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購買的人越多商品的單價相對越低,這個觀點正確嗎

購買的人越多商品的單價相對越低,這個觀點正確嗎

關於購買人數與商品單價的問題,近一段比較有趣的案例是“社群團購”——這一延伸於“團購”的概念,讓人們認識到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批發價格就是比零售價格低,當湊夠了一定的消費人數之後,賣方會適當下調售賣的單價。

從市場的角度而言,任何商家的售賣都是為了“贏利”的。因此無論價格下調的空間有多大,都必須在“賣方可以賺到錢”這一前提之下。薄利多銷是一種解讀方式;因為批次運輸降低了物流成本是一種解讀方式;群體效應帶來的市場話語權也是一種解讀方式……,購買人數眾多確實會讓一些商品的單價降低一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這麼考慮。

購買的人越多商品的單價相對越低,這個觀點正確嗎

如果該種商品是可以無限量供應給市場的,本文標題的觀點相對正確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但是如果該種商品是有有限量供應的,那麼就必然會出現截然相反的情況——就比如一線城市的住宅,因為是有限資源,當購買者眾多、甚至越來越多的時候,只會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揚。

當我們去多角度地看待“量與價”的關係的時候,可以清晰地發現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的關係。供應量大、產品多元化、處於無差異競爭當中的產品,必然屬於買方市場,賣方只能透過降低價格與提高品質來保證自身的市場佔有率;資源有限、具有稀缺性、核心競爭力充滿差異化的產品,必然屬於賣方市場,定義、定位、價格、准入機制……等等,都會由賣方來制定,買方只能被動地跟隨消費。

購買的人越多商品的單價相對越低,這個觀點正確嗎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管理學與市場學在整個產品流透過程中的價值了。從管理學的方面來看,製造企業或者賣方必須有足夠清晰的認知與邏輯,充分了解市場規則並結合自身的掌控力來制定合理的市場策略;從市場學的方面來看,在生產製造之外,企業必須透過市場手段來對商品進行包裝、推廣,如果能夠讓本來的“無限量供應商品”產生一種面向消費大眾的“限量感覺”,那麼自然也就會在購買人數變多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住一個高利潤率的單價量級,保證企業的效益。

對於任何的大眾消費品,實際上資訊不對等都是保證利潤的一個基礎,消費者是不可能真正瞭解生產製造企業的成本價格的。市場當中所看到的不賺錢的企業,雖然現象是“產品或服務賣不出去”,但是實際上的根源並非是“消費者的絕對不認可”,而是來自於同行間的競爭比較。

購買的人越多商品的單價相對越低,這個觀點正確嗎

很多企業並沒有真的明白“市場競爭”的原理——在動態市場理論當中,需要告訴消費者的,並不是“我的產品有多麼多麼好”,而是“我的產品比別家的都好”。表面上看,市場營銷工作是一種面向大眾的宣傳,而實際上市場營銷是透過與同業間的比較,打造出一種限量、稀缺、差異化……的空間,從而保證銷量上升的同時並不用調低價格。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大眾生活用品很難以“限量版”的狀態出現於消費市場當中,但這並不代表企業不可以就這些產品打造出“限量版”的概念。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什麼是真的“無限的”,並不是對市場營銷的過度放大,實際上在經歷了所謂的“網路貿易”的洗禮之後,大多數企業確實應該重新學習和認知“市場到底是什麼”以及“該怎樣面對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