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翻譯家

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大凡熱愛思考、喜歡買書的人,選書都有兩個不傳之秘:一是挑作者,二是選出版社。如果說,作者代表了一本書的定位,出版社代表的,則是書的品味。不過,對於國外引進的很多人文社科類作品來說,大家選書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維度:翻譯。

翻譯的重要性,許多人不僅感同身受,更有過切膚之痛:

許多通俗類外文書籍,因為不入流的翻譯,讀起來不僅拗口,也不符合國人的語言習慣;許多通識類譯作,更是隻忠於字面之意,完全不考慮它們在新的文化背景中需要被重新塑造;更有甚者,一些思想類的名家經典譯本,誤讀了作者的本意,以致很多“求真”的讀者必須追本溯源,甚至花大力氣找人重新翻譯……

儘管社會呼喚好翻譯,人們也亟需好的翻譯家,然而現實情況是,翻譯事業的式微和翻譯家地位的急劇下降,讓翻譯家依然是社會的“稀缺品”。在相容思想深度和人性厚度的人文社科領域,更是如此。而目前,先知書店新上的這套“思想與科學”系列叢書的譯者張卜天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出色的譯者。

在與張老師的交流過程中,我們不僅瞭解了作為一名譯者的艱辛,更意識到,翻譯工作絕不像人們想的那樣簡單,而是一項有門檻、甚至“要求苛刻”的技藝。對一名譯者,尤其是翻譯科學、思想類著作的譯者而言,更存在著鮮明的層次差異。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翻譯家的第一個層次:破解翻譯界“不可能三角”的文字工程師

翻譯作為一項技能,首先考驗的,是譯者的專業。然而,這種專業性絕不僅僅表現在文字的轉譯和編輯工作中。

在譯者圈,其實一直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即要求一個譯者同時對“作者、讀者、出版社”負責。然而,矛盾之處恰恰在於,作者希望翻譯的“專業性”、讀者要求翻譯的“準確性”,而出版社最在乎的,卻是翻譯的時效性。現實中,很多極為優秀的譯者往往只能兩者“兼得”,無法破解這個“不可能三角”,然而,張卜天老師是個例外。

自翻譯柯瓦雷的《牛頓研究》起,張卜天就再沒中斷過學術翻譯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十多年來,引進了諸多社科經典。而越是瞭解學術翻譯的人,越會對他的成就感到震驚——他不僅在動輒幾個月翻譯一部作品的常態中,做到了速度上的出類拔萃,翻譯的更全部為世界級科學名著,最重要的,是他的譯本有口皆碑。市場上,最受人們歡迎的哲學啟蒙類讀物《大問題》,正是出自他的譯筆。

▌翻譯家的第二個層次:跨學科、多領域的思想者

如果說,一名一流譯者的底層能力是很強的思想嗅覺,應機判斷各種文獻的價值,和再現和消化國際學界的成果,那麼,作為一名人文社科領域的譯者,更重要的能力卻是擁有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和“智識”。

◎跨領域的知識、學識:譯者從業的“資格證”

在語言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沃爾夫假設」:一種語言無法在另一種語言中存在。因為,在一個新的文化背景中,任何直譯的文字都會喪失掉原本的文化屬性。因而,

對一個翻譯西方經典的譯者來說,必須充分了解中西文化,才能避免“跨文化”帶來的內涵錯位和水土不服。

然而,僅僅瞭解“宏觀文化”依然不夠,還要深入文化肌理,因為人文社科領域涉及的絕不單單是文化屬性,更包括文化的內涵。在社科領域,

有關世界的學問從來不是單一的,而是聯動的,各學科之間常常互相貫穿。因而,譯者必須超越個人“專業”,成為多領域的雜家。

而張卜天正是這樣一位“玩家”,他不僅精通哲學、歷史、科學、宗教學、民族學、人類學等跨學科領域,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藝術愛好者,據說,他最喜愛的,是巴赫的管風琴曲和鍵盤樂。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真正的譯者:超越知識,建構智識

黃燦先生曾說,翻譯不僅是種綜合能力,更是一種理解力。如果沒有理解力,譯者知識再多,也只會生硬地將其巢狀在句子中,模糊語言真正的效果,甚至讓人對文字產生誤解。

比如,曾經有本哥白尼的著作叫《天體執行論》,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書中呈現的是天體的執行規律。然而,張卜天在重譯時卻注意到,原文中的orbium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天體”,而是古代天文學家假想的,攜帶天體執行的那個透明的“天球”。最終,他將新版名字改為《天球執行論》。

天體,天球,看似一字之差,卻足以影響我們對事實、真相的判斷。試想,假如一個譯者對西方哲學、古代科學背景瞭解不深,他一定會認為天體是絕對的“翻譯正確”,而如果他沒有洞悉天球和天體之間的微妙差別,更可能會在譯文中將哥白尼視為一位“反宗教”的戰士。然而,他卻是位虔誠的天主教教士,更將“日心說”視為某種“上帝之愛”。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天球執行示意圖

▌翻譯家的最高境界:文明的傳承者、思想的傳道人

誠然,如今大多數人早已不再忽視譯者的技藝和見識,對譯者的一個偏見依然深入人心——他們沒有真正的創造性,只是“思想的搬運工”。

然而,歷史上,真正偉大的譯者絕不僅僅只是“搬運思想”那麼簡單,他們傳承、甚至保留了文明的火種。當年,古希臘羅馬文明斷絕後,包括希臘的幾何原本、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偉大著作曾一度失傳。後來,阿拉伯人透過翻譯這些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文字資料,才保守了這些“精神傳統”,最終讓歐洲文明重新點燃。

