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些爭辯,比如“讀書有沒有用”、“學歷有沒有用”、“人活著有沒有用”。我們也不管爭辯的結果,先談談什麼是有用這個更為關鍵的問題。

在當代社會評價一件事物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常常以是否“有用”,能否給我們帶來價值來作為評價標準。

對一個人的評價,我們也常常如此,但是當我們用此種方法來評價人,這個擁有生命的有機體的時候,我們無異於將其分解為一個沒有生命的事物。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聯在這種評價之中消失,當然為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以明確的度量來計算一個人的價值的確有助於此,但是否除了以“有用性”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還有其他標準?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一個東西的“無用”是否意味著其喪失價值呢?

此時,我想大多數人肯定會回答,以其成功與否做為評判標準。事實上,成功與失敗都是暫時的,失敗是成功必需經歷的過程,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是永恆的。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成功與失敗都不是永恆的,這是否意味著所有的努力都是無意義的。實際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了。

其實,老子早在《道德經》中用三句話把這種關係講得很清楚,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一起來看看吧!

01

無用,是無中生妙用‍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老子曰:“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這句話是老子對宇宙的本體“道”的形象說明,老子認為道是不可見的“虛體”是“無”,但是在這“虛體”之中具有無窮的能量。

老子說明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特性,當我們以其智慧的眼光去發生生活之時,會發現當一件事物喪失其有用價值的時候,往往也是其價值最大化的時候,這個價值最大化非“有用”而是“妙用”。

“有用”和“妙用”的區別在何處?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老子說:“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徼和妙是“道”的兩個屬性,是有限性和無限性,可看做有和無的關係。從老子的理論可以知道,“有”不是根本,“無”才是根本。對於人而言的話,即精神是外在實用事物的根本。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說“無用,是無中生妙用。”

“無”不是空白,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反倒認為“無”是萬物的根基,一切都從無中產生。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無”在老子的眼中不是冰冷的、死寂的、無生命的,而是一片充滿著無窮生命力的氤氳之地。因此老子才說“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一切生命都是從這虛體之中產生出來的。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容易把持著存在,用自己有限的精力去追求無限的東西,如《少年維特之煩惱》中的焦慮不安充盈在現代都市之中,當歌德在《浮士德》中宣告對知識的反叛,這也預示著現代人以理性的知識去掌握無限的自然必將給自身帶來的苦惱。

當我們自覺或不自覺、自主或者不自主盡所有可能去佔有一切事物,而暴露出內心深處的不安與焦慮時,有沒有深刻的思考過,這種不安和焦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難道盡可能的追求多的事物有錯嗎?我們不妨先把這一問題擱置,去弄清楚一個更為關鍵的問題。我們是否曾真正的擁有過事物。我們所擁有的是什麼?

這個從我們對一件事物的評價可以看出,我們評價某個東西往往以其是否功能正常的運作,對人是否產生使用價值來做為評價標準。

比如對於手電筒而言,我們以其是否能發射光線,給人照明來做為價值評判標準,對於汽車來說,以其是否能開動,載人做為其價值評判標準。但是總有一些事物是例外的,這些事物有可能是不實用的,是“無用”的。

以下內容為付費內容56%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又比如藝術,我們很難就藝術自身而言找到其實用的價值,就個人的吃穿住行似乎哪樣都不滿足,足足是一個“無用的東西”,但就是這個無用的東西卻伴隨著人類存在。在原始人的骨鏈、洞穴中都可發現藝術的蹤跡。

在現代社會,我們往往因為過度的注重事物的功利“有用”的一方面而忽視了“無用”的方面,忽視了自身精神家園的建設,而使得自身陷入無限的焦慮和不安之中。

老子在《道德經》中以無為本的思想一次一次的強調精神的重要性,注重事物的無用價值。而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與一個人的精神境界相關。悟透了這個道理,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02

水低成海,人低為王,放低姿態才是高明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同理,人低成王,做人謙虛低調才是王道,做人要虛懷若谷,才能積蓄更多福氣。很多時候,一個人暫時的低頭不代表此人的退群,而是以退為進,等待進取的時機。

謙虛是人的一種境界。《論語》中記載:“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有傲骨,在保持內心的堅強之時,在外表也保持著謙虛,而小人雖然具有傲氣卻喪失了傲骨。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謙虛的根源在於充實的內心,一個具有充實精神世界的人,不需要外表的張狂來掩飾內心的空虛,而是以其虛懷若谷的姿態為人處世。同理,只有以謙虛的姿態處世的人才能夠贏得別人的尊重。

齊白石先生曾記錄自己和梅蘭芳先生的一次邂逅。此時的齊白石名聲不顯,但是梅蘭芳先生早已名滿梨園。

齊白石去參加一個宴會,見席間都是名門望族,只有自己是平民百姓,且衣衫普通,不受待見。

他窘迫地站在那裡,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梅蘭芳走了過來,客氣地和齊白石寒暄,一點兒架子也沒有。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後來,梅蘭芳想拜齊白石為師學畫。其實,以梅先生當時的名氣,完全不用對齊白石畢恭畢敬的。

可梅蘭芳不僅恭恭敬敬地行了拜師禮,而且每次請教,齊白石也不藏拙,盡所能地將自己所知道的教給梅蘭芳先生。

正所謂“水低成海,人低成王。”只有放低了姿態才能收穫更多。悟透了這個道理,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03

片段不是結局,直面逆境,終會否極泰來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老子說:“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暴風驟雨看似來勢兇猛,卻不能超過一天,接下來必然就消失了。誰造成這樣的自然現象呢?天地。天地造成的現象都不能長久,那麼更別提人為了。

成功與失敗雖然只是暫時的,但不意味著人生的虛無,人們忙忙碌碌的追求著成功卻往往忘記了追求所謂叫做成功這個事物的最終目的。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有一次商業講學,講師向商界精英講授自己成功的經驗,此時到了提問環節,一位學生向講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成功”?講師的回答是:“因為這是生意。”

講師的答案應該沒有讓位商業精英滿意,但講師的回答也沒有錯誤,“生意場如戰場”,這是一片激烈競爭的場所,有成功者當然也有淘汰者。

對於商業而言,強調成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成功應該不是地位和金錢來決定的,更來自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而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往往受其對價值評判、對成功和失敗的理解,只有理解以上者才能理解幸福的意義。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時間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變化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

難以相信一個只有成功信條的人生是一個美好的人生,只在乎成功,這必將是一個沒有色彩單調無味的一生。

通往成功的路往往要歷經無數次失敗與挑戰,如何面對這一過程,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失敗是人生的調味劑,當我們處於失敗時,不必要過於的悲傷,我們大可細細品味它,以第三者的姿態靜觀人生的風暴。現階段所有的苦惱都將是步入下一階段的基石。

悟透老子這三條金玉良言,往往能大大提升你的處世段位

當然,也沒有永遠的失敗,我們堅信黑夜一定會過去,光明也一定會到來,再大的狂風暴雨也只是暫時的,是不會持久的。

當我們處在暴風之中,我們要深刻的明白片段不是結局,直面逆境這個道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去承受它,不屈服它,相信一切終會否極泰來。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每一次感悟都是一次境界的提升,悟透老子這三條哲理,也許會大大提高我們的處世段位。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永珍,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