的財務自由即可,主要是看家庭情況,當然,也看你畢業以來個人的財務情況。

這裡一個知識點,大家看下圖。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否則,你貿然花2-3年回學校重造,你算下,正常你畢業比如8年時,也達到一個小主管或者高階工程師級別了,年薪就算20萬不到30萬,我們給你取平均值25萬,學費比如3萬-40萬,在校生活費3-10萬/年,你的成本是:25萬年薪*【2,3】年+【3,40】萬+【3,10】萬/年*【2,3】年等於【59,145】萬。

以上一正一反來算,你的成本是極高的,何況你萬一買了房還要算上你在校期間還房貸的壓力。

所以,上圖中相對可以去脫產讀研的1000萬的財務標準中,大致有個100萬現金,這“現金”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三,很多單位嫌棄我學歷不高,我提升學歷就有用嗎?

萬事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靈活運用。都說了,任何事,對於社會人來說,都只有在原來基礎上改進改善,而沒有推倒重來這個選項。

但是,還是有人會有推倒重來的想法,比如當初學習不努力,只上了個大專,你說如何讓學歷逆襲“一雪前恥”,或者“痛改前非”呢?後面就好過了?

具體到了求職中,HR和企業也就是資本家,他們為了打擊你,首選的當然是你無法改變的,一般就是年齡、學歷。

即使你學歷過關了,他們還是會選擇專業對口、行業符合、崗位匹配去為難你。

接著,還有更多第三類要素,比如戶口、幹部和組織身份、關係、房產、技能、PPT,長相甚至身高……這些可以短期改善甚至造假,所以HR不是特別喜歡在一開始就用,而是放到終面後談工資打擊你的談判籌碼時才會利用。

大家也能看到,這是一個在

雞蛋

裡面尋找骨頭的過程,當你以為自己有蛋白沒有蛋黃時,別人會盯著問你要蛋黃;一旦你有了蛋黃,別人會問你要雙蛋黃;一旦你雙蛋黃有了後,對方就會問你要雞蛋裡面的肉;你雞蛋裡面能造出豬肉出來後,他們會問你要雞蛋裡面的骨頭!

以上這些話,絕大多數人是不懂的,學歷越低越不懂,特別本身學歷低於本科的人包括幾乎所有在校生,他們會認為人生中每個事情,都“有這樣一個操作”,然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沒辦法,這就是計劃經濟思維在這方面的一點副作用,這是一種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線性思維,假設一個理想真空再去做試驗,假設此人是我的貴人甚至真愛,然後勇敢去珍惜或者愛戴此人,假設我有個比現在更高的學歷,然後我的面試機會就多了企業不再挑剔我了……

這些“榆木”腦袋認為在現實中充滿各種開關,每次只要自己找到開關,那麼“一切就都不一樣”了,“等高考結束就好了”“等找到工作後就沒問題了”“等我有能力後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但是,他們忘了自己過去就沒有碰到過這種立即見效的開關,也忘記了上次自己感冒無論是否吃藥都大概需要一個禮拜才能好,忘了這世間並沒有特效藥。

這種沒有或者不能用多執行緒思考的思維,極端一點來說,實際上就是還活著的“動物”,也是別人和社會的工具,他們目前的想法和思考方式,正是設計者所需要的。當然,他們自己也想不了這麼多,還是會繼續去追求他認為存在的開關,窮其一生。

放到學歷上面來也是一樣的,給了你高學歷,你接著的問題,還是會繼續接踵而來,並不是“問題沒了”“一切就都好了”。

回到本節命題,很多單位嫌棄你學歷不高,所以你要提升學歷,真的等你提升了學歷後,還是會有很多單位不要你,他們不是挑剔你這學歷的正統性,就是挑剔你的年齡,然後挑剔你其他更多的地方,你則會永遠去找你認為存在的那個開關,直到你的死亡。

找開關,就是買大小,賭徒心態,無論職業還是婚姻,你都會用賭博的心態去面對,容易造成生活中的各種極端行為。比如尋死覓活的人,主要就是在找這種開關甚至賭命的人,賭徒。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四,我想讀一個非全日制碩士,這個學歷在社會上的認可度怎麼樣?

