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今天六一兒童節,你們都是怎麼過的呢?

上週,我們向大家徵集了

“我的沒有‘大人樣’ 行為”

,從19歲到53歲、不同生活狀態的大人們跟我們分享了他們心中的那個小孩:

他們有一些可愛的小習慣

:走路蹦蹦跳跳、跟小動物說話、開心的時候搖擺身體…

玩起來比真正的小孩還瘋

想象力超凡

,能把日常生活過成動畫片。

大多數時候,他們要完成大人的很多工,

那個留給小孩的空間,是他們在成人世界裡的哆啦A夢。

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很累,但還是要抽空笑嘻嘻

@咖啡

吃到好吃的東西,

會開心得搖擺身體!

@囧妮

30歲了,

每年生日都會穿著可愛的洛麗塔睡衣來一張雙馬尾的照片。

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研究生。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短仔

我是一個放學蹦得比學生還高的老師。

老被教育要樹立威嚴,但是每次下樓梯總是喜歡蹦蹦跳跳,好幾次被學生看見我蹦來蹦去。

生活已經很累,一起笑嘻嘻蹦蹦跳不好嗎?

(還是會提醒孩子們記得握好扶手注意安全啦!)

@小可愛

會對路上遇到的小松鼠️興奮地打招呼。

@靜靜

把一個手掌大小芭比娃娃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時不時擺弄兩下。

羨慕閨蜜買給她朋友女兒的芭比娃娃,我說我也要,閨蜜立馬給我買了兩個,恰巧520到的,這比收到520紅包還要開心。一個送給了同事女兒,一個自己留著放在辦公室桌上,時不時擺弄兩下。

我是個老師,辦公室經常用來開會,學生和其他的老師都經常看得到。但是我依然覺得很開心。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晚月

每次去超市看到賣米和豆子的區域,都要拿起裡面的鏟子舀滿滿一大勺再倒回去哈哈哈,有時候也會把手插進去,

現在男朋友每次看到賣米和豆子的方格就要緊張地拽住我。

@昊昊

90年的我已經過了30歲啦!可是心裡還是有童真,喜歡背卡通單肩揹包,出門喜歡被小6歲的男朋友牽手,男朋友總是喊我寶寶,喜歡吃MM豆,收集貼畫,把辦公室貼得花裡胡哨,在牆上粘出屬於2個人的照片牆,喜歡看天空,收集好看的雲彩和日出日落,給身邊的人講笑話,喜歡穿T恤牛仔褲,偶爾會把頭髮扎2個揪。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星期天

和麥當勞門口的麥當勞叔叔擊掌合影。

@棒寶寶

如果碰掉了自己的什麼東西,會跟它說

“對不起呀,你很疼吧”

巴拉巴拉……

@小夏

只要碰到馬路牙子就會在上面走。

享受這種歪歪扭扭的樣子,記得小時候總是拽著媽媽,現在只要碰到馬路牙子,就會上去歪歪扭扭地走幾步,偶爾掉了下來還會低頭笑笑,

這種體感帶我回到了兒時,覺得自己還是小孩。

@鄧小仙女

沉迷樂高+每晚睡前要聽男朋友講故事+抱毛絨玩具睡覺。

關於玩樂高:

玩樂高一定要是建築和街景系列 ,拼起一棟棟小房子的時候我感覺我的一部分活過來了,並且住在了那個小世界裡。

關於睡前小故事:

異國 ,男朋友每晚都給我講小狐狸和小兔子的故事,只有聽了故事我才能安心睡著,不過每次故事劇情主線還沒聽到我就睡著了,不過我知道小兔子和小狐狸一定還是好好地在一起。

關於抱毛絨玩具睡覺:

我很專一也很多情,專一在於只要外出過夜哪怕就去隔壁城市兩日遊必定帶上我的毛絨玩具,只不過我好像有點喜新厭舊,最近一年寵幸的是隻大白柯爾鴨玩偶。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嘻哈

走在沒人的路上會蹦蹦跳跳,看見淺水坑會去踩水,喜歡卡通可愛的所有,最近還想買一條花短褲。

關於蹦蹦跳跳,我真的超喜歡,下班了要跳,心情好了要跳,走路上開心了也要跳,哦,

上次因為要跳一個臺階還把自己摔了,

在我24歲的時候,在大馬路上………(可我還是會跳!)

