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巧妙化解矛盾,別讓父母吵架影響孩子一生

文:Candy

最近在看臺劇《俗女養成記》,劇中的很多情景都反映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其中父母吵架的場景讓不少網友都說太真實,完全就是自己家庭中的樣子!

相信不少人都見過父母吵架的場景,面對父母吵架,作為孩子總是無能為力,有的孩子選擇躲避,有的孩子選擇隱忍。

那些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爭吵中的孩子,直至他們長大成人後,負面的情緒也都會一直伴隨著自己。

01

父母吵架,孩子崩潰

蔣方舟曾在《圓桌派》裡說過這麼一句話:“大人世界的比例,跟孩子世界的比例是不一樣的。”

如果拿父母吵架來衡量這個比例,大概是大人吵得水深火熱,孩子內心崩潰不已。

泰國的一部公益短片——《父母吵架是孩子的恐怖片》。

這個不到五分鐘的短片,以小孩第一視角為出發點,描述父母吵架甚至家暴的場景,並以恐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深刻的揭露了父母吵架的弊端。

巧妙化解矛盾,別讓父母吵架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家長毫不不避諱的在孩子面前吵架,爭吵上頭時,他們的語言衝突、甚至肢體暴力,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對他們造成巨大的心靈創傷,而這樣的陰影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抹去 ……

孩子們在沒有接收到外界資訊的時候,很多觀念是透過父母的行為來認識事情的,早期生活環境,會對他的觀念產生影響作用。

將來,他很有可能不再信任愛情和不再期待婚姻,因為在他的眼裡,愛情和婚姻生活裡只有吵架,只會加重生活的痛苦。

02

孩子的世界經歷了什麼?

擔心被拋棄沒有安全感

近日,巴南區一男子在蓮石派出所內因夫妻矛盾扔下孩子負氣離開。看到孩子哭泣不止,民警很擔心,便充當起“臨時媽媽”陪他玩耍,細心照顧。數小時後,男子回到派出所,在民警嚴厲地法治教育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將孩子帶走。

很多父母在吵架的時候,讓孩子成為犧牲品,孩子內心那種強烈的“被拋棄感”,會讓自己一直處於被拋棄的危險裡,沒有安全感可言。

加重焦慮情緒

浙江一個9歲的小女孩,竟然已經開始禿頂了。檢查調查後才發現,女孩斷髮都是自己拔的。

因為父母經常吵架,女孩壓力大無法調節,為了讓壓力得到釋放,女孩揪起了自己的頭髮。

長期處於不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孩子的負面情緒無法宣洩,變得焦慮。

巧妙化解矛盾,別讓父母吵架影響孩子一生

迴避話題,內心羞恥

每當別的孩子談論父母時,這些孩子從不會主動提及和父母有關的事情。

“不敢談家庭的話題,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應該承認,社會輿論環境確實在逐漸變得寬容,單親家庭的孩子也不會像想象中的那樣受到嘲笑、排擠、欺負。

父母的吵架狀態,讓孩子會們蒙羞一種“家醜不可外揚”的感覺,在這種壓力下,孩子是很難擺脫羞恥感的影響。

敏感自責,主動討好

父母吵架時,敏感的孩子總是會這麼想:

“爸爸媽媽吵架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都怪我不好,我要是聽話,什麼都做好,他們就不會吵架了。”

然後他們會努力變得乖巧,去照顧每個家長的情緒,生怕自己不夠好,惹父母不開心。

選擇迴避,拒絕表達

有的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一開始會大喊大哭去制止,但當發現沒有用後,會把目標轉向自己,既然阻止不了他們,就把自己關進房間。

長此以往,孩子開始痛恨厭惡這種家庭環境,內心極大程度地壓抑著負面情緒,不想表達出來,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趕緊脫離這樣的生活。

巧妙化解矛盾,別讓父母吵架影響孩子一生

03

父母間如何避免吵架?

生活中有磕磕絆絆是很正常的,在合理的範圍內發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家長就應該反思自身問題,才能讓那“不和諧的聲音”在孩子心理沒有傷害?

避免惡性衝突

產生衝突,可以在第一時間選擇心平氣和地解決,如果衝突升級,在過程中要努力控制情緒,先冷靜30s,再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上來就因為小矛盾,發生惡性衝突。(辱罵、毆打、離家、威脅等)

對孩子坦誠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有意見不一致的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兩個人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意見一致。

當孩子面和好

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批評、責罵對方,如果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就要在孩子面前和好。讓孩子知道:吵架只是暫時的,所有的衝突都會過去。

給孩子愛的保證

告訴孩子,我們還是愛著他,讓孩子真正感受愛意。

作為父母,在吵架後,一定要和孩子及時溝通,告訴孩子吵架雖然不對,但是由於某些原因,父母雙方都希望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但這些與孩子是無關的。

不要讓孩子站隊

很多時候,父母吵架喜歡把孩子拉進來,讓孩子決定誰說的對,誰說的不對。

不要過早地讓孩子背上沉重的枷鎖,他們沒有義務為我們的不良情緒承擔責任。父母吵架讓孩子站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的事與你無關。

巧妙化解矛盾,別讓父母吵架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聯絡或許影響一生。”

當孩子們開始想了解世界之始,更依賴於父母。在面對這個未知世界時,孩子們無時無刻都會以父母的行為作為標準,家庭環境就是孩子們瞭解的起點。

而在孩子的童年時期,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便是父母恩愛的幸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