當然,提升學歷之後,確實也有一點好處,但過去的歷史已經形成,無論你是高升本,專升本,大專直接考碩士,還是中專學歷出國讀研回來,甚至更常見的本科畢業時考研,你都否定不了你當初的學歷事實。

時間是個微妙的東西,它的永恆就意味著你無法回到過去。因為做不到,所以“穿越”題材才是大家追求的,也一直會是熱點。

同樣,我們提升學歷,並不能否定歷史,所以這裡的“彌補”學歷的不足實際上是個一輩子的焦慮,只是你要越早越好,別人才不會太計較。

比如我們從高中到讀大學的過程中,有人復讀一年甚至兩三年才考上了大學,這1-3年的光陰確實被耽擱了,但社會一般也不去計較你,因為各地的小學入學年齡各有鬆緊程度,校招時對於年齡的限制也有高達3-8年的公差範圍。

你的失誤所造成的時間差,在公知公認的誤差範圍內,大家就不會太計較。但如果你耽擱的時間過長,比如你的本科到碩士,中間間隔長達十來年,一般這個社會就會對你區別對待。

再比如下面這位帥哥,他為何32歲還在問“我想做分析師”“我要進入金融行業”這樣的學生問題呢?因為他高中因病耽擱了8年。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他的方法,最好是珍惜時間,一氣呵成,直接讀到博士畢業,比如36歲畢業,這就在正常社會公差的允許範圍內,或者叫做恢復了常態。

但顯然他沒有這麼高的悟性,他會本科4年畢業後,出來工作折騰幾年,然後讀碩士,再出來找“金融分析師”的工作,無論成功與否,都會受折磨,或者叫做生活的歷練,然後再想起來讀博時,人生已經過了40甚至50歲。

我肯定不是否認學歷的作用,這也是我一直倡導的思維,只是它的作用,可能不如你想得那麼有用尤其立竿見影。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你看下我框出來的要點吧。

社會包括企業對學歷的認可度大致如下:

文盲算學歷0分;

小學初中畢業,算學歷1分;

高中、中專、技校、職校學歷,算2分;

大專算3分;

本科4分;

碩士5分;

博士6分。

這是基本分,也都是預設的“統招”,但跟個人情況一結合,就有了各種特殊情況。問學歷認可度的人,主要就是特殊情況的人,也叫插班生。插班生當然也想享受同樣甚至更好的待遇,所以才特別希望知道某個學歷認可度的答案。

比如一個人,他的同學大多數月薪1萬,他之前比大多數同學工資低才七八千,好不容易知道了海投,找到了一個跨行還跨崗的工作月薪15K了,這已經高於市場價了,但他此刻入職不久就要換工作,為何呢?

因為新工作難以上手,領導有點為難他,他想撤退,感覺這1萬5月薪拿著燙手,害怕不能轉正,此時他就會問“月薪15K的人需要幾個月能找到月薪20K的工作?”

15K跳到20K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就好比沒人問1年級升到2年級需要多久一樣。1年級想跨級到3年級的人,才會問需要多久、最快速度幾個月、能不能2年級不讀,甚至直接升到4年級……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說到底,濫竽充數的人才會問一個常態問題,15K待不下來才會問到達20K需要多久,學歷太低甚至都不想學習而想花錢買學歷的人,才會想知道某個學歷認可度怎麼樣……

以上大家也能看出來,少量付出或者沒付出就得到了頭銜、學歷、工資甚至財富,其本人的內心,一般是不安的。有道是,超出你認知範圍的財富,遲早也會被你敗光,這放在學歷、職位、工資這裡,也是一個道理。

不講哲學,回到個人學歷情況。

初中學歷1分,博士6分,那麼我本科統招多少分呢?

看錶即可,大致是4分。

我211本科呢?

都說了4分,再給你加個零點幾,你就開心一點,算你4。2分吧。

我自考本科呢?

你按照大專和本科的平均值來吧,算3。5分。

那麼,專升本呢?

專升本也是統招本科,你按照3。8還是3。9來算吧!

還有,那些成人本科、函授本科、本科沒有學位證、本科只有結業證、高升本的學歷,怎麼算呢?

這種實際上也沒啥好計較的,你就在大專3。0分到本科4。0分中間,取一個數值吧,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你自己也知道,企業也不傻,你的學歷是3。1分不是我幽哥給你3。99分就有用的,企業不認可啊。

非統招大專呢?

大專也分統招和非統招,非統招大專你就按照2。5分來算吧,同樣的道理。

大專學歷+全日制碩士呢?

這就好算了,(3+5)➗2=4分,約等於統招本科的水平和認可度。

自考本科+全日制碩士呢?

(3。5+5)➗2=4。3分吧,算比重點本科稍微好一點點的認可度。

難的就來了,自考本科剛到手,實際上是統招大專學歷,想直接考在職碩士,算什麼認可度呢?