“告訴女兒果凍對牙齒不好,於是我偷偷吃掉了。”

@小小

和一年級的小朋友掰手腕,掰得好起勁。

我是一箇中學教師

,因為職業原因,總是習慣了要裝作比較老到成熟,但是在很多時候,覺得無拘無束的做自己太爽了,

和小朋友瞎玩的時候我比小孩還貪玩呢

@若水

告訴女兒果凍甜,對她牙齒不好,

於是我偷偷吃掉了。

@YUANYUAN

滑滑梯的時候比孩子玩得還開心。

29歲職場媽媽,網際網路行業,節奏快,壓力大,重點是有一隻3歲神獸。

從大滑梯上下來的時候簡直太快樂了,

雖然只有短暫的幾秒,但是也足夠讓我開心了一下。

@元

公司樓下有幾株從石縫裡長出來的蒲公英,非常興奮地撲過去對著蒲公英吹,但是因為沒成熟吹不下來,並且意外收穫一嘴毛。

有個閨蜜兼同事嫌棄地看我一眼,轉身去抓柳絮……

@匿名

陪朋友和他家孩子一起去冰雪世界,雪地玩耍一段時間後,我就跟朋友玩了起來,本來是要對扔雪塊打雪仗,後來覺得不過癮,

我搓了個特別大的雪球,喊出了:薩斯給!羅散幹!

35歲了。

@殼

帶外甥玩,遇到喜歡的玩具或者器材,

我都是給自己也買一份然後和他一起玩。

給外甥買的手工摺紙模型的書,我自己做了好幾個,給他買的塗色書乾脆就留著自己塗了。

他說泡泡泥好玩,我就先給自己買了一盒,然後給他買了一盒。

球類也是,她想要的羽毛球,籃球我全都買了放在自己家裡先玩,因為我也喜歡。他來的時候就帶他一起玩。用泡泡泥捏了個僵小魚,他很喜歡,自己也模仿著捏了一個。

我今年30歲了。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呆呆犀

在公園草坡上打滾,從最高處滾下來,身上黏滿了青草;

在商場門口跟孩子們搶陀螺椅玩;

玩吹泡泡的時候聽到小朋友羨慕的驚呼,得意地邀請他一起玩。

真誠希望大家都去體驗這些小朋友行為,

體驗比閱讀我的描述有意思多了。

@阿洲

坐投幣一元的搖搖車。

家裡原先合夥開了個小超市,超市門前有投幣的搖搖車。一直想坐一元搖搖車,叫囂著跟我媽說,被說長不大。有天趁大晚上顧客不多,也沒有大人,丟了一元坐進去。

發現我已經太大了,坐著會被卡住,遂一首沒完就放棄,爬出來了……

心裡不僅住著一個小孩,還有一個戲精

@小萊

我快30啦!!在公司是一個超基層的小主管,家裡有一床玩偶。

玩偶們還有性別,有名字,晚上睡覺會抱著不同的玩偶,

說其他玩偶壞話的時候,還會不自覺地小聲‍。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喵福

每次一到放假就會在家看一整天的寶可夢。

平時打工很忙,應對大人的世界感覺很累,一到放假開啟寶可夢就立馬迴歸小時候坐在電視機前的自己,

幻想自己是訓練師,去各地旅行遇見各種神奇寶貝,結交一大堆可愛的朋友和夥伴。

@小維唯Vicky

“玩毛絨熊”。這是外人眼中看到的我,

實際我不願用“玩”來形容我和7只小熊的關係。

我給每隻熊起名字,發展他們之間的關係,

建立起一個棕熊家族和一個白熊家族,而我是白熊家族的首腦。

第一隻小熊是我在9歲那年買的,現在她已經16歲“高齡”啦,因為“身體虛弱”,平時都呆在一個玻璃罩子裡。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Echo

在我家貓只有一個多月開始,總是教育它說:

