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氾濫。 —— 培根

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小編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悲傷一直貫穿其中。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泡泡男孩

故事的主角叫大衛·菲利浦·威特,又稱“泡泡男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母大衛·威特和卡羅爾·威特已經生育了一個兒子,也就是他的哥哥大衛·約瑟夫·威特。但約瑟夫·威特僅僅存活了6個月便夭折了,這給他的父母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由於大衛和卡羅爾十分喜愛孩子,所以在不久後再次備孕,並於1971年9月21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聖魯克醫院生下了菲利浦。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菲利浦

但不幸的是,菲利浦與哥哥一樣,同樣患有一種極其罕見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SCID)”。患有這種病的人,身體內缺乏免疫系統,沒有任何阻擋病毒、細菌的能力。如果把他放在正常環境中,他很快便會因感染病毒而死。大部分患有“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的嬰兒,出生沒多久就會夭折。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菲利浦

醫生們認為解決這種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但經過檢測發現,菲利浦的父親、母親以及他的姐姐,骨髓都與他不太匹配,而醫生向全球徵求合適的骨髓幹細胞供體也遲遲沒有結果。為了幫助菲利浦活下去,在他父母的同意下,醫生將他放入了無菌的泡泡中。對於菲利浦來說,泡泡外的一切都是致命的。即使連母親的一個吻,或一個擁抱都無法做到。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菲利浦

隨著時間的流逝,菲利浦一天天在泡泡裡等著,從希望變成了失望,最後到絕望。一些人權主義者認為,不應該再像小白鼠一樣圈禁著菲利浦,應該給他“做人”的自由和權利。再加上為菲利浦治病的醫生一個個離他而去,醫院開始反思這種行為的必要性。1983年年底,醫院經過與菲利浦父母的商議,決定為他冒險進行一次骨髓移植手術。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菲利浦

此次為菲利浦提供骨髓移植的是他的姐姐,新任主治醫生成功將姐姐凱瑟琳的骨髓幹細胞移植到了菲利浦的體內。但二人的骨髓並非完全匹配,所以手術後,凱瑟琳骨髓內潛藏的致命病毒便侵入了菲利浦體內,並開始大肆繁殖。儘管醫生竭盡全力搶救菲利浦的性命,但他還是離開了人世。

“泡泡男孩”菲利浦:在泡泡中待了12年,與母親牽手都是奢望

菲利浦與母親

1984年2月22日,在泡泡裡待了12年半的菲利浦離開了人世。直到去世的前一刻,他才第一次觸控到了媽媽的手。儘管他最後還是離開了,但他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感受到了自由和尊嚴。他的一生很短暫,但正是因為他,很多科學家從“活體實驗”的角度瞭解到人類在無菌環境下的發育,以及長時間與世隔絕的心理發育,並完成了相關的學術論文。他的一生很短,留給自己的很少,但留給社會的卻很多。而當他去世時,母親卡羅爾也曾抱著他痛哭,並說道:“對不起,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