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彭富春:快樂的本性

快樂不僅表現為情態,而且表現為意向。快樂總是指向某物的,它源於一個事情並朝向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一個特別的事情,即可快樂的事情。它不僅相關於一個人或者物,而且也相關於這些人和物所形成的活動,也就是聚集。人在這裡與它所渴求和嚮往的人或者物相遇,由此產生了快樂。因此,快樂的意向本性是雙向的。

彭富春:快樂的本性

■ 文| 彭富春

在思考了快樂和痛苦的意義之後,我們進一步地描述快樂自身的特性。

快樂作為一種肯定性的情緒,有其自身獨特的情態。在生活世界的日常經驗中,快樂會呈現出許多形態,但它最典型地表現在節慶的時候。例如中國人的春節、西方人的狂歡節就是最典型的節日。它們是快樂的節日和節日的快樂,因此,它們幾乎成為了快樂的代名詞。

快樂的情態有多方面的表現,它呈現為身體的、心理的和語言的等方面。身體的快樂往往是笑逐顏開,手舞足蹈;心理的快樂一般是心滿意足,是甜蜜的、溫馨的;語言的快樂直接就是歡聲笑語,是美妙的歌聲,甚至是呻吟和吼叫。這種種快樂的情態還會集中表現為人的快樂的活動,如歌舞、遊行、宴飲、性愛等。

快樂不僅表現為情態,而且表現為意向。快樂總是指向某物的,它源於一個事情並朝向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一個特別的事情,即可快樂的事情。它不僅相關於一個人或者物,而且也相關於這些人和物所形成的活動,也就是聚集。人在這裡與它所渴求和嚮往的人或者物相遇,由此產生了快樂。因此,快樂的意向本性是雙向的。

一方面,一個事情激起人的快樂;另一方面,人的快樂又嚮往向這個事情。不僅如此,人還要和他所快樂的事情合而為一。快樂的這種意向本性最典型地體現在愛情的歡樂中。男人激起女人的快樂,同時女人也激起男人的快樂。故男歡女愛是一種共同的快樂,也就是交歡。

彭富春:快樂的本性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美學原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