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

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大部分從事社群養老、居家養老服務的客戶和朋友們,他們目前的經營模式是比較傳統的。

但他們也十分的關注,如何去革新養老服務,讓社群養老、居家養老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們可以將現今社群、居家養老模式大概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靠政府補貼。

主要承接政府的普惠養老。

比如:

X城市,政府提供第三方採購服務,將80歲以上的老人交給第三方的社群、居家養老服務方去做養老相關的落實實施。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

第二類是比較小型的日間照料中心、老人餐廳等。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對這類產生一種“亂”的感覺。

亂的地方在於,護理員工不知道怎麼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服務以及自己以後職業晉升的通道在哪。

比如:

一個基層的護理員工的職業驅動力在哪?如果今天他在深圳南山區上班,因為龍崗區那邊人手不夠,需要調動過去,每天上下班多2個小時,他會願意嗎?不會,他會說:對不起老闆,我去不了。

這是一個很現實層面問題,也是我們社群、居家養老服務要考慮的問題。那我們的機會點在哪,如何做到可持續化發展呢?

“從底層的需求去反推,構建我們頂層邏輯。”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

01

構建專屬服務型產品

所謂服務型產品,也就是構建標準化服務體系。

我們認為,目前的居家養老服務與家政服務相比,還要落後一點。因為家政服務有標準,至少收費明細、服務專案是明確的。

打掃一個房間100元

通下水道80元

儲物收納120元

。。。

雖服務單一,但專人專項形成標準化。這一專案這個人做得不錯,下次我們還可以找到他。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

但社群、居家養老的服務人員不一樣。

社群、居家養老的服務人員可能一天要服務5-10個老人,給老人家買菜、陪老人家聊天、給老人家洗澡等等。

但每個老人的需求和習慣都不一樣,

即使服務人員每個專案重複做了很多次,他也很難做到專人專職的標準化。

那既然如此,我們又怎麼去構建社群、居家養老服務的專屬服務型產品呢?

回過頭看,我們無法建立服務型產品的原因,是由於無法將護理人員分類專人專職。

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對我們的服務物件,也就是對養員進行分類。

在社群、居家養老服務中,一個區散佈的服務物件是不規律的。

沒有規律,我們就創造規律,把我們的服務物件進行分類,從而構建專屬服務型產品。

02

智慧化分類老人需求

為了一起更好的理解對老人養老需求的分類,我們舉一個例子。

今天天氣很熱,服務人員A給3號老人洗澡,因為清楚老人家的高血壓情況,會對水溫和洗澡時間進行控制。

後面分配到服務人員B給3號老人洗澡,服務人員B並不清楚老人最近的血壓處於偏高的狀態,照常給了正常的熱水給老人洗澡,這就可能會發生意外,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如何在對老人服務需求分類的同時,觀測、監測他們目前的身體狀況,提供最安全、舒適的養老服務?

用資料。

我們自研自產的雲達康-智慧社群居家服務平臺,現在也在推向養老市場。

透過系統,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老人的身體狀況、是否有意外發生、以及防止老人走失等等。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

以數字化、智慧化養老的形式,對養員身體健康進行管理、監測,並對養員的養老需求進行分類。

分類的同時,我們也要對護理工作人員制定評級標準和分類。

在雙方都有評價體系和評分體系的情況下,在為養員提供養老服務時,就可以透過系統自動匹配護理工作人員。

後續的過程中,我們也能透過評分評級,不斷的最佳化匹配機制後。隨之,服務品質也會上升。

服務品質的上升帶動服務意識的提高與修正,最後會形成一個專業的標準化服務型產品,養員在養老的過程中,也能得到更好的照料與介護。

政府看到這樣景象,也願意和社群、居家養老進行持續性的合作,並隨著養員年齡的增加和服務壓力,還可能增加對等的費用補貼。

04

小結

當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一樣,有標準化、系統化和體系化的建設。

且透過智慧養老的模式,將服務專業度與養員滿意度達到一定層次後,形成可持續化發展的狀態。

那我們現今遇到的問題也將不會再是問題。

可持續性發展的社群養老、居家養老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