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論文致謝走紅:苦難是奮鬥動力,但不能成賣慘成本

在自媒體中,唯有《今日評論》

釋出獨立時評人獨家觀點

關注,讓獨家觀點變得更有力量

論文致謝走紅:苦難是奮鬥動力,但不能成賣慘成本

論文致謝走紅:苦難是奮鬥動力,但不能成賣慘成本

活躍思維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一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因作者黃國平回顧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一夜之間刷屏。當事人得知訊息後,覆信自己“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網上的留言與討論,朋友的問候與關心,很多無法回覆”。這讓小編有了不少感觸。尤其是在為黃國平少年時遭遇的苦難表示同情,併為其戰勝苦難有如今之成就感到高興的同時,不能不認為,人們在傳播黃國平論文答謝部分內容時,一定要堅信苦難是奮鬥動力,而不要把賣慘當作某種成本。

苦難是人們奮鬥成功的動力。這是不少歷經磨難而終成大才的人都予以證明了的。已經博士畢業的黃國平,同樣是證明這一真理的其中之一人。

有關報道披露,黃國平在致謝中以“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彷彿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這樣如泣如訴的行文,打動了如今生活在快節奏下,不少要為生計而奔忙的人們。

的確,看過黃國平答謝的人都不會輕易忘記,黃國平母親在他十二歲時離家;十七歲時父親因交通事故離世,同年婆婆病故;計算機啟蒙老師邱浩沒能看到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及他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讀書,下雨了要塞瓦縫防漏雨,靠夜裡抓黃鱔等湊學費,湊學費不夠還會被“約談”的苦難經歷。

說實在的,哪一個經歷過人生低谷而走向成功的人,誰沒有過被常人難以接受或者難以理解的經歷?而嚐盡苦難、貧窮卻不放棄,更是成功者能夠達到成功彼岸所必須擁有的品質。

被稱為摘取了數學皇冠、攻克了數學界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人物的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當年為了能夠潛心研究,獨自住在僅有六平方米,裡面只有一張木板床,沒有桌子和椅子的鍋爐房裡。後來,即便是這放不下書桌的只有6平方米的家被抄、研究手稿全部被毀,他還躺在“牛棚”裡的一個被窩裡,用手電照明看書。以及自己所住的地方電線全部被扯斷時,陳景潤靠著煤油燈照明,一直行走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路上,直到最終獲取成功。

正如黃國平所說的那樣,“我希望活出我自己的精彩,不僅僅停留在家庭方面,我心裡想成為小時偶像那樣的人。我很珍惜自己得到的所有機會。我希望在我所堅持的路上有所作為”。正是有著這種執念,才使得一個“雨天溼漉著上課、夏天光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更是常事”的山村孩子,從地方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博士生。

因此,我們不能為苦難所壓倒,更不能被苦難所擊垮,更不能把苦難當作賣慘的資本,而應該像黃國平那樣,“只願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努力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