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在孩子的成長環境中,總有家長頭疼:孩子愛打人,搶東西,怎麼管教都沒用。

不管是在遊樂場、廣場還是早教中心,只要是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家長就要不錯眼珠地盯著這個“小霸王”。

一眼看不住,就有可能打哭別人,更有甚者會咬傷別的小朋友。這樣總是被其他家長指指點點的感覺真的非常苦惱。

孩子上託班、幼兒園了,總是被其他家長投訴,被老師請家長那就更是家常便飯,卻又不知道如何改善孩子打人的問題。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而有一類家長更是痛苦,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搶玩具、被欺負,很是容易受傷。

在小朋友聚集的環境中,很容易被別人推一下,撞一下,上託班或是幼兒園的時候,經常被抓傷或是咬傷。

氣憤的家長總是找到老師投訴,卻不知是陰差陽錯還是倒黴,每次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家長氣憤之餘更是無奈,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無論打人一方還是被打一方,我想雙方家長都會難過與苦惱。我們既不想讓孩子欺負別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保護自己不受人欺負。

如何面對衝突,是孩子們成長環境中重要的一課,更是父母必須掌握的教育技巧。

孩子們之間的衝突,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成長過程,而面對衝突的解決策略,又是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體現。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幾個月的小嬰兒放在一起,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對相互產生興趣,會用摸一摸、拍一拍等方式來表達社交的願望和興趣。

這種表達有時候會因為力度掌握不好,無意弄哭其他的小嬰兒。而這個時候的父母,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孩子的社交意圖,就容易反應過度,甚至被貼“打”這個字的標籤。

本想要表達喜歡卻被誤解為打,反而容易激發寶貝對打這個詞語的興趣。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當孩子漸漸長大後,逐漸發現打人可以引起別人的關注,並且可以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時,就會形成“打人”的社會交往習慣。

有時,父母過度地說“不許打”、“不能打”、“別打”,或者是對寶貝過於嚴厲,強制寶貝道歉等行為,反而對“打”的行為進行了負強化。寶貝打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有的時候,父母為了阻止孩子打人,就採用打孩子的方式,企圖讓寶貝體驗被打的感受,卻忽略了處於模仿期的孩子,往往會建立【我不聽話,爸媽打我,小朋友不聽話,我打小朋友】的思維邏輯,反而使打人的情況更加頻繁。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在孩子的社交活動中,衝突是很正常的,但是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衝突,才是教育的核心智慧。

打人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邏輯,只有用科學的方法轉移孩子打人的注意興趣,打破條件反射的本能反應,才能有效緩解孩子打人的現象。

同樣,被打、被欺負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問題的根源,是上肢力量不夠?還是視覺反應速度太慢?又或是家庭教養過於嚴厲?還是性格內向退縮導致?

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我假裝沒看到

找到孩子面對衝突的本能反應,並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會交往方法與模式,孩子才能真正學會與他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