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家長做好“三不管,五不慣”,教育孩子不累心!

家長做好“三不管,五不慣”,教育孩子不累心!

有句話說:“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其實孩子身上的大多數問題,都來源於父母對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這個問題的認知不清。

該嚴管的時候不捨得嚴管,慣出了孩子的一身臭毛病,該放手的時候做不到放手,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要做到“五不慣”、“三不管”,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將來才能更優秀。

五不慣

01 孩子沒規矩不能慣著

俗話講,無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從小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

所謂自由就是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自由活動。

立規矩要趁早,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可以慣著,現在慣著,以後想管的時候就管不住了。

從小教會孩子瞭解社會規則,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開始會很難,但孩子成長後,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02 孩子不做家務不能慣著

不要覺得做家務這件事可有可無,一個從小就不做家務,不愛勞動的孩子,長大後想要他變得勤勞,這是不可能的。

父母一味嬌慣、包辦代替,不但會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數,還讓“巨嬰”和“媽寶”等不健康人格出現,影響孩子的人生。

讓孩子把家務活兒變成像呼吸空氣般自然而然的習慣,那是家長送給孩子成長最好的財富。

如果擔心孩子不會做家務,家長可以幫孩子把一項“複雜”的家務分成一個個簡單的小步驟。

比如讓孩子擦桌子時,可以像下面那樣分步驟,爸媽在每一個步驟中指導,孩子覺得簡單,也不容易製造混亂。

擦桌子的步驟拆分:

1、先把桌面上的物品放整齊;

2、在桶裡搓毛巾,擰乾;

3、把手中的溼毛巾摺疊整齊,手放在毛巾上,然後擦乾淨桌面灰塵;

4、提醒孩子不要碰倒桌面上的物品;

5、毛巾髒了,再次在水桶裡搓洗。

有父母說,這很簡單,有必要教孩子嗎?有必要的。

因為大人有較多的生活經驗,不僅知道毛巾要擰乾,桌面上的東西要推到邊上不能碰倒……

但年幼的孩子一開始是不知道的,需要在父母的教導下慢慢積累生活的點滴經歷。

家長做好“三不管,五不慣”,教育孩子不累心!

分步驟後,孩子感覺不復雜,他們也更容易有信心勝任,勝任家務活,也會給孩子帶來更多做家務的積極性。

好習慣要從小養成,父母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讓孩子有自理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勤勞肯幹的品質。

這對孩子之後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大有裨益。

03 孩子對長輩不敬不能慣著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常常會出現一個家庭裡幾個老人圍著孩子轉的情況,有的孩子就被慣壞了,對著老人呼來喝去,沒有絲毫敬意。

這點父母一定不能慣著,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時,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所以,家長應讓孩子知道:擁有一顆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禮貌的孩子會讓他人覺得愉快、舒服。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通常是因為以下三種:

1、當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相左時,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場為主,於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

2、孩子想故意挑釁,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感受到侵犯,在頂撞反抗的背後傳達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強烈的不滿與不順從。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麼是不禮貌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對方聽了心裡可能不舒服或受傷。

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時,作為家長可以這樣教導:

1、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

2、先隔離冷靜一下。

3、做孩子良好的模範。

4、耐心引導及學習。

04 孩子自私自利不能慣著

父母疼愛孩子,往往對孩子捨得花錢,對自己不捨得花錢,吃飯的時候,孩子喜歡吃的菜父母就想全留給孩子,自己一口也不捨得吃。

父母這樣以孩子為中心,其實很容易養出孩子自私自利的壞毛病,什麼好東西都想自己獨享,認為父母甚至他人理所當然的得讓著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更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感激他人。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1、不要隨意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會讓孩子對物質缺乏認識。

2、剋制孩子的佔有慾,讓孩子知道東西來之不易。

3、東西是可以借用的,告訴孩子東西用過了是會還的,讓孩子有分享的概念。

4、吃東西要合理分配。很多家長都習慣於將好吃的東西專門留給孩子吃,其實,這樣做往往是害了孩子。

5、多和小朋友接觸。透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以讓孩子瞭解到,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分享,讓孩子變得不再自私。

6、擔任一些角色。如果小孩子平時比較自私,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讓孩子擔任一些小角色,為大家服務。

7、加強正面引導教育。透過講故事,讀書等方式,讓孩子充分了解到自私的壞處,從而改掉自私的壞毛病。

父母不但要給孩子愛,也要教孩子學會付出愛,更要讓孩子懂得感恩。

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

05 孩子哭鬧耍賴不能慣著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則,不能總是對孩子妥協,哪怕孩子哭鬧耍賴,父母妥協的次數多了,會讓孩子形成錯誤判斷:只要堅持哭下去,總能得到我想要的。

父母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讓他一耍賴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在幫助他建立一個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秩序。

父母要學會堅定的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則和底線,反覆幾次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懂得:無理取鬧,並不能達到目的。

孩子哭鬧要挾時,怎麼做才是好的迴應?

1、允許孩子哭,不勸阻也不妥協。

允許孩子哭,先與孩子“共情”,是與孩子進行有效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不妥協,是為了告訴孩子,父母的愛無條件但有底線,你可以選擇哭,但要知道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引導孩子思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 建立好“行為干預機制”,增進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哭鬧時,父母講道理根本沒有用。

這就需要家長在平時就建立好“行為干預機制”,比如孩子喜歡的“小紅花”,“小星星”的貼紙。

當孩子表現好,圖貼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可以兌換實物獎勵或精神獎勵,比如放假一起去遊樂園玩。

反之,當孩子在外蠻不講理哭鬧時,我們就可以提醒他這樣做,“小紅花”就會減少,對應的獎勵也會取消。

相比於單純說教,用孩子聽得懂的獎懲方法,更容易激發孩子主動自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其實,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在呼喚父母的愛與幫助。

三不管

01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時候其實是在給你添麻煩。

但是教育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才會成長。

02 孩子自己能做的選擇不要管

成年人選擇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孩子同樣需要選擇。

父母要給孩子的選擇權力和自由,小的時候學會選擇自己穿什麼,做什麼。

長大後面對那些可以改變命運的選擇時,孩子才能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03 孩子的秘密不要管

真正的瞭解是和孩子良好的交流,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而不是窺探孩子的隱私。

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走向獨立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之一,而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正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於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

所以,請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空間。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在該嚴管的時候嚴管,讓孩子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該放手的時候捨得放手,讓孩子學會飛翔,勇敢地搏擊風浪,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慧宇教育2021年11月課程安排

家長做好“三不管,五不慣”,教育孩子不累心!