自考本3。5分,在職碩4。5分,倆一平均,4分,大致是統招本科的水平和認可度。

三本考上了在職碩士呢?

(4+4。5)➗2=4。25分,毫無疑問。

重點本科+非全日制名牌大學碩士呢?

重本給你4。2,非全碩士4。5分,算下來是4。35分,名牌大學再給你個0。3分,總分算4。65分吧!還要怎的?給你個全日制碩士5分或者該屬於博士的6分你就高興了?得實事求是啊。

以上,大致陳述事實,但社會的度量衡不是討價還價來的。

只是,跟具體的企業談判,你可以去忽悠下,尤其不懂學歷區分的HR和主管。

工作後, 再去考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 作用到底有多大?

點選載入圖片

五,學歷提升了貌似也沒用?

當然不是,畢竟是提升了。

實際上你現在就可以驗證效果,比如你已經求職一個月還沒什麼面試電話,且經常被以學歷為藉口拒絕,那你今天就將簡歷上的學歷從大專改成本科,或者從本科改成碩士或者“在職碩士”,你試試看,顯然來電會增多,HR會稍微客氣一點,知名公司的面試機會也會出現了。但即使如此,並不會徹底改變你的求職現狀,且你的入職手續難以成全。

所以,這裡要記住,學歷的“有用”程度,不是藥到病除的那種有用,更不是啥高錳酸鉀加上催化劑加熱就產生氧氣那麼簡單(2KMnO₄=△= K₂MnO₄+MnO₂+O₂↑),學歷又不是個化學公式,學歷實際上更像催化劑,也是門檻,主要用來錦上添花,卻不可以在你求職時雪中送炭,因為學歷提升需要過程,且改寫不了歷史,何況畢業後提升的學歷本身就良莠不齊。

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判斷某種學歷的作用,假如國內名牌碩士的成本是:3年+20萬元學費生活費,你算下你獲得該學歷的成本是“幾年時間+多少元”成本,你的時間加金錢的總成本,比上別人名牌碩士的成本,你的學歷分量就大致類似佔別人的這個比例。

這種還是高估了你的比例,因為你省去了別人大三到大四絞盡腦汁考研的成本。我這都告訴你量化方法了,從來沒有人這樣細緻過。

很多大學不接受大專學歷或自考本科來報本校的全日制碩士/非全碩士,你先去研究下,第一步報名就非常不容易。跟很多人要考公務員一樣,他們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報考資格,就來問一輩子做公務員到底好不好。來問學歷認可度的人,也大多一脈相承,主要是懶惰,自己本身就懶。

當然,也有沒時間的人,說得簡單明瞭一點:在家的全職太太想靠著報名一個什麼培訓班去報考一個在職碩士,然後學歷高了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了,這叫做夢,不但難度非常高,獲得了作用也不大,比你做微商發財的機率大不了多少。

再說你的老公和婆婆不會允許你折騰學歷的,你的任務是帶娃、照顧家庭,不是揮霍金錢和時間,更不是在他們看來沒有好處只有壞處的減分項還是讀啥碩士的。看看這個就知道了《女朋友為何不支援我考研?老公為什麼反對我讀MBA?》。顯然,很多人高估了學歷的作用、獲取容易度,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力空間。

搞了半天,本文主要是寫給在家帶娃但想提升學歷的寶媽們的?是的,沒辦法,一年幾百個人問同樣的問題,就她們最關心這個在職碩士的認可度問題。

本文結束,我有時也不敢說太多,怕觸動了別人的乳酪、既得利益或某些感情。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每次發了微信朋友圈,我那些已經做了老闆的朋友,大多會反對我,此時我才學會如何遮蔽髮圈。

得罪的遠不止幾個老闆親戚,之前還得罪了各種輔導班培訓班、你身邊很多有心計的同事們,去貴校假校招的企業,那些做了自媒體有了收入但不告訴你方法的親友,所有說財務人員工資低的人,無論富裕還是貧窮想PUA式取媳婦的男孩及其父母,不聽話的員工,畢業超過十年後已經積重難返但自己不知還一心想獲得高工資的人,閃婚和過分晚婚的男女,平時說話凡爾賽的人,離婚的老闆和老闆娘,抱怨男朋友的女朋友,用計劃經濟思維跟你談職業規劃忽悠你低薪的HR,所有問手下借錢的領導,現在連天下想提升學歷的寶媽以及她的老公和婆婆,也都被我得罪了。以防萬一,你多多關注下我職場蛙吧,以備不時之需,特別哪天你看不到我幽哥的文章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