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消極與苦水的有物件轉移——生活的絕對溺水行為

消極與苦水的有物件轉移——生活的絕對溺水行為

知乎上面有這樣一篇帖子,說是自己母親總是將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全部傾訴給他,如親戚之間的勾心鬥角,社會上的負面事情,還總拿題者和其他親戚的孩子及同齡孩子的成就和自己比,若是他出現不耐煩的情緒就說他逃避,不敢面對,結果造成題主心裡面過重的負擔,還加重了他對於別人的懷疑和緊張情緒。

看到下面的解答,終於不是千篇一律站在那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來要求別人——他是你的母親,你應該包容;為了他你應該放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你應該多多照顧你母親的情緒,有了苦果就應該自己消化,哪怕你新心理負擔過重也應該這樣做,只是因為,她,是你的母親。

但是,這樣說的人又是否又調研與關注過,世界上有多少人生活的陰影不是來自於所謂的社會險惡,而是來自於那所被稱為“溫暖港灣”的家庭。

家庭是什麼,本應該是一個心靈的棲息地,一個受傷之後可以無所顧忌展現自己的地方,可是,不適宜的家庭環境對於一些人來說就像是地獄,讓他在外界接受煎熬的同時還需要接受家庭所謂“惡毒言語”或是心思狹隘者的雙重炙烤。

一個心理學優秀回答者說:題主母親的做法確實是不合適,將孩子作為自己抱怨和宣洩情緒的垃圾桶,孩子通常很難應對如此強烈而持久的負面能量,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世界可能會發生扭曲,就像是題主所言,對別人和周圍環境缺乏信任,容易緊張和懷疑。

於是,我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那個北大才子弒母案,一個以高超作案手法殺死自己母親,偽裝辭職信向自己母親工作單位請辭,然後利用自己的高智商逃脫三年,還是因為當初刻意留下線索才讓自己舅舅發現情況不對以及三年後被抓的事情。

所有的事情都像是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個能夠想到用活性炭及多層塑膠保鮮膜包裹自己母親的屍體,並且在屋子內裝下多個攝像頭,遠端超控一切的有才卻有些變態讓人幾乎無法直視的作案者,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從中學走來,一路以優異成績殺進北大,並且在某些方向還算是小有建樹的人,竟然用自己的知識完美的策劃了一場對於自己母親的謀殺。

有人說,或許當初,他刻意透漏出自己和母親回國,希望舅舅去接他們回家過年的卻苦等無人焦急報警的時刻,當警察闖進那個被他特意改造過的小公寓的時刻,他正在某個地方,透過那嚴密的監控系統,將一切看到眼中。

不知道他當時是什麼情緒,可是,當幾年後,一切的事情揭開面紗,再度爆出來的時刻,社會輿論或是分為兩派:一派說,她的母親自丈夫去世就一直佯裝堅持,每日笑呵呵,依舊樂於助人,然而回到家裡,卻對於自己兒子近乎苛刻與變態的對待。那個孩子能夠走到今天,也不是他所願意;而另一派,卻說不論怎麼說,她都是他的母親,再恨也不能夠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

可是,這個學子,平日裡雖然不苟言笑,但是也樂於助人,雖然他最後做出了這樣的事情,然而他也就做出了唯一這種錯事,面對所謂正確與否與長期心中壓抑,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個解脫,哪怕他將自己暴露也是若此。世間有些的事情,可以分清對錯,可是有些的事情,當一切原原本本的拋開,反而無法分清對錯了。

那位心理學回答者針對題主的問題繼續回答說,這樣的家長,卻是有可能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對於孩子心靈的傷害,因為他們本身駕馭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或是本身情商根本就不高,很難換位思考,理解別人。結果就是,當已經意識到傷害的孩子之處的家長不懂那個行為時,家長會急於否認,而無法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孩子嘗試溝通和改變父母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期望轉變為失望,甚至是怨恨。

這樣的家長性格形成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應對壓力,處理不好複雜的人際關係,看到的事物黑暗面多於美好面,或是在她們小的時候,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給他們以包容或是尊重。

這會是一個惡性的迴圈,如果沒有一個願意奮力的掙脫者,有時候,一些情緒的表現讓人感覺無奈,卻也是必然,為什麼一個能夠做好許多事情的人在自己在意的人的眼中就變成了懷疑,變成了不屑?變成了一無是處?而造成兩方更加的對立,互相傷害,彼此拆臺,更加厭惡。

這個問題,有時候不是一方面的妥協就能夠解決,也不是一方面的退讓就能夠改變些什麼,解決的方法無疑有兩種,心結完全解開,固執的那一份嘗試改變,或是一方絕對的包容,能夠吞下一切的負面情緒自己消化,而這需要一個強大而堅定地內心,一不小心,便會萬劫不復。

所以,這兩者的實踐,都不容易,所以,拋卻心理諮詢師這個直接對解的行業存在,許多人一生都無法擺脫一種恐懼與對抗,一種掙扎與無奈。

退一步是海闊天空,就怕有一些人根本無法嘗試代換退路,因此,為自己與他人造就了共同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