“你是一隻貓,我也是一隻貓,我比你大隻,你得聽我的。”

貓貓現在兩歲多了,已經是隻貓媽媽,它仍然和小時候一樣喜歡趴在我肩膀上呼嚕呼嚕,大概它覺得自己還沒長到我這麼大隻,還是隻年幼的小貓咪。

那一點努力保留的孩子氣,是我在成人世界的哆啦A夢

@匿名

陪兒子看哆啦A夢伴我同行,劇情高潮部分,

大雄和哆啦A夢要分別的場景,觸動了我對“會割裂的親密關係”的傷痛,自己哭得稀里嘩啦。

@匿名

工位上一直要放一個毛絨娃娃。

這個娃娃以前是在同事的桌子上,我特別特別喜歡,經常去摸一下,後來同事發現了就給我了。那個同事特別好,是會給人力量的很溫柔的大哥。

我是個警察,還是個法醫。

粉色的熊熊和法醫學雜誌似乎很不搭,

但是那個熊一直陪著我,承接著我工作時的脆弱的逃避,感覺很溫暖。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柯柯

每次離開一個呆了很久的地方,收拾行李的時候必然會看大耳朵圖圖,或許已經成為一個習慣了,

只有圖圖才能治癒自己要離開的悲傷難過

。圖片是室友給我編寫的一首歌,送給你們吧。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月白

對布娃娃愛不釋手,會跟它們擁抱或聊天;喜歡在雨中漫步,想象自己是一株植物;喜歡探索自然,珍惜生靈;不捨得扔漂亮糖紙,

偶爾撿些無用但討人喜歡的東西,比如枯萎的花托或有趣的卡片;

會拆解小孩的玩具,喜歡盪鞦韆,在公園裡奔跑;厭惡成人世界裡的拘束和無趣,永保好奇心與探索欲。

@匿名

在家辦公以後,

每天早上起來把狗撲倒,問他誰是老大。

上完廁所跟老公分享便便的顏色和狀態 ,和父母電話因為被狂轟亂炸而裝沒聽見 。工作中因為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而要求同事把某個任務讓給我,雖然覺得會很累,但因為覺得好玩而願意承擔更多。

在一家很大的科技公司上班,有很多壓力,每天都要求自己是完整的和成熟的,真的好累。尤其是在同事面前,很多時候不得不逞強,顯得自己很厲害。現在也在漸漸學著放鬆 ,開開玩笑 ,找找自己喜歡的事 ,

努力照顧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總以大局為重 。

我想我是越來越愛自己了吧。

“只要我們還在一起,就一直擁有做孩子的權利”

@isen-

路過某家餐飲店,門口在給小朋友派氣球,讓我男朋友幫我要了一個哈哈。

當時我讓男朋友幫我要,他問店員,

“我可以幫我的小朋友也要一個氣球嗎?”

,當時突然覺得有點小感動,他真可愛。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春天的熊

明明是一個一米八六的壯漢,在某個人面前,永遠特別愛哭,特別黏人,

第一次見面那三天起碼哭了三次,有時候自己都覺得很離譜。

@Hanie

每天問家人:

我是不是一朵小花花?

小時候一直覺得自己長大會是一朵小花花,可是很顯然,我長成了一個大人。每天有各種複雜的事情要處理,要畫著得體的妝穿著正式的衣服兼職教課,教育其他的小花朵們。作為學校裡唯一一個亞裔,時常被當作亞洲人的“典型代表”。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人認為,“亞洲人/中國人就是這樣的”,壓力有時候真的很大。

只有當跟親密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感覺到真的放鬆,沒有人在意我的言行舉止是否端莊大方。我可以靠在他們身上,問一句:我是不是一朵小花花?

