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旅業漫讀 | 當網紅景點卸了妝

“十一”假期,你的朋友圈也一定上演了精彩紛呈的攝影大賽吧。層林盡染的阿勒泰、澄淨如鏡的茶卡湖、燈火通明的洪崖洞……有人持著風景秀美的照片滿意而歸,但也有人被網友推薦的“網紅”地所騙,失望而去,下決心“再也不相信所謂‘網紅’了”。

追求美景,是人心之所向。可是,那些成批次、同質化的精緻照片包裝的“網紅”地美景究竟是真是假?

褪下特殊加工的層層濾鏡之後,“卸了妝”的網紅地到底還有多少能看的?

旅業漫讀 | 當網紅景點卸了妝

濾鏡下的粉紅沙灘和實景沙灘

1

濾鏡下的名不副實

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

“小三亞”、“小奈良”、“小京都”、“小聖托里尼”

嗎?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在網上搜索這幾個詞,就能找到數個冠之以這些名字的地方,遍佈中國大江南北。

浙江姑娘小鄭是一名資深驢友,酷愛旅行。在去過大部分主流旅遊景點後,小鄭對更小眾的“網紅”地產生了興趣。“一開始是看博主推薦,這些地方風景獨特,拍照特別好看。”小鄭說。

小鄭接下來的經歷便與眾多自述被“網紅”景點欺騙的網友經歷相同:乍一看,照片裡的碧海、藍天、沙灘、椰林與三亞相仿,真真是個“小三亞”,於是心生嚮往,跟風而至。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沙灘是暗黃色的工業硬沙,又粗又硬;棕櫚樹是人造的景觀樹,萎靡不振;所謂的海也是一片人工湖。最令人崩潰的是,附近一直有施工隊在蓋樓,無濾鏡效果下,就像一片工地。

除了“小三亞”外,還有網友千里迢迢去打卡雲南澄江的“網紅”地——粉紅沙灘,結果發現,實景根本就不是網圖中的嫩粉色,而是暗紅色。沙也並非細沙,而是粗糲的石塊和厚實的泥土,實際就是在雲南廣為分佈的、富含鐵和鋁的紅土地。

還有人前往京郊一處被稱為“小瑞士”的地方郊遊,從網上成批次的照片看,廣闊青翠的草原和遠方連綿的青山,與瑞士倒有幾分相似。但真到了實地,眼前只有一方不大的草坡,密密麻麻的帳篷擠滿了整個草坪,一旦碰上陰雨天氣,根本無法拍出網圖的效果。

如此一來,跟風前往這些“網紅”景點,體驗就像拆盲盒,你永遠不知道開啟的是什麼。

當備受信任的旅遊攻略也蒙上厚厚的濾鏡,破壞的,只有旅遊者對旅行的興致和期待。

2

影片裡炮製的美景

裹著厚厚濾鏡的“網紅”地之所以能風靡網路,一方面是開發商的宣傳營銷行為,想借噱頭傳播走紅;另一方面也是

釋出者“唯流量”思維在作祟

透過使用濾鏡炮製美景以吸引更多流量關注

。除了加上濾鏡的照片,一些旅遊小影片也同樣具有迷惑性。

在一些短影片中,旅遊體驗官們津津有味吃著美食、體驗各種遊樂專案,還被邀請到精緻的民宿做客參觀。但等網友真的去了,才發現所謂的美食並沒有那麼可口,遊樂專案只在特定時間才開放,陳設精良的民宿更是在影片裡才存在,屬於自己的房間與之相差甚遠。

更有影片著眼於驚險刺激,專拍體驗者驚恐萬分、出洋相的鏡頭,刺激體驗者的情緒來吸引眼球。此時,觀眾所關注的,早已不是專案是否安全,而是想著自己要不要也試一試。

一個個視覺刺激的“網紅”打卡地,吸引來跟風打卡者,名不副實事小,往往也會導致高價收費的現象。動輒一兩百的門票價格遠超5A級景點票價,由於缺乏管理,流動商販售賣的商品價格也更高於正常價格。

3

沒有文化涵養的網紅地無法長久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網紅”成為生活中繞不開的詞

。吃飯要選網紅餐廳、生活用品要用網紅產品,旅遊也要選網紅城市。“網紅”地的興起,實質是人們消費理念轉變的體現。然而,過度追求“網紅”,反而會陷入“顏值至上”的陷阱,錯過旅途上真正有意味的風景。例如前文中吐槽粉紅沙灘的網友,既然都到了澄江,何不去遊覽撫仙湖——全國第一大高原深水湖泊,那裡是更值一去的地方。

網紅地背後,是越來越千篇一律的濾鏡模板。“自從有博主在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穿著宇航服拍過照片後,去那兒的人都開始穿宇航服拍照片。可是那樣是看不清臉的,怎麼知道是你自己呢?”每個人都在同樣的濾鏡下拍出同樣的照片,同質化的“網紅”地打卡,反而喪失了旅遊者的個性。如今,如小鄭一樣的旅遊者也在反思,

旅遊的初衷究竟是什麼?

是復刻、模仿他人的照片,還是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獨一無二的風景,找到別具一格的玩法。

“網紅打卡地”的泛濫也倒逼從業者思考,什麼才是景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就像西安大唐不夜城,雖也是“網紅”地,但以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蘊為依託,才擁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這絕非絢爛燈光和仿古建築所能帶來的。

失去了文化涵養的網紅地終究無法長久,旅遊景點去偽存真,去蕪存菁,以真實面目示人勢在必行。我們推崇名副其實的網紅地,不加濾鏡、純天然,更推崇用心去感受,而非複製他人的旅遊體驗。

編輯:Sophie

稽核:雷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