如果說,在西方,譯者的主要貢獻是保留了文明的火種;那麼在東方,尤其在中國,譯者最重要的貢獻正是將國人帶入了現代文明的世界。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阿拉伯對古希臘記譜法的記載和傳承

◎影響一個時代的偉大譯本:洞見社會痛點的創造性轉譯

在第二次西學東漸運動中,中國最廣為人知的翻譯家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然而,如果按照正常翻譯標準,這本《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直譯應為“進化與倫理”。然而,嚴復有意將它轉譯為“天演論”,不僅表明了他對這部經典的深入理解,更體現了他作為一名中國譯者的良苦用心:

● 翻譯《天演論》前,嚴復本打算首先翻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然而,達爾文“漸進主義”觀點並不適合亟需啟蒙的國人,相比之下,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學》更合適。

●赫胥黎在書中同時強調了進化和倫理價值。然而,當時甲午剛剛戰敗,救亡圖存迫在眉睫,國人無暇考慮人的倫理問題,因而,譯本中有意強調了書中的進化部分,弱化了“倫理價值”。

●之所以將名字確定為一個自創譯詞“天演論”,源於嚴復對錶意的精準追求。相比“進化”而言,天演不僅包含著“優勝劣汰的進化秩序”,天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更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天演”一詞除了給國人救亡圖存的焦慮外,還隱喻著對某種神聖感的接納。

除此之外,嚴復在書中還常在翻譯背後、加以現實申引。因而,魯迅評價他“做過”天演論,而不是翻譯過天演論。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赫胥黎的原版與嚴復的譯本

正是嚴復的創造性轉譯,“天演論”這一為國人量身定做的譯本才橫空出世,並很快風靡全國。當時,學校以《天演論》為教材,啟蒙少年。受到啟蒙的少年們,有的甚至以“競存”、“適之”等作為自己的學號。胡適的名字胡適之,正是因此而來。

除了在學界影響廣泛,嚴復更影響了梁啟超、康有為、章炳麟’等政界“改良先鋒”。正是他們的共同努力,才影響並誕生了後來種種社會思潮,最終促成了中國向現代社會轉型。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真正的翻譯家:一個社會的稀缺品

儘管翻譯這一行業可以重塑人類智識,甚至推動社會程序、傳承文明的火炬。然而,現代社會,譯者從未得到過足夠的重視。對大多數人而言,翻譯依然只是“隱身人”,被限制在“原作者和出版社”雙重框架之中。

然而,正如上文所言,一個翻譯家能做的,遠不僅僅是翻譯工作。譯者與作者的關係好比導演和編劇——最好的翻譯,就如最好的導演一樣,只是利用了“原本作者的材質”,重新創造一個即符合原作要求,又符合當下文字語境的新產品。

比如,張卜天老師翻譯一本書時,從來不是馬上按順序逐字、逐句、逐段翻譯,而是先從整體上精準地把握。為了讓思想同原著一樣絕對準確地給傳達給讀者,他最終會如“藝術家”一樣,在眾多可能的翻譯組合中,篩選出最合適的表述方式。此外,由於他翻譯的科學思想類書籍,大都從未走入中國學界的視野,因此,他還需要創作全新的譯法。

很多時候,他會像魯迅、嚴復等大師一樣,對光學、物理學等概念進行“創造性的自定義”。

定義後,他會在腳註上加以說明,而這又會比通常翻譯多花了近一倍時間。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外版著作的翻譯亂象,六成以上譯本不值一讀

在譯者圈,清苦、報酬少是常態(翻譯的標準通常為千字80元左右),因而,很多譯者更傾向於那些回報豐厚、眾所矚目的“扶持專案”。然而,這並非張卜天的選擇。他曾坦誠地告訴記者:他達不到真正的無慾無求。然而,他的行動卻說明,他有更高層次的追求——至少,翻譯工作對他而言,有著莫大的意義。

也許正是因為他的“不計名利”,才讓他擁有了一般譯者難以擁有的“自由”。與絕大多數受出版機構僱傭的譯者不同,他的書幾乎全由他自己選定;內容全部為在國外備受矚目,在國內卻屬小眾的科學、哲學經典。因此,有人稱讚他是啟蒙界的鬥士、思想的傳道人。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如果說,當下時代,社會亟需那些能抵禦淺薄思想、拓寬思想厚度的好作者。那麼,我們更應該呼籲並致敬的,更是傳遞偉大思想,提升社會智識,並致力讓人們成為“最清醒的現代人”的翻譯家。為此,先知書店誠薦這套張卜天

“哲學、思想、科學”譯叢經典十書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張卜天《思想與科學》系列譯從

推薦這套書還有另外3大理由:

◎這套書從哲學視角迴應了與所有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問題:

比如,什麼是生命,什麼是好的社會,人們如何透過數學和物理學思考世界,現代人人都談的科學緣起何方,為什麼現代性的來源與宗教息息相關……

◎這套書均為同領域的拓荒式作品,代表著目前學界的最高成果,同領域內無出其右:

以彼得·哈里森的“宗教與科學三書”為例,這是思想界迄今為止關於“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探究最全面、思想最豐富、也最具權威性的一套書。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

◎這套書為張卜天老師獨家簽名、印章版:

張卜天老師不僅被公認為中國科學、哲學界的權威,譯本更是社科類經典中當之無愧的標杆:這套書的譯文不僅簡潔到連多一個“的”字都沒有,更被許多人評價讀起來像“滑滑梯”一樣順暢。

目前,這套“哲學、思想、科學”譯叢經典十書,本書為張老師首次獨家簽名、印章版,比一般版本更具收藏價值。

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一鍵收藏。

翻譯家,一個正在消失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