@Caroline

心血來潮和朋友去放風箏,

賣風箏的爺爺奶奶估計看我們是唯一買風箏的”大朋友”,特別好心地幫我們纏好了線。

和朋友笑著鬧著,彼此嘲笑對方放風箏的水平,特別開心。雖然風箏最後也沒有放起來(掛樹上了),卻覺得是自己最開心的一個下午。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周同學

每次和朋友手裡有相同的東西,都會很大聲的說一聲

“乾杯”

,然後讓我們的東西碰下。

@匿名

大學畢業七年,

同宿舍的朋友仍然保持著一起六一吃蛋糕的活動。

去年六一,晚上十點,大學室友們有的在加班有的在帶娃,但大家都開著影片一起開始吃六一蛋糕。就像過去的每一年,只是從在大學宿舍搶著吃,到後來開著影片一起吃,

只要我們還在一起,就可以一直擁有做孩子的權利。

@喵醬

今年33歲了,去迪斯尼玩的時候見到公主,

然就哭得稀里嘩啦的,被貝兒公主抱著安慰了很久。

從小就看迪斯尼長大,那個時候還沒有DVD,爸爸專門是用錄影機錄下給我的看,從此就真的很愛迪斯尼,迪斯尼的動畫也伴隨我的成長,直到現在也是~第一次去香港迪斯尼玩的時候,入口處拍照發給爸爸,老爸說了一句你童年夢想終於實現了~那天真的好開心,

謝謝迪斯尼給我的童年帶來的快樂,傳遞的真善美會一直在,父母對我的愛也是~

@Rebecca

一直在外讀書,每次回到家和媽媽去逛超市,她在前面推著購物車,我就從後面抱住她,粘在她背上,同手同腳地在超市裡走,不管路人的眼光,此刻我就是個寶寶。有了男朋友之後,也經常走在校園裡少人的小徑,從身後扒拉他,哈哈哈,可以一直這樣撒嬌,滿足。

這個姿勢我只對媽媽和男朋友做過,

平時是個很成熟穩重的大姐姐形象,但是這個動作不知為何,會給我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摸摸媽媽的小肚肚,有時還可以抓男朋友的胸肌(這句劃掉,哈哈哈哈)。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秋水

小學部六一匯演前夕,孩子們排路隊去吃飯,前面一隊是小學部有表演的班級,小蘿蔔頭模樣。我仰頭跟我們班大高個學生說:“卜天宇!”

“啊?”

“看到前面小學生了嗎?”

“……嗯”(伸長了脖子去看)

“看到他們手上拿的風車了嗎?”

“嗯。”

“我也想要。”

我沒有平時演戲的誇張,語氣十分平靜,旁邊的學生都很驚奇地,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微張著嘴看著我。他們愣了一下就笑開了,有兩個男生一下子蹦出來,

“老師,交給我,我們給你搶兩個回來!”

說著一陣風就跑過去了,作怪精的我又扯著嗓子把他們喊回來,並教育他們搶小朋友東西是不對的。

到了晚上匯演,大高個特別高興地把風車遞到我眼前,

“老師,他們演完了,現在可以給你玩了!我混了一個過來!”

(然後我喜滋滋地拿著風車去炫耀,但是那個風車風小了轉不起來,吹不動,我又不好意思跑,就拿著伸長了手臂大圈大圈劃拉,

學生們面帶微笑地,有些寵溺地看著我

)。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看完大家的留言,我想到溫尼科特提過的一對概念:

真性自體

虛假自體

真性自體

是指一個人的生命早期所呈現的一種最自然、自發的狀態。

溫尼科特認為,這是我們內在力量的來源。

虛假自體

,則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

為了去適應外界不得不發展出的部分

,它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真性自體不受傷害。

但常常,人們越長大,就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適應外界的“虛假自體”上,對真性自體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愛。

這裡不是說虛假自體不好,它是有用的,能讓我們在真實的世界裡過得更順暢,

但如果只關注虛假自體,我們內在的力量就會受到傷害,

就像很多人會覺得找不到真實的自我,變成了一個“工具人”。

感受自己身上的“孩子氣”,其實就是一個看到自己“真性自體”的過程,

它也會是一個人找到真實自我、內在力量的契機。

所以今天,想提醒正在努力做個大人的你: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孩。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如果你有什麼“保護內心小孩”的好方法,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聊聊。

“作為大人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保護好內心的那個小孩”

這世界太喪了,我們想做點治癒的事兒。

點選名片,讓我們陪著你↓

看更多心理學專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