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奧斯卡金獎短片《讓座》,只有三分半鐘,何以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時長三分多鐘的動畫短片《讓坐》,透過眼神中的逃避、無奈、感謝、驚訝、觸動等,對比出:漠視與關懷,被迫與主動,醜與美的直觀體驗,把各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

作品獲奧斯卡金獎。

1、短片《讓座》,不僅有表情的精彩呈現,它倡導的正向價值觀,在立意上已經超出了讓座的道德說教,激發觀者思考在自身也需要的情況下,還能不能看到別人的需要?這是更高層次的悲憫心。短片結尾揭示出最大的領悟:將你多餘的或不要的給需要的人,這是幫助、是施捨;而更大的善良是將你本需要的也讓給有需要的人。

2、著名精神醫學家亞弗列德。阿德勒發現:

長壽者中,95%以上都有甘於奉獻,樂於助人的精神

。他常告訴憂鬱病患:“你按照我這個處方,14天內,你的憂鬱症一定可以痊癒,這個處方就是每天都想一想,怎樣才能幫助別人,使他們快樂。

幫助別人,能產生愉悅感,對別人有助益的人,也更積極樂觀,找到自己的價值與滿足。這種愉悅與積極,正是身心健康的催化劑。從這個層面講,一個內心溫暖的人,也更能贏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

就像列車員給女士找座位一樣。少有人知道每列車廂都會預留座位,以應付突發狀況,一般情況不會動用。但列車員為女士的善心感動,正應了那句話:

助人者,天恆助之

。助人,也是真正的自助!

3、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提出:“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或許,這就是短片沒有明說,但觀影者不得不思索的教育走向:

讓生命來影響生命

曾看到過一個庸俗、但實在的比喻:一個隨地大小便的人,如何教化別人不要隨地吐痰?話糙理不糙,言傳不如身教。

人生總有些特殊時刻,能讓我們理解生命。就像短片中拄著雙柺的女士,她簡單的行為,卻照亮了旁人的心,讓迷茫中的路人甲乙丙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每一分觸動,都會是一次靈魂的覺醒,讓自己在變得更好的路上前進一點點。

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有溫度

,這就是短片想起到的作用吧,這恰恰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期望,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