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說好不雞娃,身體卻很誠實

在結婚之前,我們兩口子就已經商量著怎麼養孩子了,雖然最後統一意見——佛系養娃,但彼此嘴上不說心裡話——心裡難免還是有點不踏實。

朋友在某一線城市的頂級大學攻讀,學校寢室周邊房價10萬一平,他說離開學校以後可能再也住不上這麼貴的地段了,身邊許多學生就是為了這些“福利”才讀研讀博的。

現在物價飛漲,房價更是漲到天上,想到未來自己的孩子要面臨這麼大的壓力,說不雞娃只是一廂情願,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有人說,那你可以不生孩子啊?事情沒那麼簡單,拿上面那位朋友舉慄,學校宿舍和學校飯菜如此便宜,靠得是鉅額的財政補貼,而財政還不是我們全體納稅人承擔,不管你生不生孩子,你都要承擔這個責任。

說好不雞娃,身體卻很誠實

人口普查資料出來以後,許多人都在擔心未來無人養老。有孩子的還好,生自己的孩子,薅別人的羊毛。數量巨大的丁克一族怎麼辦?年輕的時候交稅幫別人養娃,自己老了怎麼辦?靠政府嗎?不是誰都有像國企事業單位那麼高的退休金。

所以,主要還是生存壓力。我們這些有孩子的人,現在嘴上說得好聽,早晚還是得雞娃。

但是雞娃也有門檻。雞娃本身是出於焦慮,比如家裡只有一套房的城市中產,夫妻倆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房貸再加上生活開支,勉強維持,為了防止自己的小孩再次陷入窮困的狀態,雞娃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城市中產壓力大,主要體現在頭頂上有四個老人的養老壓力,膝下有養娃的壓力,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總之雞娃是一件必然會降臨的事情,不管你願不願意。

雞娃這幾年從一線城市蔓延到了三四線城市,甚至有的小縣城都開始雞娃了。主要是因為這些年那些“有點文憑”的人,受益於經濟發展,覺得是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對教育的作用盲目的崇拜和放大。

只有真正的窮人沒有雞娃的焦慮,也沒有雞娃的意願。多生一個,就是多一副筷子多一個碗的事情。而養娃的大頭支出——教育花費反而極少,畢竟整個社會在為自己孩子的教育而買單付費。

其實,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現實中孩子一般都不太可能比自己父母混得更好,雞娃有時候只是自我安慰罷了。

我現在已經想通了,現代社會不可能餓死人了,孩子以後只要平平安安活著就好,在我們臨死的時候能代替我們做出一些正確選擇,也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